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砌高技術城墻:防止被挑戰者顛覆

2009-11-18 14:50:33      杜若洋

  向那些對技術孜孜以求的公司致敬,

  因為他們沖破別人的技術壁壘,

  未來也可能會被新的挑戰者再次顛覆

  除了壟斷,這個商業世界中沒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城墻。因此難以逾越成為每一家技術型公司對于競爭門檻的追求。就像修筑長城,企業渴望能夠保持墻內世界的安寧與優勢,雖然它們都知道長城遲早會被后來者攻破。

  有些門檻背后有著常年累月的技術研發付出,而有些門檻背后則是創始人的堅持和膽識。東方雨虹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能夠筑起獨特的門檻,很大程度上是李衛國一個人的光彩。當別人滿足于混世求生的時候,他能夠站出來做品牌、做研發、做高端。也許在您看來,這不是什么超常的眼光。但他在別人不做的時候做了,門檻就筑起來了。

  門檻不是什么新話題。這是商業世界中玩家們的本能。但真能把它造起來的企業也算是這個世界中的“稀有品種”。對于那些已經擁有了高門檻的公司來說,睡大覺也許是最可怕的事情。因為技術門檻永遠面臨被踢破的那一天。(文|《創業家》記者 杜若洋)

  中國忠旺:可持續的高毛利

  文 | 《創業家》記者 杜若洋

  將毛利率數字從28%提高到40%,忠旺集團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作為一家制造業企業,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利潤水平何以如此大幅度地飚升?

  2009年5月8日,忠旺集團在香港上市,其高達95億港元的融資額創下了金融危機后全球IPO募資額度之最。作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工業鋁型材制造商,上市的成功也證明了資本市場對其價值的認可。

  在忠旺集團首席財務官張立基的描述中,公司今天成功的關鍵在于2002年從建筑鋁型材到工業鋁型材的轉型,并在做出轉型決策之后迅速筑高了競爭門檻。

  成立于1993年的忠旺一直是建筑鋁型材提供商,2002年公司創始人劉忠田出國考察,看到了工業鋁型材這個高利潤的藍海,于是決定公司轉型。

  2009年上半年公司利潤的構成可以佐證這次轉型的商業價值。因為工業鋁型材比重大幅增加,對公司贏利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工業鋁型材在中國到現在為止仍然是比較新的產業。”張立基說,“這個領域中的競爭還并不激烈。”作為具有獨特競爭能力的大型供應商,忠旺因此享有著較好的議價能力。

  談到自己的競爭優勢,忠旺最引以為豪的是125MN大型油壓雙動鋁擠壓機。這臺全球最大的油壓擠壓機是忠旺與加拿大和意大利的設備提供商耗時4年共同研發而成,為此忠旺花費了4億多元,擁有相關技術的知識產權。

  與國外的大型水壓擠壓機相比,這臺油壓擠壓機擁有更好的穩定性,成品率更高。與小型擠壓機相比,它能夠生產出大截面型材,省掉了客戶很多焊接環節,提高了最終產品牢固性。同時這臺擠壓機還能夠一次沖壓多個不同模具的型材,這在國內也是獨一無二的。

  擠壓機之外,忠旺的鋁合金熔煉能力和模具設計能力都在國內企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并具備國際競爭能力。忠旺的產品近年來相繼獲得了挪威DNV船級社和美國阿爾斯通公司的認證,獲得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而出口產品的毛利率高達50%,因此加大出口力度成為忠旺下一步的戰略重點之一。

  和其他中國制造企業一樣,價格同樣是忠旺的殺手锏。“一般來說,相同型號的產品,我們的價格比國際大公司要便宜50%到80%。”張立基說。

  忠旺的成功與其產業定位密不可分。在招股說明書中,忠旺明確把自己的重點方向定義在交通運輸領域,也就是后來被媒體廣為宣傳的“大交通”。如此定位,忠旺寄望在中國軌道交通、船舶甚至大飛機等領域的高速發展中分享到更多紅利。

  上市成功,為忠旺進一步筑高競爭門檻提供了充沛的現金流。張立基說,公司將會購置更多的大型設備,擴大產能,“新設備中一定會有超過125MN的更大的擠壓機。”

  “我們可以確定地說,忠旺現有的競爭優勢和利潤水平至少可以保持5年。因為國內競爭對手要達到我們的技術水平,并拿到國際認證,這些時間是省不掉的。”張立基說,“5年之后,我們為中國大飛機項目做的研發應該已經完成,同時在潛力巨大的重型卡車領域中,我們也將占有先發優勢。這些新的增長點會繼續拉動公司的良性增長。”

[page]

  科大訊飛:植入巨頭的生意

  文 | 《創業家》見習記者 趙楠楠

  “話費查詢請按1,業務咨詢請按2”移動電話的煩瑣菜單是否讓你很煩?有了科大訊飛,省去煩瑣其實很簡單,你只要對著電話說出“更改短信套餐”這幾個字,電話后臺就會自動幫你轉到相關服務臺。當你看累了電腦的頁面時,訊飛的技術可以直接幫你讀出來。

  “能聽會說”的機器就是訊飛技術上的核心競爭力。語音技術主要包括語音合成和語音識別兩項:讓機器說話,關鍵在于語音合成技術;讓機器聽懂人說話,用的則是語音識別技術。從2006到2009年,訊飛連續獲得四屆英文語音合成國際大賽第一名,其中參賽者包含美國MIT、CMU、微軟、IBM以及歐洲、日本等多個著名研究機構。

  訊飛最早的理想是:做中國的貝爾實驗室。像英特爾提供CPU一樣,專門提供最核心的語音技術,然后賣給像華為、中興、聯想這樣的公司,但規模很難做上去,并且會受到大客戶制約?;诖?,訊飛改變市場策略:從一個單純核心技術提供商,變成技術加服務,或技術加硬件的這種方式?,F在訊飛智能語音產品主要提供給兩類用戶:一類是以支撐軟件授權使用的形式提供給二次開發商,包括華為、中興、聯想、東軟等行業開發伙伴。另一類是以行業解決方案的方式提供給行業用戶,如電信、銀行、教育等。

  此外,訊飛將語音技術拓展到了其他領域的藍海:比如用訊飛的語音評測器替代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人工環節,現在,有17個省份使用訊飛的語音評測機器。用總裁助理徐景明的話說,這能保證絕對公平。此外,和傳統語言學習設備商合作,開發智能語言學習機。一些偏遠地區,許多人不會說普通話和英語,訊飛的語音合成技術就可以代替人工讀出普通話和英文。訊飛的語音評測機器可以幫助他們檢測錯誤并反復指導,甚至訊飛還開發出了“能聽會說”的智能玩具,但現在整個行業還處于前期導入階段,訊飛期待自己能引導市場慢慢成熟。

  訊飛的戰略是“語音家庭風暴”,他們相信,找到使語音技術進入千家萬戶的路徑,是真正可以做大語音產業規模的戰略方向。

  甚至這種創新意識在員工管理上也能找到:訊飛提倡的是充滿親情的文化。徐景明介紹:訊飛大樓就是全體員工參與設計的,整個樓完全通透,希望從細節著手,建立簡單真誠的人際關系。樓頂設計了一個籃球場,因為員工總是低頭工作,訊飛希望員工注重健康,抬起頭來,到樓頂看看。

[page]

  東方雨虹:在最分散的市場做老大

  文 | 《創業家》見習記者 趙璐璐

  建筑防水材料行業是一個高度分散的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行業,據統計,前十位防水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大概也只有10%。在這樣分散的行業里,東方雨虹創始人李衛國卻做到了龍頭老大。2005年到2008年連續四年位列中國建筑防水材料行業銷售額第一名,市場占有率約3%,第二名市場占有率不到東方雨虹的一半。公司平均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遠超業內15%的平均水平。

  不僅如此,東方雨虹創造了三個業內無法超越的第一:業內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總部的中國建筑防水博物館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唯一專注建筑防水的博物館,東方雨虹防水技術研究所是國內同行業首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李衛國是這樣看技術的:“我做企業就是想做些事情,今年7月份我拜訪了王傳福(比亞迪創始人),他哪里是個老板,就是個工人,一天到晚在車間,油污污的。他對我啟發很大,我回來之后就成立了技術委員會,我要當主任,企業真正的動力在于技術進步,其他是次要的。”

  很快,公司就取消“以營銷為中心”的口號,要均衡有序發展?,F在技術中心已經建成了,二十年都不會落后,光研發儀器設備就花了上千萬。在東方雨虹,核心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基本都公司股份。

  上市之后,近年來防水市場要求越來越高,隨著東方雨虹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勢必要開發更多的新產品去滿足客戶的需求,如目前流行的屋頂綠化,植物根會穿透石頭,但是不能穿透材料,這對材料技術的要求比傳統要高很多;又如很多高速鐵路,時速超過三百公里,這對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東方雨虹認為,這些恰恰都是自己的機會。

[page]

  川大智勝:價格“攘外”,技術“安內”

  文 | 《創業家》見習記者 趙楠楠

  在空管自動化行業,80%的市場由國外廠商占據,但在國內廠商中,川大智勝的產品市場占有率第一。川大何以躋身這個高壁壘產業?

  川大智勝是2000年建立,但以游志勝(川大實際控制人,32.94%股權)為主的科研組從川大智勝的前身——1994年成立的四川大學圖像圖形研究所就已經開始了科研積累。川大1995年研制成功第一套空管自動化系統,此后開始漫長的驗證過程:1997年民航總局鑒定通過,作為應急系統在重慶等地使用,2006年太原主用系統通過驗收,共花費12年。這是國內第一個空管主用系統,這標志著川大在中小型機場空管系統技術上已完全達到國際水平。

  價格和服務是川大智勝的絕對優勢。系統功能相同情況下,川大智勝塔臺視景模擬機(空管員訓練系統)軟件總成本可控制在國外同類產品1/5左右,系統成本不到國外同類產品的一半。而服務上,川大距客戶更近,周到和快速反應的售后遠遠優于國外競爭對手。

  航空業關乎國家安全,政府一直推行采購國產化政策(今年9月份南京哈爾濱空管招標項目中明確規定,投標者必須是原產地在中國境內)。因為川大智勝在技術上擁有國內領先優勢,成為新政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展茏詣踊袠I具有高壁壘,對于資質、產品穩定性、安全性要求很高,一般認為一定時期內很難再有新進入者。

  對于技術企業,技術人員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公司董秘鄭念新對此很有信心:一來,川大一些核心員工都是雙重身份,他們一邊是四川大學的教授,一邊是川大智勝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或管理層;二來,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都有一定股權。多年來,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很少變動。

  根據國家規劃,新機場建設從2010年起進入密集期,平均每年投資額將超過12億元,看來川大的好生意還在后頭。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