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政策利好和市場環境提升的雙重驅動下,國產基礎軟件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此,上海將協調各種資源,為基礎軟件產業創造一流環境,打造基礎軟件之都。記者從昨天舉行的“國產基礎軟件產業鏈創新論壇”上獲悉,本市將完善政府采購軟件產品的操作辦法,在電子政務中優先采購國產基礎軟件,逐步實現對進口軟件的替代應用。同時,每年將實施5到8個基于國產基礎軟件的示范項目,推動在醫療、教育、社區等行業中的規模應用。到2012年,本市有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軟件產品。
基礎軟件包括操作系統、辦公軟件、數據庫、中間件等,是軟件產業的靈魂與核心。但在該領域,國內企業和市場長久以來一直受制于人,不僅不利于產業進步,更對國家的信息安全構成威脅。目前,國內對信息化和軟件產品的需求正迅速擴張。更重要的是,根據規劃,僅“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將通過“核高基(即核心電子器件、高端芯片、基礎軟件)專項”向基礎軟件產業投入33億元的資金,估計到2020年,投入的資金將達100億元。如果再算上地方政府必須配備的1∶1資金,國內對基礎軟件產業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上海對基礎軟件產業一直高度關注。本地已集聚了一批國產基礎軟件龍頭企業,涵蓋了從服務器、桌面、嵌入式和網絡操作系統,到數據庫、中間件、辦公軟件的全系列產品,擁有國內最完善的基礎軟件產業鏈。組建不久的上?;A軟件應用推進聯盟,目前成員單位已達到180家。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被明確列入本市重點發展的九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領域。在昨天的論壇上,據市經信委透露,基礎軟件將是上海推進軟件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首要核心內容。圍繞培育應用環境,完善國產基礎軟件的產業鏈創新的思路,本市已經或將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在閘北建設全國首家基礎軟件產業基地和應用示范區;將市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重點向基礎軟件傾斜;建設公共平臺,加強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等。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表示,上海將以十分開放的心態,支持各地軟件企業來滬發展,并鼓勵本地創新成果走向全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