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蔡華相
文/本刊記者 楊海霞
作為對國家“兩基一支”(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領域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持的主力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以戰略眼光看待生物產業的定位,早在2007年初就開始運用開發性金融原理、多手段支持該產業的發展。
國開行副行長蔡華相告訴《中國投資》,國開行與一般商業銀行的不同之處在于,其積極主動承擔著國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產業領域的信貸支持,而這些領域通常具有一定的風險,生物產業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領域。
生物產業作為今后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對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及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開發銀行充分認識到這一重要意義,早在2007年初,國開行就在國家發改委的指導和支持下,對生物產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并將生物產業確立為重要的戰略發展領域。2007年4月國務院發布《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后,國開行就與國家發改委聯合發文,提出了《關于推動我國生物產業融資工作的意見》。之后,國開行積極參與了有關地方生物產業規劃的編制,與地方政府合力探索多種融資支持途徑,包括為生物產業基地建設提供支持,構筑融資平臺,促進擔保體系建設,支持骨干企業,力圖成為支持生物產業的主力銀行。截至目前,國開行承諾的生物產業項目貸款為77.5億元,貸款余額為45.5億元。在今年6月召開的“第三屆生物產業大會”上,又與有關企業簽訂了100億元的合作協議。
蔡華相指出,生物產業本身的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和中小企業居多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銀行的信貸融資。一方面,國開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運用開發性金融原理,加強與國家及地方政府合作,以規劃先行為切入點,構筑合適的信用結構,按照市場化運作推進生物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認同;另一方面,支持生物產業,除了運用長期以來積累的一套操作體系和信貸產品以外,還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希望國家監管部門能在政策上予以鼓勵和支持。根據上述情況,《中國投資》記者就以下問題專訪了蔡華相副行長。
詳解生物產業重點投向
《中國投資》:從銀行的角度看,生物產業的發展潛力如何?能否列入國家開發銀行“兩基一支”的業務領域?
蔡華相:雖然生物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尚屬起步階段,但近年來,我國生物產業的發展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2008年,我國生物產業全年實現總產值110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5%以上,這是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所不多見的。生物產業不僅在保障我國人口健康與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在節能減排、資源替代、環境改善等方面越來越顯現出明顯優勢,因此,發展生物產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在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發展,將其作為應對危機的一個重要產業發展方向,凸顯了生物產業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國務院發布的《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將生物產業列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顯示出生物產業的國家戰略地位。作為我國中長期投融資領域的主力銀行,國開行始終致力于以規劃先行、市場建設和融資推動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等領域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我行在國家發改委指導和支持下,積極推動生物產業融資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得到有關方面的認同。國開行將繼續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我國生物產業發展,使之能成為推動生物產業發展的主力銀行。
《中國投資》:生物產業哪些領域、哪些類型的企業會是國開行支持的重點?為什么?
蔡華相:2007年4月國務院發布《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之后,我行先后向全行發布了《關于生物產業發展情況及我行信貸政策的建議》《生物產業開發評審工作指引》等文件,重點支持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等領域的重大項目以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一定規模、研發能力強、產業化條件具備、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市場、有前景的生物企業的發展。這些都是符合國務院發布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和《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所提出的重點發展方向的。
具體而言,生物醫藥領域的疫苗與診斷試劑、創新藥物、現代中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中的農業良種、林業新品種、綠色農用生物產品、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生物能源領域的能源植物、非糧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質發電和供熱、生物質致密成型燃料以及生物制造領域的生物基產品,生物環保領域的退化生態系統治理和修復等領域都是我們的重點投向。
近幾年來,我行還重點支持了北京、上海、長沙、本溪等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項目;支持了包括大成集團、海正藥業、復星醫藥等一批代表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也支持了一些地方小型生物產業的項目。截至目前,我行在生物產業方面的貸款承諾額達到77.3億元,貸款余額45.5億元。
加快融資模式創新
《中國投資》:國開行對生物產業的具體支持有哪些?未來還將采取哪些措施?
蔡華相:早在2007年6月,我行就與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了《關于推動我國生物產業融資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國家發改委和國開行支持生物產業發展的工作原則及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工作安排。從國開行方面來說,就是要積極研究適合生物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采取適當的優惠貸款和延長貸款期限(利率下浮5%-10%,貸款期最長可達10年),特別是與國家投資補助、貸款貼息、資本金注入等相結合,支持創新型生物技術企業快速發展。
我行與國家發改委已初步達成共識,凡是國家發改委給予投資補助、貸款貼息、資本金注入的生物產業項目,國開行將優先安排評審,解決項目配套資金;凡是國開行已評審承諾的生物產業項目,國家發改委將優先考慮安排投資補助、貸款貼息、資本金等國家財政資金。
最近,我行為貫徹落實《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發布了《關于貫徹〈若干政策〉支持生物產業發展的意見》。根據這個文件,我行將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合作,研究制定開行生物產業發展融資規劃,進一步完善生物產業信貸政策;加大與各地政府的合作力度,支持建立高技術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生物產業發展基金;積極參與生物企業創新聯盟,探索建立政府、科研院所、企業和銀行等各方合作的投融資新機制,以期逐步推進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物產業發展融資模式。
《中國投資》:生物產業存在很多中小型創新企業,對這些企業,應當如何支持?如何控制風險?
蔡華相:生物產業存在較多創新型中小企業,相對來說,這類企業風險較難把握和控制。因此,我們在開發這類項目時,從幾個方面來防范風險,一是項目經國家發改委和各地發改委推薦,從產業政策上和貸款投向方面把關;二是請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提出咨詢意見,從技術方面把關;三是選擇產業化條件成熟、具有較強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自身實力較強、產品市場前景較好的項目,從項目條件方面把關。
在項目評審中,我行充分運用開發性金融原理和投貸債租等多種金融服務手段和工具,積極創新和構建多種形式的生物產業發展融資模式,協助各方完善制度建設、擔保體系建設和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建立以企業信用為基礎、市場化運作為主導的生物產業基地融資平臺或企業融資平臺,從而加大對生物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
《中國投資》:國開行與生物產業基地開展了一系列合作,能否介紹一下這些合作的主要內容、目標和效果?
蔡華相: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是我行貸款支持的重點領域。我行與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合作的項目主要是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以及基地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截至今年一季度,生物產業基地建設項目承諾額33.2億元。貸款支持的生物產業基地有長沙、上海、本溪、北京等產業基地,武漢生物產業基地項目評審工作已啟動。
目前國家已批復22個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我行將結合各生物產業基地的區域、技術、人才和資源優勢加以支持,盡量避免各生物產業基地趨同化。
《中國投資》:《若干意見》提出,要鼓勵發展產業基金、鼓勵上市、開展證券公司代辦系統股份轉讓、發行企業債/公司債、開展聯合發行企業債試點等,這些渠道目前的實踐情況是怎樣的?可行性如何?能否解決生物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呢?
蔡華相:對于銀行來說,生物技術企業貸款主要難點是企業實力弱,貸款擔保困難。拓寬融資渠道后,在一定程度上會提升生物企業的整體實力,擴大了可用擔保資源,增強銀行貸款信心。
國開行在《貫徹落實〈若干政策〉的意見》中,提出了參與建立創投引導基金和推動建立生物產業發展基金的意見,為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創造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融資,是我國生物產業發展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技術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開發銀行將會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探索提出適宜的融資模式和產品,為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投資》:您對國家政策應當如何支持生物產業融資有何建議?
蔡華相:我國生物產業尚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生物產業具有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和中小企業居多的“三高一長一多”的特點。產業發展受資金約束較為突出,再加上國內資本市場還不完善,資本市場和創業投資對生物產業的支持相對有限,使得融資難成為制約生物產業發展的瓶頸。
面對這一問題,信貸資金的注入對于我國生物產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充分認識發展生物產業的重大戰略意義,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其次,有關方面要盡快研究制定支持生物產業發展政策的實施細則、金融創新產品;鼓勵金融機構研究和探索支持生物產業發展的融資模式和各類融資平臺,對相對成熟的模式允許試行。加強擔保方式的創新,充分調動和利用各類擔保資源,大幅降低擔保費率,加快研究制定以企業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擔保資源的實施意見;鼓勵金融機構參加組建生物產業發展基金,為生物產業發展提供多種融資渠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