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佳
“清潔技術已經成為下一個投資趨勢。”近日,軟銀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宋安瀾表示。
美國清潔技術產業投資集團東亞及大中華區商務總監劉曉雨告訴CBN記者,“2004年全球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額約300億美元,2008年雖然遭遇金融危機,但全球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仍保持穩定增長,達到1550億美元。”
根據美國清潔技術產業投資集團估算,全球私募投資重點正在逐漸向清潔技術行業偏移,這一行業四年投資額總數增長5倍。
全球清潔技術投資競賽
清潔技術源自英文的“Cleantech”,是美國清潔技術產業投資集團創始人兼執行主席Nichola Parker在1988年所提出。
在劉曉雨看來,清潔技術涵蓋了多個一級行業。一是清潔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利發電等;二是能源儲備,包括燃料電池,先進動力和混合動力電池等;三是能源基礎設施的管理傳輸,比如智能電網;四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包括照明、玻璃、建筑及其他;五是交通,比如交通工具的低碳排放;六是水和污水的處理系統;七是空氣和環境系統;其余還包括納米材料、高級生產、生態農業等等。
經濟危機后,清潔技術越來越受到各國的追捧。美國總統奧巴馬一度提倡以新能源產業拉動經濟,讓新能源成為拉動美國以及世界經濟復蘇的發動機。因此,在清潔能源投資方面給予了很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目前各國政府層面對清潔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非常大,中國和美國屬于前兩位,然后是韓國、日本。” 美國清潔技術產業投資集團執行主席尼古拉斯·派克在“2009全球PE北京論壇”上表示,未來,中國有可能成為清潔技術最大的主流市場。
“可持續性發展的清潔技術和低碳經濟,可能未來10年到50年將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主導。”劍平國際投資公司榮譽董事長兼首席戰略顧問黃劍平告訴CBN記者。
中國有望成全球最大清潔技術市場
宋安瀾表示,目前中國的清潔技術領域,太陽能和風能早已是VC、PE的投資熱點,機會已不多,以風能為例,目前中國風力設備產能已超過世界一半,但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也就幾家,在這個領域競爭過于激烈。而同屬清潔技術的節能減排領域機會比新能源多,“我們公司最近投了一個廢輪胎回收的項目。全世界每年要廢棄30億條輪胎,中國要廢棄2億條,但我們投資的項目就是把廢輪胎用來鋪路?,F在,美國有15%的道路都是用廢輪胎鋪的,但是中國這樣的案例還很少。”
根據中國私募基金動向顯示,進入第三季度以來,多筆投資進入清潔技術行業。同時,在中國,太陽能、電動汽車、垃圾處理等行業有不少公司正在迅速崛起?!?009胡潤低碳富豪榜》顯示,20位低碳富豪平均財富為52億,總財富為1040億。其中有9位來自太陽能,以保利協鑫的朱共山和尚德太陽能的施正榮為代表,大部分太陽能產品以出口為主。5位富豪涉及垃圾處理,如垃圾發電的錦江集團鈄正剛,廢紙回收玖龍紙業的張茵。
“中國目前在清潔科技方面主要是緊跟戰略,我們盡量引進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通過跨國引進,解決中國發展。把國外的技術在中國本土化,技術集成,自主創新。加強國際合作,更多引進國際的資金。”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主任杜平告訴CBN記者。
但杜平也指出,中國清潔技術領域積累了很多的矛盾,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掉。未來,將在國家增量投入的前提下,將更加器重市場融資。通過VC和PE模式、中國本土化的生產達到雙贏的結果。
[page]
神霧:“專利一大把”
穆一凡
時至今日,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趨勢,所有間接或直接使用工業燃料進行生產的企業都面臨著共同的成本壓力;擔負抵御全球變暖的社會責任,他們又必須采取新技術,降低污染物排放。
北京神霧熱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神霧”)的目標,就是降低全球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煤炭及其衍生燃料)的消耗。神霧創始人、董事長吳道洪告訴CBN記者。
2007年獲得高盛等投資機構5.8億元人民幣投資之后,神霧在今年的第二輪私募又拿到了軟銀中國上億元的資金支持。
從軍用到民用的創業經歷
2008年,神霧創始人吳道洪以20億的身家登陸胡潤百富榜第406位,能源富豪榜第28位;其個人財富也在2006年到2008年間先后增長了38%和82%。盡管對于百富榜的數據可靠性眾說紛紜,但吳道洪的起家路線還是相當的耐人尋味。
吳道洪在國防科技大學取得本科和碩士學位,專業為研究火箭發動機,在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航空發動機的燃燒技術。1994年,他開始把“軍用”的燃燒技術進行“民用”改造,幫助西安一家陶瓷廠進行了設計出了節能的加熱設備。
第一次試水成功后,在讀博士后的吳道洪又給鋼鐵公司、陶瓷廠、火力發電廠等企業提供燃燒節能技術,小賺了幾十萬元。拿著這第一桶金,吳道洪在1995年成立了神霧,開始了技術產業化之路。
剛開始的七八年,幾乎沒有企業真正愿意為“減排”額外付錢,技術再好也沒有用,吳道洪首先要讓企業知道,利用這項技術是“降低成本,帶來利益的”。為此他會幫企業算一筆賬,從投資預算、廠房占地、原料供應、能源介質到公路鋪設等一系列細節,都要讓企業利弊得失一目了然?!?/p>
2005年,資本才開始對神霧感興趣,但當時神霧并沒有接受,“我們不希望過早找資本,他們對企業價值看不懂,估值也有限。我們選擇做到了一定程度,再讓他們看懂我們”。2006年,神霧營業收入主要來自鋼鐵行業,吳道洪說,神霧前幾年發展比較慢,相當部分受限于資源,尤其是金融資源的發展,“沒有外部融資,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滾動發展”。
2007年底,北控集團、高盛等投資機構向神霧公司注資5.8億元人民幣。除了日常運行和研發之外,吳道洪在他的家鄉湖北仙桃耗資3.2億,投建了占地460畝的核心部件生產基地,用以匹配工程質量、保證工程進度,這個基地在2008年全面投產,現在如今石化、民用鍋爐、建材、垃圾焚燒和直接還原領域擴展。
“專利一大把”
1995年公司成立之后,神霧組織了一批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就“蓄熱式高溫燃燒(HTAC)技術在工業爐和鍋爐上的應用”進行研發,獲得了自主知識產權的“蓄熱式燒嘴技術”。
“包括寶鋼、鞍鋼在內的中國90%的鋼鐵廠商都在用我們的技術。”吳道洪告訴CBN記者,以鋼鐵廠商為例,由于中國90%的鋼鐵廠商使用“蓄熱式加熱爐”,他們大都采用了神霧的蓄熱式燒嘴專利技術,神霧已應用于全國90%以上的蓄熱式加熱爐中,
神霧還有40多項專利,如“煤基轉鐵爐直接還原煉鐵新技術”和“氣基豎爐直接還原煉鐵新技術”,利用上述燃燒技術,對礦石品位要求低很多,而且燃料可以不用焦炭,直接用普通的煤就可以煉鐵。
神霧業務擴張需要大量的運營資金,目前的神霧90%的業務都是工程總包,前期資金需求非常大。目前,平均一座鍋爐改造投資在1000萬到2000萬,截至2008年12月,神霧已經有219座這樣的鍋爐正式投產。神霧首席財務官錢學杰告訴CBN記者,神霧節能項目的資金回收期都很短,快的幾個月,慢的也就兩三年。
EMC也是一個問題,目前EMC只占神霧業務的一小部分。吳道洪表示,在中國推行EMC困難比較大,“只有(EMC)項目有風險,企業才樂意采用EMC,如果收益確定,他一算賬,發現你掙錢太多,他就不干,就選擇直接買斷。”一般只有項目收益不確定或者資金短缺時,企業才會選擇接受EMC。
更無奈的還有產權問題,盡管神霧的許多技術都申請了專利,但市場上存在大量的技術模仿者。模仿者的大量存在不僅消解了神霧的市場勢力,而且也剝奪了從專利中獲取壟斷租金的機會,而只能在市場占有率與利潤空間中尋找一個最佳組合?!?/p>
對此,中關村管委會曾建議,對節能減排技術要制定國家標準,實現了標準化就可以進入政府采購,用市場支持這樣的高科技企業。
“神霧在鋼鐵領域的成功經驗可復制到建筑行業,再復制到其他領域,打造成共同盈利的運營商模式,達到每年都在持續盈利,每年分享利益,不是賣機器,而是賣服務。”一位投資界人士評論道,事實上,這也真是神霧正在做的事情。
[page]
垃圾裂解:等待孵化的“財富金蛋”
胡軍華
11月16日這天,上海風雨交加,氣溫驟降,做PE的虞昆儒和其他六七個股東齊集在金山區的一排簡易房里,等著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的領導來考察。簡易房外,矗立著一座5層樓高的垃圾處理裝置,正是虞昆儒等股東指望能夠帶來財富的“金蛋”。
不產生二■英的垃圾裂解
考察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這套據說是國內甚至世界首創裝置的命運。裝置的所有者上海弘和環??萍加邢薰荆ㄏ路Q“弘和環保”)副總經理徐惠康對CBN記者說:“這套垃圾處理裝置最大的特點是不會產生二■英,避免了垃圾焚燒對環境產生的傷害,另外垃圾經過這套裝置處理后,還可以獲得跟原油相似的裂化油、可燃氣體和碳粉,這些都是可以出售變成現金的。”
垃圾絕對是讓上海頭疼的一大難題。徐惠康介紹,上海每天產生2萬噸左右的垃圾,垃圾處理主要通過兩個渠道,一是填埋,另一個是焚燒。位于上海南匯區老港的垃圾填埋場每天可以處理約8000噸垃圾,但是能夠填埋的空間越來越小,只能圍海造地。上海焚燒垃圾有兩個地方,一處是御橋焚燒場,一處是江橋焚燒場,兩處加起來每天能燒掉3000噸左右的垃圾,由于焚燒產生可致癌的二■英等氣體,垃圾焚燒在上海乃至全國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上海產生的垃圾還在增多,“垃圾圍城”的態勢正是虞昆儒興致高漲要參股弘和環保的原因。
徐惠康解釋說生活垃圾的焚燒是一個氧化過程,無論是有氧或貧氧狀態,其焚燒氣化過程都會產生有害的“二■英”物質,嚴重危及和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而無氧裂解氣化技術是讓垃圾處理全過程處于無氧狀態,阻斷“二■英”生成的外部必要條件,利用有機物分子會受熱分解的不穩定特性,在設定的溫度條件和密閉環境下,將生活垃圾中的各類有機物質裂解氣化成有使用價值的可燃氣、裂化油和碳粉,從而達到無害化資源再生利用處理生活垃圾的目的。徐惠康說,這套裝置已經申請了兩項國家專利,不僅國內領先,而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想把設備賣給政府
弘和科技5層樓高的垃圾裂解裝置,從上到下主要由4個反應釜構成,整套裝置成本4500萬元,這4個長得跟鍋爐挺像的罐子是不是值這么多錢,做投資的虞昆儒承認自己是外行,沒有辦法去評估,但是不產生二■英這一條讓他相信政府部門會對這套裝置感興趣,而政府采購是弘和科技的希望所在。
垃圾裂解裝置本身產生的經濟效益有限。
按照徐惠康提供的數字,每處理一噸垃圾,焦油的收入約為50~100元,碳粉的收入約為30~60元,取中位數,從每噸垃圾獲得焦油和碳粉收入總和約為120元,徐惠康說這套裝置日處理能力為100噸,也就是每天可以獲得1.2萬元的收入,全年收入約為438萬元,4500萬元的成本需要11年左右才能回收完畢,對于投資者和企業吸引力有限。
如果加上政府補貼,情形會大不一樣。徐惠康說,現在上海每處理1噸垃圾,補貼135元,政府的補貼額度加上垃圾處理副產品的收入,一套裝置的成本回收可以縮短到5年,對希望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和個人來說吸引力要增加很多。
徐惠康為了證明從垃圾中提煉出來的焦油價值與原油相比一點都不低,頂著風雨花了好幾分鐘點燃了一小盆焦油,火焰在風雨中熊熊燃燒,徐惠康說:“現在這些焦油主要是給一些企業燒鍋爐用,將來如果大量推廣這套裝置的話,還可以提煉出汽油、柴油來,價值會更高。”
弘和科技垃圾裂解實驗裝置所處的土地只有5畝,還是租來的,接待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領導的會議室也是一間簡易房,但是這家公司并不缺錢,虞昆儒說:“我現在占10%的股份,還是朋友介紹才有了入股的機會,這家公司并不缺錢,現在最迫切的是這種垃圾處理方式能夠被政府部門接受。一旦被接受,我們不會自己來做垃圾處理,我們將來只賣設備和提供技術服務,具體運營政府可以外包給其他公司來做。”
[page]
挪寶:瞄上地熱的生意
李靜穎
東方環球企業中心是上海市閘北區新建的一處企業總部基地,園內矗立著62棟高層或多層的獨立建筑,與傳統企業大廈方正、高聳的設計風格有所不同的是,此處匯集了多種歐洲建筑風格的基調,一眼望去好比是外灘建筑的濃縮版。
而不同之處還有每個獨棟單元安裝的地源熱泵系統,以此來替代傳統的空調設備。記者看到,一般建筑需要的鍋爐、制冷機組、冷卻塔等暖通設備在這里被一個個占地面積僅有兩個立式空調大小的“高個子”替代。這些設備安裝均出自挪寶新能源集團(下稱“挪寶”)之手。
利用淺層地熱資源為酒店、辦公及居住樓宇提供暖風、空調和熱水,節能效率高達70%,挪寶瞄上的地熱節能在國內尚屬于一個新興的市場,今年8月,專注于清潔技術領域投資的青云創投向挪寶拋出了“繡球”,3000萬美元的投資讓挪寶開始大規模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建設。
在青云創投分析師王軒看來,挪寶將新能源技術運用于建筑節能,提供的設備采購、系統設計、施工、安裝、調試、檢測、維護和能源管理,串起了整個產業鏈,縱向一體化正是他們最為看重的。
“國內在建筑節能領域起碼有幾萬億元的市場,地源熱泵現才只有幾十億元的市場,未來存在高速增長的潛力。”王軒說。
華麗轉身
挪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國平10多年前曾非??春蔑L能,在嘗試了2年后,由于成本太高最終放棄。失敗后,他轉而關注到地熱領域。他發現在淺層地熱領域,其成本低,且提供的能量便宜。而據其了解全國30%的用電負荷都被用于建筑,他覺得若將地熱用于建筑節能會是個機會。
由于當時并無制造能力,孫國平與歐洲一家位列前三的地源熱泵設備制造商合作,一邊進行技術研發,一邊為其在國內代理銷售產品。
孫國平發現老建筑是一個循環市場,相對于新建筑而言,市場空間更大。于是,在開始向市場推廣銷售時,他就專注于老建筑市場。但他發現,很多客戶雖然對地熱節能系統感興趣,但卻對在節能改造時需要停業而影響正常業務的做法相當排斥。有些客戶甚至對他直言:“只要你有辦法不讓我們停業改造,我馬上就與你簽約。”
市場的需求讓孫國平下決心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但快速切換系統的相關技術無現有資料可查,在全世界也找不到任何先例。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里,挪寶在代理銷售、安裝過程中開始鉆研技術。
去年,挪寶推出了自己的快速切換技術,今年開始正式制造設備,從一家代理銷售商轉身為全業務公司。“快速切換需要解決各管道流量平衡,水、溫度的一致,數據計算得非常精確,因為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新老系統的切換調試。”孫國平說,“目前該技術可在幾分鐘內完成新舊系統的轉換。”
目前歐洲最新技術也需要將原系統停運1個月后才能完成順利銜接新舊系統,銜接的技術缺陷一直是困擾地源熱泵行業多年的問題之一,而挪寶開發的快速銜接技術也讓其獲取了在舊系統翻新項目市場上的絕對優勢。
挪寶的新問題
目前挪寶與客戶合作的形式一般為簽10~20年的合約,前期對客戶原有的空調系統進行能耗審計,確定節能基數后與客戶簽訂每年支付的費用。挪寶負責系統設計、施工、安裝、調試、檢測、維護和能源管理,合同期滿后再向客戶無償轉移設備的產權。
目前,大型酒店、連鎖集團、辦公樓、醫院等都已成為了他們的客戶,“我們沒有銷售部門,現在許多客戶都是自己找上門。” 孫國平語氣頗為自豪地說,“預計今后5~10年都不用找客戶了。”
雖然企業處于高速成長階段,但如何提升設計團隊、管理團隊卻是孫國平現時遇到的最大瓶頸,“我們太缺專業的工程師了,有地源熱泵項目經驗的人太少,很多都需要重新培訓后才能上崗。儲備專業人才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挪寶已開始在原先進口德國機組的基礎上研發更適合于中國市場的較大功率機組,年內可以投產。
“所有的老建筑都會是我們的客戶,現在只是時間的問題。”孫國平表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