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黑石、凱雷、KKR、里昂證券等國際巨頭紛紛爭搶率先設立人民幣基金的時候,一只來自香港的私募基金卻意外勝出,成為這場角逐中的“花魁”——8月17日,來自香港的第一東方投資集團(下稱第一東方)正式宣布其獲準在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從而成為首家在國內設立全資子公司的外資PE。
黑石、凱雷等如雷貫耳,業內皆知,但第一東方到底是何許機構?又將如何展開其最初設定的60億人民幣基金的募集?
神秘面孔
1988年成立之初,第一東方就來到了北京。但與賽富、IDG Capital等名號相比,知名度卻大為不如,都由于種種原因,被不少人視為“最神秘的投資機構之一”。
“其實,第一東方在1988年成立幾年后就來到了中國,當時創始人諸立力先生看到了改革開放后所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毅然決定回到北京發展自己的事業。作為投資機構中的先行者,這20多年來,我們也的確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比如資金募集、管理協議等,都是摸索出來的。” 第一東方副總裁王淳奇介紹說。
其第一支基金為“廣華基金”,雖然只有5000萬美金,卻從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因為90年代初,在中國根本沒什么所謂PE政策,國家在這個方面的監管可以說是空白。后來他們發現,在當時,雖然資本賬戶沒有開放,但國家認可外資是可以投項目的,如果以項目方式進入,理論上是可以避開相關審查并通過的。于是,他們就決定專門做項目投資,一方面,這符合外管局的規定,只要發改委審批通過,外管局沒有理由限制,同時,對于PE來說,也借此實現了成功投資企業的目的。最初,他們就一個項目設立一個賬號,然后通過發改委、外管局的層層審批,最終投資企業,再耐心等待企業上市進行退出。“ 20年下來,我們總共投資了近100個項目,設立了100個項目專戶。”采訪中,王淳奇漸漸揭開了第一東方之前的神秘面紗。
從1997年加盟第一東方至今近20年,王淳奇回憶起來感慨萬千,“從開始進入到現在,公司前后管理了近20只基金,大概有幾十億人民幣。雖然每個基金規模都不大,但我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方向和步調前行,做好自己該做的,不和大家去爭。我們認為,好項目很難確定,評估因素有多個,所以,100個項目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都是我們自己獨家或者主導投資,總體來看,所有基金的內部平均收益率超過30%。由此,我們才逐步獲得了LP如類似淡馬錫、迪拜等主權財富基金以及一些世界五百強企業如野村證券等機構的信任。”
曾經投資在山東省境內的幾個項目是王淳奇最為津津樂道的,晨鳴紙業便是其中之一。
1992年,第一東方投入300多萬美元進入造紙企業晨鳴紙業,通過第一東方引進國際合作伙伴以及在會計制度、市場管理及戰略制定等許多方面提供的幫助,晨鳴紙業在短短8年內,就由1994年時盈利不足2000萬發展到2002年的3.8億,2008年上半年,企業贏利達到十幾億,且在1997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1.15億B股成功上市后,更于2008年2月,成為國內首家A+B+H上市公司。
而從1992年到現在,居然沒有公開資料顯示第一東方的投資回報,但顯而易見,從最初投資到現在還繼續持有,第一東方已經獲得了較高回報。
試水人民幣基金
9月12日,第一東方與大連市政府就合作推出一只人民幣基金簽訂合作備忘錄。
但這并不能讓王淳奇及第一東方團隊感到絲毫輕松。
“不管過去有多自豪,面對人民幣基金的募集,我們依然覺得沒有那么簡單。”第一次試水人民幣基金,王淳奇感覺到了壓力。
而據記者調查,從8月17日到9月12日,經過一個月的緊鑼密鼓,第一東方的人民幣基金募集計劃雛形已經逐步形成:一、通過廣泛接觸銀行、社保等多家人民幣基金的機構LP,希望獲得機構的認可;二、通過與政府合作成立引導基金進行募集,在與政府合作成立引導基金的過程當中,雙方約定,一方負責人民幣基金的募集,一方負責外資基金的募集,同時,第一東方還提出要求,期望政府協調社保、銀行等進入。在大連之后,第一東方還將繼續與各地政府簽訂類似的合作協議:“我們的原則就是1+1>2。會有選擇性地與政府合作,最終找到項目及關系。”三、擴大募集范圍,廣泛布局,將純粹的個人與民間資本納入眼線,希望通過20多年建立起來的關系實現基金的募集。
但盡管形成了雛形,作為第一家成立人民幣基金的股權管理公司,第一東方依然處于“試水”狀態。
“基金的架構雖然已經有了,但一切都是動態的,我們還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F在人民幣基金還沒有募集,因此一切都還言之過早,包括未來基金是以公司制還是合伙制成立現在都還無從談及。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與政府溝通人民幣基金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募集來的外資比例是多少?未來將以什么形式進來,是以QFII還是其他方式?可以進來多大金額?算什么賬戶?這些都還是未知數。”在王淳奇看來,與募集人民幣基金的難度相比,政策顯然是更大的“難題”。
“人民幣基金能否募集外資以及外資比例多少依然是空白,既沒有相關政策規定人民幣基金允許募集外資,也沒有規定人民幣基金不允許募集外資,因此,這就需要我們與政府保持密切溝通。”王淳奇表示,這不僅困擾了第一東方,也同樣將黑石、凱雷等機構的人民幣基金中的外資擋在了門外。
對此,第一東方創始人諸立力曾公開表示,將采取國際通用的“平行結構”管理,不排除從境外募集部分資金,作為保證可以享受“國民待遇”,同時也避開這一政策上的規定。在具體操作上,也可以理解為,第一東方將由上海和香港兩家公司分別募集境內和境外資本,其中境內資本直接投資于上述兩至三只基金,境外資本則在香港設立“平行基金”,以全外資方式投入同一項目,整體項目管理則由上海公司全權負責。
那么,有了平型基金是否就萬事無憂了呢?顯然,現實并非如此。早在第一東方之前,德同資本、智基創投等機構就已經開始了平行基金的嘗試,但一年下來,效果并不理想。
要成功實現人民幣基金著陸,第一東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其并不急于一時,反而對未來充滿期待,“如果是人民幣進行投資,不僅可以減少雙重納稅,很多以前受限制的行業也都可以涉及了。更重要的是,被投企業可以登陸A股,告別創業板對外資投資者1-3年、主板市場上3年后方可退出的政策限定。”王淳奇說。
顯然,作為試水人民幣基金的先行者,第一東方經過20年的等待,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