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全國技術交易中心、中國技術交易所、國家版權交易中心三大中心將落戶中關村西區。
昨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區全面啟動海淀園核心區建設。記者從啟動大會上了解到,自今年開始,海淀區每年將安排總規模不少于8億元的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海淀區常務副區長楊志強介紹說,海淀區為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推出了20項的系列配套政策。其中,對那些為海淀區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重點企業總部,將在人才引進、子女就學、進京戶口辦理等方面給予獎勵支持。
記者了解到,4月1日,北京市正式批復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核心區建設將首先在中關村西區先行先試,隨后在海淀園全面推進。全國技術交易中心、中國技術交易所、國家版權交易中心等將落戶中關村西區,還將建設高新技術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和“一條龍式”全方位的公共服務,同時支持商業銀行率先在核心區設立專門為科技中小企業服務的分支機構。
據悉,目前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已形成了以中關村西區為核心的創新資源聚集區、以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為核心的產業聚集區、沿北清路兩側的產業基地和研發中心的聚集區,去年海淀園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4900億元左右,占中關村科技園區總收入近50%
海淀20條新政示范“核心區”
每年投資8億元鼓勵自主創新
4月1日,北京市正式批復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昨日海淀區高調亮相,推出20條相關政策,在股權激勵、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經費使用、政府采購和聚集創新要素等方面先行先試,帶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整體發展。
核心區先行兩個“示范” 兩個“試點”
海淀園作為核心區將重點做好兩個“示范”,推進兩個“試點”,即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建設的示范、創新要素聚集的示范、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
在創新體系方面,發揮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建設示范作用。在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和實驗室、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繼續推動產學研合作。積極發揮大學科技園、特色產業基地在創業孵化、成果轉化、產業發展、人才聚集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支持產業技術聯盟等新型產業組織發展。
在創新要素方面,發揮創新要素聚集示范作用。在中關村西區建設中國技術交易所、全國技術交易中心、國家版權交易中心等專業機構,吸引創業投資機構、律師事務所、專利和商標事務所、海外學人服務機構等中介機構入駐,建立新技術和新產品展示、交易中心,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聚集。
在科技金融改革方面,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實施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的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新。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試點,支持設立相關交易機構和運營管理機構。支持商業銀行率先在核心區設立專門為科技中小企業服務的分支機構,擴大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試點的規模。支持培育壯大股權投資機構。繼續推動信用體系建設。
在政府公共服務與政策創新方面,開展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將有關市級審批權下放到海淀區人民政府,取得試點經驗后,逐步擴大到其他區縣。
核心區建設列出時間表
營造一流環境、聚集一流要素、形成一流機制、實現一流績效是核心區建設的戰略目標。核心區將最終建設成為“兩區、三中心”,即首都科技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首都政府公共服務與政策創新試驗區和全國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中心、首都創新人才發展中心、首都科技中介中心。
核心區將具備12項功能: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輻射、創業孵化、產業聚集及產業化、科技金融服務、人力資源開發與服務、中介服務、政府公共服務及政策創新、信息化服務平臺、國際化、創新創業文化產生與擴散、綜合基礎設施配套服務等。
核心區的建設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重點突破階段:在海淀園中關村西區開展先行先試的改革探索,取得突破性效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建設提供經驗,發揮先鋒和引領作用。第二,全面推進階段:在整個核心區全面落實中關村西區的建設經驗和模式,扎實推進核心區建設,推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
從昨日開始,核心區建設將分五步走: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輻射。在中關村西區建立全國技術交易中心,吸引中國技術交易所、國家版權交易中心等落戶;建立新技術和新產品展示、體驗、交易中心,增強市場交易性、加強信息披露度、提高成果轉化率。二、啟動首都科技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培育壯大股權投資機構、加快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開展信用體系建設、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支持科技金融創新和探索開展離岸金融試點、打造科技金融的政府和中介服務平臺。三、聚集服務創新的市場關鍵要素。在中關村西區以首都科技中介大廈和首都創新人才發展大廈為載體,實現高端創新型人才服務、科技中介服務等市場關鍵要素服務功能。四、啟動首都政府公共服務與政策創新試驗區建設。在中關村西區建設高新技術企業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政府政策創新的作用,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用足用好市政府下放的審批權限等相關政策,為企業提供 “一站式”和“一條龍式”全方位的公共服務。五、充分發揮區域的政策杠桿作用。認真落實《中共海淀區委、海淀區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決定》等“1+20”政策措施,每年統籌向高新技術企業投入不少于8億元財政資金,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增強企業發展活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全面促進海淀園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盡快實現經濟復蘇。
相關鏈接
經國務院批準確定的海淀園規劃范圍占地面積133.06平方公里,由以中關村西區為中心的建成區和以專業園區為主體的集中新建區組成。海淀園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中關村西區為核心的創新資源聚集區、以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為核心的產業聚集區、沿北清路兩側的產業基地和研發中心的聚集區。聚集了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和海內外優秀人才,形成了我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結構最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去年,海淀園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4900億元左右,占中關村科技園區總收入近50%。每年技術交易額海淀區占全國的20%,其中60%以上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
相關新聞
海淀區委、區政府昨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決定》,同時又出臺了20項配套政策,形成1+20的政策體系。海淀區政府每年將安排總規模不少于8億元的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其中,配套發布的《海淀區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確定了海淀區將通過財政資金積極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通過銀行貸款貼息、項目補助、獎勵等方式,推動技術和產品創新、產業升級、融資環境改善、產學研平臺搭建、相關中介服務組織建設、現代工業服務業等領域的發展。
《關于落實<關于促進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辦法》是為適應當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調整的形勢,并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的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對接后,為鼓勵和扶持海淀區創新企業發展而出臺的政策。該辦法明確了海淀區創新企業的認定標準,海淀區將把所得稅增收額中區域留成部分,通過財政政策支持的方式,鼓勵和促進企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盡快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同時,海淀區創新企業將可享受海淀區高新技術產業相關扶持政策及《關于促進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相關扶持政策。
《海淀區促進重大產業發展實施辦法》重點支持智力密集型服務業、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總部經濟的發展,并結合海淀區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重大產業支持發展目錄》。該辦法提出對企業在重大項目實施、國家重大項目配套、流動資金貸款貼息、購置用房、人才培訓、技術改造等方面予以資金支持。同時,推薦企業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獎勵為海淀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總部,并對重點企業總部在人才引進、子女就學、進京戶口辦理等問題上給予支持。
《海淀區重點項目引進扶持辦法》將重點引入符合國家重點產業規劃的高效益、高產出、低能耗、低排放重點項目落戶海淀。通過享受重點企業服務、選址服務、入區前三年享受區級財政貢獻補貼、購房補貼、租房補貼等方式予以支持。同時,辦法還將對金融類、創投類、商業服務業企業分別參照相關文件支持,對特殊貢獻企業單獨制定支持政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