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打造西北最適宜創業城市

2009-11-06 14:25:06      挖貝網

  近年來,寧夏銀川市將打造 “西北地區最適宜創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作為城市發展之魂,選準改善民生的突破口,緊緊抓住“造飯碗”帶動就業,出臺多項創新舉措,激發全社會創業活力,形成從政府部門到普通市民,從失地農民到下崗職工,從返鄉農民工到大學畢業生,全民創業推動就業的良好局面。

  創新機制,創業職能覆蓋全市所有部門

  銀川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創業辦主任孔令杰介紹,其他省市的創業辦都作為勞動保障部門的一個下設單位,而銀川市委和政府專門成立創業辦公室,統籌協調全市所有部門開展創業工作,今年市委和政府所有機構均增設了創業職能,形成合力。

  今年4月出臺的《銀川市直機關全民創業工作職責》包含了25個市直部門的創業職能。如:組織部牽頭實施歸國留學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創業工作。人事局組織實施大中專畢業生創業、自主擇業和軍轉干部創業工作,負責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創業工作。市發改委放寬投資領域,簡化項目審批手續,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并協調金融機構落實全民創業融資政策,征集、開發創業項目。

  銀川市市長王儒貴說,為全民創業“保駕護航”,銀川市委和政府做到了“千方百計”。今年4月出臺的《銀川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創業就業的若干規定》中有更多助推創業的措施:為提高小額擔保貸款審貸效率,將貸款數額在5萬元以下(含5萬元)的審貸權限下放到三區政府,風險由三區政府承擔。制定 《銀川市鼓勵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為創業者提供小額貸款反擔保辦法》,建立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反擔保風險基金,鼓勵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為創業者提供小額貸款反擔保。對提供小額貸款反擔保的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在年底實績考核分數的基礎上,每人每次增加1分。

  優化環境提升創業城市吸引力

  自治區黨委常委、銀川市委書記崔波說,銀川在西部地區比較優勢突出,一是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在西北地區首屈一指,尤其具備湖泊濕地的特殊生態系統;二是資源組合優勢明顯,是全國少有的水豐電足資源配套的區域中心城市,投資成本低,城市深度開發空間大;三是人文環境優越,回族文化和移民文化交匯融合,形成進取、開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從而產生了強大的創業吸引力。

  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為創業提供優質服務,銀川市企業工商登記注冊、個體戶登記注冊、稅務登記注冊、統計登記注冊4項費用,全部由政府為企業埋單。市政務大廳辦理事項從最初的4項增加到388項,投資項目審批從230多個工作日縮短到5個,僅去年一年辦理的審批和服務事項超過10萬件,比上年增長3倍多。

  世界500強德國舍弗勒集團大型軸承生產項目去年4月在銀川開工建設,舍弗勒集團合伙人伊麗莎白·瑪麗亞·舍弗勒女士說:“銀川的投資環境令人滿意,非常適合企業發展,我堅信企業會和銀川一起成長壯大。”

  創業服務融入“造飯碗”全過程

  為幫助創業者提高創業激情與能力,銀川市對創業全過程予以幫扶。2006年以來,銀川市針對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青年創業者、殘疾人等群體舉辦了“創辦你的企業”示范班;針對失地農民、城鎮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退役軍人等人員舉辦了“產生你的企業想法”培訓班;針對創業初期的小企業舉辦了“擴大你的企業”培訓班;今年,又與國際勞工組織合作開展“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培訓項目。至今已累計培訓各類人員8008人。

  對于創業前景良好的微小企業,銀川市將其放入創業孵化園區進行孵化。在西北地區首家青年創業孵化園,銀川市團委書記丁丹告訴記者,目前入園的17家企業以網絡公司等為主,孵化園從企業登記、注冊到財務、法律、文秘、融資服務對他們實行集約化辦公和服務直通車,大大降低了微小企業的運行成本。同時組建青年企業專家服務團,讓有經驗的企業家與青年創業人結成幫扶對子,效果明顯。

  雖然受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但銀川市動漫軟件產業園區卻迅猛發展,入園企業由去年初的13家增長到目前的34家,用工人員從300多人增至664人。強勁的發展勢頭使得企業出現了資金和人才短缺等問題。為此今年銀川市專門出臺了安排專項扶持資金、企業所得稅高額補貼、提供貸款風險擔保等扶持政策,并確定寧夏兩所高校作為動漫軟件人才培養基地。今年3月,西部首家央視動漫基地落戶銀川動漫軟件產業園區,動漫軟件產業園區將打造成西部最大的動漫生產外包基地,形成規模后每年創造上千個就業崗位。

  “一人創業,致富一方”的“乘法效應”

  積極扶持創業能人,使之帶動更多的人就業。走進銀川市西夏區張明勞務派遣公司,傾聽張明的創業之路,使人深切感受到“一人創業,致富一方”的“乘法效應”。

  張明是一個高考失敗者,復讀2年后放棄了學業,在賀蘭山煤礦打工一年,轉而又去蹬三輪車。憑著吃苦耐勞,他攢了點錢,慢慢拓展,數年以后擁有了50輛黃包車。有了第一桶金,他又轉而買了兩輛出租車。2006年2月,在政府的引導下,張明成立了勞務協會,現在已發展到擁有1300多名員工的公司。員工以失地農民為主,還有數百名下崗職工。

  在張明勞務派遣公司,記者看到,員工統一著裝,企業規章制度十分齊,還為職工辦理了五險一金。由于正規化、職業化的操作,使得勞務派遣公司在當地形成了品牌。

  政府持續的多元化扶持加上公司自身努力,使張明由一人創業實現了千人就業。近年來,銀川正是秉承這一理念,將創業帶就業不斷推上新臺階。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銀川市共培養小老板1255人,開發創業項目1211個,培育小企業1147個,創造新崗位8852個。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