自信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甚至是一個國家的命運,我們自然有理由相信信心也可以挽救一個企業,可以讓一個企業變得無比強大。
文/史光起
1929年,早已是危機四伏的美國經濟再也無法被表面的極盛繁榮所掩蓋。嚴重脫離了實體經濟的虛擬資本市場崩潰了,10月24日,華爾街股市上演了一場讓經歷過的美國人終生難忘的“黑色星期四”。
這一天,美國華爾街股市暴跌,隨后一路下跌,谷底時,股指下跌90%。5000億資產瞬間蒸發,購買力迅速下降,貨物大量積壓,交通運輸幾乎全部停止,工廠大面積停產,86000家企業破產,失業人口超過1300萬,銀行全部破產或停業。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蔓延到英、法、德、日等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國家又導致其殖民地的經濟危機,最終演變為世界性的危機。這場由美國引發,繼而波及世界的危機造成的經濟損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總損失的兩倍。1933年羅斯??偨y臨危受命,通過頒布一系列的改革和復興措施(后稱“羅斯福新政”),率領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的陰霾。而支持他將美國從經濟危機中拯救回來的不僅是他推行的“羅斯福新政”,更為重要的是他傳遞給民眾的一份戰勝危機的信心。我們就從那場近代史上罕見的美國經濟危機中看一看信心對于世界上最大的組織——一個國家的影響,再從中總結提振企業信心的方法。
提升組織信心的七大要素
1.承擔責任
面對危機,美國時任總統胡佛采取的是奉行自由放任的管理態度,妄想讓受到重創的經濟自我恢復。他反對政府干預經濟,也不去穩定瘋狂下跌的股市,否決所有國會的救濟方案。為了保護本國的利益,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關稅,抵制進口商品沖擊本國商品,此舉導致了其他國家也紛紛高筑關稅壁壘,連接世界經濟的閥門被一個個關閉,更加劇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胡佛的放任政策等于在保護處于強勢地位的資本家們,讓他們可以隨意盤剝弱者,這導致社會的基礎開始發生動搖。1930年3月,美國爆發了125萬人參加的大示威,胡佛命令軍警開槍鎮壓游行請愿者,釀下了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悲劇——星期四血腥大屠殺事件。
面對這一切的人為災難,胡佛總統不是積極承擔責任與改進,反而是推卸責任,把一切推給市場、推給國民、推給世界,這導致了國民信心的喪失,繼而引發更大規模的恐慌,跌入惡性循環的漩渦,使危機進一步加重。
當一個組織發生危機時,負起責任是樹立信心,穩定局勢的基礎,首先從管理層開始承擔起責任,對自己說的話負責,對自己做的事負責,對組織成員負責,這樣會讓組織中的其他成員感到安全,繼而轉化為信心,而且,能夠承擔起責任的領導者也更能受到下屬的信任與尊敬,縱觀古今,有大量追隨者的偉人,都是敢于擔當,勇于負責的。
在企業中,慢慢讓責任感成為一種文化,從上面落到基層中,團隊中的成員都能承擔其應該承擔的責任時,就沒了推諉扯皮與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使企業雖處逆境,卻可以井井有條,臨危不亂,每個人都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也是一個強大企業構成的基礎。
在市場經營活動中,承擔責任也是一個想得到顧客尊敬與信任的企業最該奉行的,宜家家居一直是全球最受顧客喜愛的家具銷售企業,這種喜愛源自消費者對其的信任與信心,因為宜家一直堅持把顧客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一次,“宜家”銷售的一批椅子因為上面的裝飾品可能被兒童拔下來,擔心兒童誤食造成危險,于是緊急在全球范圍內全部召回該產品,這樣的召回給顧客帶來的感受會是怎樣的呢?大家不會對“宜家”產生失望心里,只會對“宜家”的產品更加充滿信心。這值得我們一些遇到問題就馬上推卸責任與掩蓋事實的企業深思。
2.儀式化
1933年初,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任總統,當時美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大蕭條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到處是失業、破產、倒閉、暴跌,隨處可見乞討者,餓死在路邊的人和強盜、小偷。面對困境,羅斯福卻表現出一種早已運籌帷幄般的自信,這讓整個政府慢慢從慌亂中穩定了下來。與其說羅斯福有信心,倒不如說他知道信心的重要性,剛剛上任時的羅斯福面對如此嚴重的危機也是忐忑不安,但是他清楚,此時拯救美國的方法不是精妙的對策,更不是鐵腕,而是信心,自己必須信心十足,而后把信心傳遞并影響大家,只有有了信心的基礎才可能去有效推行改進措施。羅斯福一眼看穿了問題的本質,找到了癥結所在并想出了解決的方法,但操作起來并不容易,因為國民已經對政府失去了信心,怎樣才能讓大家相信政府并振作起來呢?
羅斯福就任總統后下令把街道打掃得十分干凈,破舊的建筑物重建或粉刷,社會秩序也明顯好轉,整個美國似乎獲得了重生一樣,在宣誓就職時,羅斯福換了一身筆挺的新裝,周圍的人也都衣著整齊,他以一個儀式化的方式發表了一篇輕松,簡短卻充滿力量的演說,告訴人們:我們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如果不再恐懼,一切都可以改變。他的演講輕松中又帶著堅定,并且充滿了信心,這些改變和政府的信心讓美國國民為之一振,對這個新上任的總統充滿信心。儀式的作用是向大家傳遞一種信息,同時對我們產生一種微妙的暗示,可以引導我們的潛意識。羅斯福的儀式不僅巧妙地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提振了大家的信心,同時在告訴美國,甚至世界——我要改變這一切,相信我!當周羅斯福就接到了50多萬封民眾支持政府的信件,儀式化提振信心效果顯著。
科學家經過調查和測試后發現,在一些體育賽事前舉行隆重的儀式會大大調動參賽者的熱情與信心,因為,儀式傳遞出了“這是一次重要的比賽”、“大家也都很重視”的信息。反之,沒有儀式的比賽,或儀式簡單的比賽,參賽者發揮的都不是很好。還有試驗表明,視覺、聽覺等環境可以影響我們的信心,當大的環境都很沉悶、悲觀的時候我們自然會受到影響,反之,則會信心十足,斗志旺盛。在企業陷入困境,員工失去信心的時候通過一些振奮人心的儀式來提振信心與士氣是非常有效的,如很多企業頒布一些新規或新的領導人就職時隆重的儀式就是在傳遞給大家一種“很重要”的信息,同時以環境增強大家的信心。
在經營活動中,很多經營不景氣或因故停產、停業的企業再次開張營業時都會非常隆重,以一種獲得新生的姿態出現,也是在提振顧客和員工的信心及引起重視。當然,這只是類似障眼法的一種治標的技巧,必須結合其他實質性的手段,否則,過了興奮期,只會落得虛張聲勢的評價。
3.信息公開
“爐邊談話”是羅斯福當選總統后通過廣播與國民溝通的一種方式,因為是坐在壁爐旁和國民推心置腹的交流,而非頒布政令的形式,所以得名“爐邊談話”。1933年3月12日,剛剛就任總統的羅斯福對全國6000萬聽眾發表了第一次“爐邊談話”。他用親切、樸實的語句,像聊天一樣,先向全國人民講述了國家的客觀情況與面臨的各種困難,并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一起渡過難關。第一次的“爐邊談話”主要講的是如何挽救金融危局,羅斯福耐心的解釋銀行暫停營業的問題,并以通俗的比喻來勸大家把錢存進銀行。此次講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到三天時間,全國各銀行就吸儲3億美元,銀行門前來存款的人和幾天前來恐慌擠兌的人一樣多。之后羅斯福又進行了復興工業、拯救農業等為主題的“爐邊談話”,這樣的談話在羅斯福12年任期里進行了30余次,同時開創了一直沿襲至今,每周兩次的白宮記者招待會,讓記者把政府的思想與舉措第一時間傳遞給國民,也奠定了美國信息公開透明的基礎,使國民獲得了充分的知情權。
信息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東西,越是不了解,就越是想了解,了解不到就會自己猜測,而后主觀放大或扭曲這個信息,并且傳的滿城風雨。反之,如果你把一切如實相告,像羅斯??偨y那樣,不去回避與隱瞞問題,而是開誠布公地和國民交底,反倒穩定了國民的信心并得到了理解與信任。信息大白天下以后,大家沒有了想象空間,也不必去道聽途說,信息的病毒式傳播與變種也隨之消失,這樣的現象如今多被利用于口碑傳播和公關危機中。尤其是在企業組織陷入困境的時候,策略性地告訴組織中所有成員事情的全部,可以提高大家的安全感與信心,隱瞞只會造成猜測等更大的恐慌,面對市場,面對消費者也是如此。
4.創新
羅斯福深知,已經形成慣性的經濟衰退是很難用傳統或溫和的方法來扭轉的,需要一股全新的,甚至是破壞性的力量來遏制經濟衰退車輪的運轉。于是,羅斯福一改傳統的自由放任主義,以閃電般的速度強勢推出了救濟、改革和復興為主要方向的措施,后被稱為“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所采取的一系列新政在今天看來似乎并不特別,但是在多半個世紀前是很新穎并有效的,硬生生把經濟倒退的巨輪逆轉過來。
當我們陷入危機的漩渦中時,很難從心理到行動上擺脫漩渦,這個時候必須在組織中推行創新,這樣會迅速放緩,甚至改變行為與心理上的慣性。比如推出新產品、新的營銷方式、新的管理制度、新的工作方式等。一方面來講,突破困局的最好方式就是打破舊有失敗的模式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創新可以給員工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擺脫了失敗的陰影,消弭了挫折感,自然提高了信心與士氣。1993年,美國IBM公司在面臨生死危機時新任總裁郭士納臨危受命,提出IBM應由硬件生產商轉為服務商的全新理念與戰略,使IBM獲得重生。2001年吉列公司在連續遭遇業績下滑,士氣十分低落時,新總裁基爾茨上任,以全新的管理理念與方式及全新的營銷戰略迅速地把吉列帶出了低谷。頑疾需下猛藥,無論是對管理還是對營銷而言,危機時溫和的修正式的變革都很難取得理想的成效,最終會被慣性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5.破釜沉舟
民眾之所以能夠全力支持羅斯福,也是因為他使用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心理動員戰術。在和民眾的“爐邊談話”時也告訴了大家,美國陷入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之中,此時積極的改革應對,可能會成功,也可能會失敗,但是如果不采取變革,坐以待斃的話,美國的末日就在不遠的將來。如同在噩夢中的美國人猛然覺醒:既然坐等是死路,那倒不如拼一下,還有一半的希望。羅斯福用這個方法不僅激勵了大家的士氣,更把國民拉到了一條戰線上,共同應對危機。沒有退路時的力量是空前的,是沒有其他雜念的,因此,羅斯福率領國民取得了成功。
背水一戰所能激發的信心與力量是超出我們想象的。1519年,西班牙人荷南多·科爾特斯受西班牙政府指派,僅率領不足500人的軍隊,乘10余艘小型船只去攻打擁有幾百萬人口的阿茲特克民族的領地。面對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跟隨科爾特斯的500名士兵非??謶?,科爾特斯則在登陸后將船支全部擊沉,告知大家沒有退路,只能前進,以破釜沉舟的形式來激發士兵的斗志,結果成功地以500人的軍隊覆滅了阿茲特克的城邦與文明。
在市場經營中也是如此,當年的蒙牛乳業剛成立時在乳業排名1000位開外,沒有資金,沒有設備,沒有奶源,沒有渠道,沒有市場,頭上還有乳業大哥“伊利”的不斷打壓,面對強敵與幾千萬元的乳業入門門檻,只有幾十平方米的公司,幾十人的隊伍,幾百萬的啟動資金,蒙牛只有背水一戰,沒有退路的蒙牛在前行中思考的只有如何成功,結果僅5年時間就從乳業排名1113上升到業界龍頭。蒙牛再一次驗證了那句話——奇跡往往是在沒有選擇余地時誕生的。
6.把自身的優勢列舉出來
羅斯福推出的新政也并非一帆風順,在推行復興工業與農業相關措施時,企業主和農場主都擔心美國未來的前景,不愿意承擔風險來支持政府的主張,羅斯福再次通過爐邊談話的形式客觀的講述了美國很多客觀存在的優勢和度過危機的措施,讓大家發覺,除了他們所放大的黑暗外,美國還有很多希望和優勢。于是,積極配合并參與政府的改革,使國家整體運行逐步恢復了正常。
在組織一帆風順的時候從不缺少信心,那時組織成員本能的會去思考對組織有利的因素,也更多的看到組織的長處,但是,遇到困境時,我們往往本能的會想到那些對企業不利的因素與自身的不足。這就像一個人一樣,自信是因為放大了自身的優點,而自卑則是放大了自身的缺點,前者會因為自信獲得更多的成功,循環為更多的自信,而自卑的人則徘徊在自卑中,離成功越來越遠。因此,企業遇到困境時應該把組織的一些優勢以各種形式公布出來,提醒組織成員,可以有效增強其信心。
7.提升組織相關者的信心
1929~1933年的金融危機已經席卷全球,美國再如何改善也無法獨善其身,從世界的環境中脫離出去。于是,羅斯福變被動為主動,改變胡佛閉關鎖國、高筑壁壘的做法,以積極的態度融入國際貿易當中。首先把關稅壁壘打破,同時發行30億美元紙幣,使美元貶值40%以上。通過美元貶值,加強了美國商品對外的競爭能力,同時也疏通了國內的資產矛盾。當時的美國在國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態度的轉變使各國信心增強了很多,都把緊閉的貿易大門打開,國際市場間的血液開始再次流轉。這些措施,不僅疏通了美國的經濟,也幫助其他國家盡快走出了危機。
企業遇到困境時往往是整個大的環境或相關者都陷入了困境,這時不僅要自身提高信心以求突圍,更要給相關者,也就是與自己相關的客戶與顧客以信心,只有信心在整個鏈條上循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市場營銷中提升相關者的信心也是非常有效的營銷手段。某品牌口香糖進入河南市場時,由于知名度低,市場環境不景氣,經銷商對該產品信心不足,不愿意經銷,導致該產品在當地鋪貨率很低。廠家為了提振經銷商的信心,組織了一支直銷隊伍,挨家挨戶對零售終端進行鋪貨,每次鋪貨后就把經銷商的電話告訴對方,讓零售終端到經銷商處進貨。第一輪只有約10%的終端接受,于是再進行第二輪鋪貨,這次增加到18%,最后再進行第三輪鋪貨,超過了30%的鋪貨率。此時一些終端就開始到批發商處進貨,經銷商一看銷售勢頭不錯,當然有了信心,開始向廠家訂貨并組建銷售隊伍,展開產品推廣。廠家把市場移交經銷商,經銷商的信心轉化成了業績的銷售,反過來也促進了企業的信心。最終產品在當地順利地站穩腳跟。
信心:扭轉世界的明天
到了羅斯福第二個總統任期屆滿時,美國已經率領全世界徹底走出了金融危機,政府提供了超過600萬個工作崗位,失業人數比1933年初減少了400萬。1935年農民的全部現金收入從1932年的40億美元上升到近70億美元;1936年工商業倒閉數目只有1932年的1/3;各保險公司資產總額增加了30億美元,銀行業也已經渡過了難關,道·瓊斯股票指數上升了80%。由此,這位被稱為最自信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也成為美國歷史上連續四次連任的總統。
自信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甚至是世界的命運,我們自然沒有理由懷疑信心可以挽救一個企業,可以讓一個企業變得無比強大。信心就在我們體內,就在我們周圍,喚醒它,因為,信心是一種力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