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勇 在吳長根的眼里,里昂證券其實是一家中國公司。這不僅是因為里昂證券注冊地在香港,更是因為里昂大部分的業務在于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
作為里昂證券中國區主席,吳長根在9月14日接受了本報獨家專訪,期間吳表達了里昂證券對中國業務的持續看好。
經濟觀察報:現在國內的創業板已經開始推出,你覺得這個創業板對中國資本市場有怎樣的影響?
吳長根:我覺得這相當于當年的納斯達克,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主要是一些民營企業,他們有融資難的問題,這個是有幫助的。
我認為中國現在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就業,現在機構比較關注的也是國內就業問題。而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一個是通過技能轉型讓原來的工人掌握新的就 業 技能;第二個就要通過積極發展和培養中 小 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來消化就業壓力。
培養民營中小企業的一個辦法是鼓勵銀行在信貸上向這些企業傾斜,現在銀監會等監管機構也是這樣做的。但是,僅僅依靠信貸是肯定不行的,要有一個解決企業股本金來源的辦法,這就通過創業板推出。
經濟觀察報:什么樣的企業你覺得適合進入創業板?
吳長根:簡單地說,就是優質企業,有高成長性的企業。高成長性的企業又是需要籌措資本金的企業。
經濟觀察報:我們知道很多中小企業是處于沿海地區的制造型企業,這些企業本身也面臨著轉型,但似乎創業板要求更多的是高科技。
吳長根:應該說創業板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企業,還是要成長性。就像納斯達克,好多企業是高科技企業,而香港的創業板也是各行各業有成長潛力的企業。
經濟觀察報:金融危機對很多外資在拓展中國市場的時候有一些影響,你覺得影響大嗎?
吳長根:其實沒什么影響,那些大投資銀行的中國業務基本上都沒受影響,他們的團隊也沒受影響。包括我以前工作過的摩根士丹利,據說他們依然打算加大在中國的業務。
經濟觀察報:你怎樣看待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有些什么急需解決的問題?
吳長根: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總體來說是成績巨大,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A股市場的市值和交易量已經發展到全球第二。同時,歷史上的重大遺留問題也基本得到解決,其他一些最初設計時存在的問題也都逐步在解決。
當然也還是有問題的,比如說對交易的監管,包括對券商和一些資本市場參與者的監管,多少還是有些問題的。
經濟觀察報:不久前里昂證券與上海國盛集團合資設立了PE,而目前不少類似的PE也不斷出現。你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吳長根:我希望PE在中國的發展不要像美國那樣走向極端。在美國,原來有些PE在投資的時候杠桿太高,因此造成了一些資產價格的泡沫。事實上,作為投資人,不能看到PE流行就都往里面砸錢,要避免一窩蜂,做投資決策的時候還是要冷靜思考。
經濟觀察報:和國盛集團的合作怎樣?國盛作為上海國資的運作平臺,應該有非常好的項目資源庫。
吳長根:按照我的理解,包括北京國資委、上海國資委都可能會有一個計劃,逐步實現國退民進,因為中國經濟未來成長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撬動民間資本,而不是靠每年政府拿出多少錢來投資。
至于項目資源,我們也不限定在某個范圍,只要有價值,就會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