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浪的管理層來說,當年創始人王志東的出局和2005年盛大的突襲,始終是籠罩在心頭上的陰影,那么現在,這種歷史將面臨終結嗎?
9月28日下午5點,新浪發布公告,稱新浪將新增發約560萬股,以新浪CEO曹國偉為首的新浪管理層,將以約1.8億美元的價格,購入新浪新增發的560萬普通股。收購完成后,以曹國偉為首的新浪管理層,將持有新浪9.4%股份,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這項收購已經得到新浪董事會的批準,同時無需通過其他審批手續。
一位新浪員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將這次事件表述為“新浪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事件”。他認為,管理層MBO對新浪無異是鳳凰涅:此前新浪股權分散,沒有主心骨,沒有“魂”;這之后管理層一躍成為大股東,新浪從此有了“靈魂”。
新浪與分眾傳媒(Nasdaq:FMCN)同時宣布,如不能在9月30日截止日前通過審批,雙方的合并交易將會終止。
據來自分眾公司的權威人士的消息,走到今天這一步是因為商務部沒有批準新浪與分眾的合并方案。在新浪管理層1.8億收購公司股份的同時,江南春也同時斥資1.5億美元收購分眾10%的股份,顯示了對各自公司前景的信心。
這次管理層收購是一次身份的轉換。以曹國偉為首的管理層此前就像“兩面神”,一方面面對投資者,一方面面向市場。這次身份轉換后,他們的整體將轉換為一張面孔。曹國偉在給員工的信中表示,此次收購后將以創業者的心態向前。
新浪首席運營官杜紅、新浪執行副總裁、總編陳彤這兩位高管顯然也在增持的管理層之中,到底還有哪些高管名列其中,目前還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項收購將極大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這次收購更是一次互聯網生態中的大型企業產權方面艱難蛻變,新浪由此改變了類似公地悲劇的囚徒困境,人們有理由期待新浪出現質變。曹國偉為首的管理層成功MBO,成為中國互聯網MBO第一例。正望投資首席分析師呂伯望認為可與傳統行業的產權突圍類比。
截止至發稿時間,新浪公司(NASDAQ:SINA)的股價為36.9美元,當日上升1.65美元,漲幅達4.68%,創52周新高。過去52周,新浪最高股價為36.6美元,最低股價為17.89美元。
標普分析師截止上周五的分析報告指出,新浪股票公允價值評級為5分減(5-),認為該股公允價值在39.30美元。12個月的PE為24倍。
記者致電新浪前十大股東的JP摩根大通集團。JP摩根大通持新浪2,43萬股,合總股本4.33%。該公司公關部門LAUREN FRANSIS女士說,對于該類事件公司一般無公開回應。
記者隨后聯系JP摩根大通在香港的分析師DICK WEI,但因時間關系,未能取得及時回應。華爾街18位分析師所做的分析師集合預測中,16位對新浪為買入/持有評級,僅有1位為出售評級。
[page]
類神州數碼模式
新浪管理層將通過New-Wave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Limited (新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浪投資控股),進行此次管理層收購。新浪投資控股1.8億美元投資新浪,曹國偉和新浪管理層擁有新浪投資控股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1.8億美元資金的募集方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曹國偉在回給本報記者的短信中表示,目前還不方便透露。本報記者隨后從知情人士處獲悉,1.8億美元資金部分來自于三家基金投資公司,其余部分來自于管理層自有資金。此輪投資后,曹國偉為首的管理層對新浪投資控股擁有控制權,三家基金投資也持有部分股權。
曹國偉及新浪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均未透露三家基金投資公司的名字。
這類似于神州數碼的董事長兼CEO郭為為首的管理層對神州數碼進行的MBO。2007年郭為引進軟銀賽富、弘毅、IDG三家基金投資公司,郭為為首的管理層成立一家投資公司KIL,郭為個人絕對控股KIL,正如曹國偉為首的新浪管理層絕對控股新浪投資控股。
MBO后,軟銀賽富、KIL、弘毅、IDG分別持有神州數碼20.15%,成為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則由MBO前的47.43%降至17.83%,降為第二大股東,KIL為10.29%,成為第三大股東,弘毅投資為8.82%,成為第四大股東,IDG為3.25%。原來的第二大股東GA售出全部股份。
神碼MBO的資金來自于三家基金投資公司,這與新浪一樣。神碼模式與新浪模式有兩點區別,一是新浪增發新股,增發對象為管理者持有的公司,神州數碼為原有股東出售股份給新進入股東,包括管理層的控股公司;二是新浪的基金投資公司通過新浪投資控股間接持有新浪股份,神州數碼基金公司則直接持有神州數碼股份。
神州數碼以前,成功進行產權改制的企業只有兩個,分別是聯想集團與TCL。這兩家公司與新浪的改制之路完全不同。呂伯望認為,在產權改制方面,新浪管理層MBO,意義可與聯想集團、TCL、神碼相比。
新浪改制,最興奮的是以曹國偉為首的管理層。28日下午,很多員工看到了曹國偉個人的留言。在微博中,曹國偉說:“我和管理團隊一起增持新浪10%的股份。有些興奮,又有些緊張。”
不久,曹國偉在給員工的信中說,我和管理層的增持將使新浪的股權結構更趨合理,管理層與股東的利益更趨一致。
曾經的痛
股權分散一直是新浪的阿喀琉斯之踵,因為股權分散,使新浪命運之坎坷,超過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
1993年,王志東在四通段永基資助下創建四通利方。創建初期,創始人王志東積極引入外來資本進入。這使得公司快速發展,也導致創始人在新浪的股權不斷被稀釋。2000年4月新浪上市后,創始人王志東個人僅持有公司股份6.3%,其余為機構投資者持有。
[page]
最大的兩個機構投資者為華登投資四通集團、分別持有13.3%、10%。2001年6月,王志東悲情出走,成為“知本家”被“資本家”排擠的悲情案例。王志東離開后,新浪董事會再沒有強勢的實業派代表,只剩一群資本玩家。
新浪曾經有三次機會改變這種股權分散的局面。第一次2001年9月,吳征、楊瀾夫婦攜陽光衛視登陸新浪:新浪購入陽光衛視29%的股份,陽光衛視通過部分換股、部分現金的方式購進新浪股份,最多可達16%,期限為18個月,從而成為新浪網的第一大股東。
陽光衛視攜手新浪的跨媒體之夢未能成為現實,吳征、楊瀾出局。
2005年3月,陳天橋偷襲新浪,持股19.5%,成為新浪第一股東。兩年之后,由于在“盒子計劃”上投資巨虧,網絡游戲業績下滑,陳天橋無奈套現退出。
第三次機會出現在新浪收購分眾戶外媒體業務之際。
新浪以前試圖通過發行4700萬新股的辦法來收購分眾媒體的所有資產?,F在新浪終止了這一計劃,原因是新浪認為中國商務部不可能在收購案的最后期限前批準這一交易。
然而機會再次擦肩而過。9月28日,距離合并大限尚有2天(9月30日,為新浪合并分眾的最后期限),新浪發布消息表示,新浪已經終止與分眾的合并協議。曹國偉向本報記者確認了此消息。
新浪股權分散造成新浪內部的嚴重內耗。2000年上市之后,新浪CEO四易其主,從1999開始,新浪四次出現聯合執行長、聯合運營長,聯合董事長。最典型的就是段永基與姜豐年任聯合董事長時期。
股權結構分散,是新浪十年來最大的痛,此次MBO可說是一次治本式的手術。
新征程
騰訊的編輯接到了總裁劉熾平的電話:這個事情你們如何報,一定打電話采訪到曹國偉,看他是怎么想的?以前,作為總裁的劉熾平很少干涉騰訊的內容。遠在美國的張朝陽也獲知這個消息,他在電話中對本報記者表示,還沒想明白這個事情會產生什么影響。
由于新浪獨特的股權結構,新浪股權分散也使得新浪喪失了擴張機會,其中包括網游、即時通訊、搜索。
與新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搜狐。由于股東對張朝陽充分授權,張朝陽個人持有較高比例的股份,搜狐在網游、搜索、即時通訊、視頻等領域廣泛布局,這些業務都有過較長虧損期,但有張朝陽做主,度過漫長的“試錯期”后,搜狐終有斬獲。
國內公司股權結構與管理層的關系可分為如下四類,一是騰訊、網易、搜狐、盛大為代表的公司,創始人都有較高持股比例;二是阿里巴巴模式,馬云個人持股比例并不高,第一股東為美國雅虎,但馬云通過股東協議限定雅虎不能參與公司運營管理;第三種是百度模式,百度的股票分為A類股與B類股,機構投資大多持有B類股,只有很少的投票權,李彥宏對公司有絕對的控制權。
[page]
上述三種模式都很好地解決了管理權與所有權之間的關系,唯有新浪模式例外。
MBO對于新浪最大的作用就是使管理權與所有權達成一致。
新浪公關部負責人稱,新浪融得的1.8億美元,包括新浪現有的現金,都會大規模的投資新業務。新浪目前擁有現金5.8億美元,加上即將融得的現金,共7.6億美元。他告訴記者,今年第四季度,新浪會有很多并購消息宣布,目前尚不方便透露。
PLUNKETT研究公司首席執行官JACK PLUNKETT長期追蹤新浪及其它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PLUNKETT分析說,新浪管理層動用1.80億美元回購560萬股份,對該公司未來股價有正面影響。
其原因,顯然是因為管理層認為該公司股份被市場低估。PLUNKETT預測說,未來新浪公司極有可能還有管理或者戰略上的大舉動。否則的話,管理層不會有得到控股權的舉動。
他分析說,資本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們應該也對此事件持正面態度。公司管理層應該與機構投資者有密切關系,所以機構投資者應該早就知道管理層回購消息。
?。ū緢筇嘏擅绹浾咄蹩?、本報記者汪洋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