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科技劉迎建:在電紙書的肩膀上眺望未來

2009-10-09 12:32:29      李典

漢王科技劉迎建:在電紙書的肩膀上眺望未來

漢王科技劉迎建:在電紙書的肩膀上眺望未來

  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迎建介紹電紙書

漢王科技劉迎建:在電紙書的肩膀上眺望未來

  漢王大廈

  認準了一件事就埋頭去做,這是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迎建一貫的做事風格。20多年前,劉迎建認準了“漢字手寫識別”,用中國人自己的技術占領市場八成份額,連微軟都為之側目。20多年后,劉迎建又認準了電紙書,他堅信,電紙書前景廣闊,必將改變整個傳統出版業的運轉流程。

  科學家到企業家

  1978年恢復高考,25歲的劉迎建趕上了高考年齡限制的末班車,考入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系。大三那年,劉迎建為自己定好了終身事業——做好手寫識別,做好漢字識別。整整一個暑假,他設計出了一套計算機漢字編碼輸入方案。沒高興幾天,劉迎建發現了不足,任何一套方案,總有15%的規則需要死記硬背,能不能有一種普通人可以使用的漢字輸入方式?無數次的思考、演算、操作……1985年,他終于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手寫板”,實現了通過手寫輸入漢字,并于1986年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上世紀90年代,劉迎建下決心走出研究室,投身市場創業,推出了電腦手寫筆、漢王OCR和觸摸屏等。1998年,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如今的漢王,已經成為真正的漢字輸入之王,其所獨有的識別技術,在國內手寫漢字輸入市場中的市場份額超過80%;國內外幾乎所有手機大廠,都已經成為漢王手寫識別技術的授權客戶,手機授權業務收益正以每年超過100%的速度增長。

  尋找沒有“天花板”的天空

  劉迎建要把企業變成世界500強。他認為,當前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大多拼的不是核心技術。而反觀世界500強,都是高新技術企業,都有自己的絕活。劉迎建一直在思考,漢王進軍世界500強,支點應該選在哪里?

  企業規模與其所在領域的規模息息相關,大領域方能造就大企業。因此,這個領域一定要像天空一樣,不會有天花板阻攔你。劉迎建說,“以前做漢王手寫筆,做到業內第一,但這個行業跟電腦相關,電腦就是個天花板,很多人還是使用鍵盤;后來做手機手寫授權,手機也有制約;既然確定了目標,漢王就一定要找到一片沒有天花板的天空”。

  剛開始,漢王設想的支點是融合了手寫技術的“記事本”業務:一個人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再到工作,記事本是必需品;把記事本數字化,實現漢字的識別、記錄之后,再跟通訊相結合,直接進行傳輸,將來再做一些語音識別,未來是有前景的。定好了戰略方向,劉迎建開始馬不停蹄地尋找實現機會,幾年里,他參加了無數技術展。

  3年半前,在美國消費電子展上,劉迎建看見電子墨水顯示屏(E—ink屏),屏幕上可以書寫且不耗電,不僅能寫還能讀,還能代替印刷。他知道一直要尋找的東西出現了?;貒?,劉迎建立即組建隊伍,開始研發。

  2008年8月,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和準備,漢王推出了第一款電紙書。根據調研,當時國內書業的規模是600億,加上報業是2000億,再加上音像、聲文等內容,產業規模是8000個億;如果再加上手機、電腦等終端,整個產業規模將更大。“只要領先半步就前途無量,我充滿信心。”劉迎建說。

  布局電紙書

  做好“電紙書”,漢王信心十足。在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劉迎建布下關鍵幾顆棋子:打造核心技術,開發硬件制造能力,做好服務。

  漢王相關負責人介紹,核心技術很關鍵。電子閱讀器的核心技術之一是E—ink屏,但值得一提的是,漢王手寫輸入以及手寫輸入的電磁傳感技術,經過20年積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漢王最新推出的電紙書,不僅支持用戶對文本文檔即時手寫批注,還支持文檔搜索功能。

  “硬件制造能力同樣關鍵。將來我們想在這個領域做大,放棄制造很危險。制造也有技術,為什么會出現山寨機?就是因為很多歐美企業放棄了制造,而國內很多企業掌握了制造技術。”劉迎建說,漢王公司所屬的漢王制造,在過去做手寫板和繪圖板等產品的過程中積累了經驗,漢王保持了強大的生產力。

  在服務方面,漢王不只賣產品,特別注重和未來服務掛鉤,讓電紙書成為下載終端。電紙書壓縮了一大堆環節,包括印刷、運輸、倉儲和銷售等,它淘汰了紙媒介的很多缺點,增加了很多優點,比如重量輕、省電、承載等。因此,這個產品一出現,就決定了它將成為整個產業革命的開始。

  “做手機已經沒有機會,要做電腦、彩電也沒有機會了,但做電子閱讀器就有機會。我們跟國外差不多同時起步,而且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手寫識別,這方面亞馬遜沒有,索尼也沒有,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力。”劉迎建對漢王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皆大歡喜的變革

  劉迎建深深知道,電紙書這一步邁得好,漢王將可能成為出版界的朋友,推動整個出版行業向新的時代邁進,但一旦步子急了,也可能令出版業恐慌。

  劉迎建說,“做終端的,先進入肯定是獲益方。但我們最關注的,還是變革中到底損失了誰?誰的奶酪沒了?最好的產業變革是皆大歡喜的變革,能夠推動共同繁榮,這是最好的;否則就會成為靶子,抑或兩敗俱傷,而這是最糟糕的。”

  如何創造共贏局面?劉迎建認為,要給自己設立一道籬笆、挖條溝。漢王不要跨進某個區域就行,千萬不能一下子把手伸得太長。

  為此,漢王確立了兩個原則。第一,漢王只當渠道不做內容,內容還是由作者、出版社及擁有版權的機構來做。第二,漢王把銷售放在新華書店,讓他們以前賣紙書,現在也賣電紙書。紙書能夠挖掘出新的受眾群體,增加新的閱讀需求;而電紙書將帶動傳統發行渠道的銷售碼洋,使書店受益。

  目前,漢王與產業鏈上下游建立的聯系可謂樂觀。一方面,漢王與包括出版社、原創文學網站和數字內容提供商在內的部分版權機構建立了良好合作,實現利益共享,讓內容創造者拿大頭,漢王只拿少部分的服務費。同時,漢王避開受出版機構重視的暢銷書、教輔類圖書等領域,選擇對其業務影響不大但仍具價值的暢銷書等類別進行打包采購。

  另一方面,作為戰略布局的重點,漢王與傳統發行渠道——新華書店的合作也全面展開,新華書店成為了電紙書銷售的主戰場。在部分書店,電紙書的碼洋并不比實體書低,甚至有書店總結“電紙書不是擺著賣,而是端著賣”。

  劉迎建說,以前這個產業不繁榮,是商業模式沒搭建好。“理順好產業鏈上各環節的關系,各方面利益都照顧到,讓讀者也滿意,這個產業一定會更繁榮。”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