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滬深等地近來都把建設全國性股權投資中心作為各自的發展戰略,并為此做了多方面的“軟”、“硬”件方面的建設。
京津滬深等地近來都把建設全國性股權投資中心作為各自的發展戰略,并為此做了多方面的“軟”、“硬”件方面的建設。是坐擁濱海新區規劃優勢的天津后來居上,還是北京憑著政治、資金以及企業資源優勢傲視群雄?上海能否借助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東風乘勢而上?深圳如何在四地競爭中脫穎而出?一切都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不過,毋庸置疑的是,這場關乎城市未來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的暗戰已經打響。
北京:豐富企業資源是亮點
今年1月,北京市金融辦、財政局、國稅局、地稅局以及工商局聯合下發《關于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對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的支持政策。
其中,最大的優惠政策在于稅收,上述《意見》明確:合伙制股權基金中個人合伙人取得的收益稅率為20%,而合伙制股權基金從被投資企業獲得的股息、紅利等投資性收益,屬于已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稅后收益,該收益可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直接分配給法人合伙人,其企業所得稅按有關政策執行。除此之外,對于公司制管理企業,自其獲利年度起,由所在區縣政府前兩年按其所繳企業所得稅區縣實得部分全額獎勵,后三年減半獎勵。而且北京市政府給予股權基金或管理企業有關人員的獎勵,依法免征個人所得稅。
北京市在扶持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越來越多的股權投資機構把北京作為注冊地,鼎暉投資、弘毅投資等一大批知名投資機構在北京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有關研究人士認為,這一切都源于北京發展股權投資有很多優勢——除了金融監管機構都在北京外,北京還是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類大中型骨干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機構的主要聚集地,具有發展股權投資的資金優勢;北京還有眾多支持股權投資發展的企業資源,以高科技企業為例,僅中關村就有2萬多家企業,是股權投資機構的理想對象;另外,北京還具有發展股權投資的退出渠道優勢和豐富人才優勢。深圳信科創業投資總經理鄭海濱直言:“北京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豐富的企業項目資源,對投資機構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而這一方面正是天津所不具備的。”
據悉,為了進一步促進股權投資基金在北京的發展,北京市在2009年1月發布《關于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意見》的基礎上,擬出臺實施細則。“凡是外地有的對創投企業的支持政策北京都有,我們還會考慮更多的措施來支持其發展。”北京金融工作局副局長謝建華在首批創業板公司上市當天表示。
完善的優惠政策加上寬松的發展環境,以及豐富的企業資源,極大地促進了北京股權投資基金業的發展,吸引廣大股權投資基金的積極參與。從上半年公開披露的風險投資項目來看,北京地區獲得44起風險投資,占全國的1/4;投資金額達50多億美元,占全國的83%。而與此同時,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的統計顯示,目前北京市獲得風險投資還未上市的企業就有170多家。
部分扶持政策
1.2008年7月發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首都金融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研究支持股權投資機構在京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類股權投資基金在京設立,支持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機構在京發展;
2.2009年1月,北京市金融辦、財政局、國稅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的意見》。[page]
天津:改變注冊經營分離局面
天津此前在發展股權投資方面并無多少先天優勢可言,但憑借國家對濱海新區發展股權投資先行先試的政策東風,眼下天津在發展股權投資方面頗有些后來居上之勢。
天津市股權投資基金協會秘書長阮班會告訴記者,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是天津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政策方面,天津也得到了國家各個層面的大力支持。
2006年5月,國務院確定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鼓勵天津濱海新區進行金融改革和創新,明確“可在產業投資基金,創業風險投資等方面進行改革試驗”。隨后,2006年12月,我國首只中資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在天津發起設立。
據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協會掌握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各類股權投資基金,包括股權基金管理公司共計有221家落戶天津,其中,有限合伙基金達70多家。有限合伙制基金扎堆天津,與天津市最早推行有限合伙基金“先分后稅”的做法有很大關系,通俗地說,就是有限合伙基金可以先將收益分給合伙人,然后再由合伙人交納個人所得稅,有效地避免了雙重征稅。阮班會認為,稅收優惠的做法在行業發展初期對機構的吸引力很大。
隨著其他地區在促進股權投資發展的投入加大,天津市已經在開始尋求變化。他們把目光盯在了軟環境和衍生服務兩方面。阮班會介紹,所謂軟環境,就是努力為機構營造一個適宜發展的環境,做好服務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只要基金有需求,我們天津就不遺余力去滿足。”而之所以在營造軟環境上大作文章,是因為單純的硬性政策推動十分容易被復制,無外乎就是重金獎勵、住房補貼、稅收優惠等做法。
阮班會同時認為,未來股權投資基金行業人才培訓方面應該大有可為,由于行業發展時間短,而各地機構大量涌現,真正的高端人才十分缺乏。“類似于培訓行業人才的衍生性服務應該也是我們未來考慮的問題。”他說。
阮班會對股權投資行業在天津的發展充滿信心。據了解,為創造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在《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企業)登記備案管理試行辦法》出臺前,天津已相繼出臺了股權投資基金的工商注冊登記辦法、財稅支持政策管理辦法等。最近,還出臺了《天津市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辦法》。隨著濱海新區建設的持續推進,天津地區在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方面更是不遺余力,頻繁在全球各地路演推介。
優勢資本總裁吳克忠告訴記者,天津地區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備的私募股權投資發展機制,很多機構將天津選作注冊地,人都不去用,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當。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了不同看法,鄭海濱就認為,目前盡管天津地區在推動股權投資方面動作很大,但市場環境還有所欠缺,民眾利用資本的意識遠不如珠三角和長三角等地。
阮班會堅信天津股權投資的發展前景,同時也沒有回避存在的問題。“現在存在這樣一種情況,部分機構看中了天津的優惠政策和軟環境,選擇在天津注冊,但日常運營在外地。”他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天津的企業對資本的認識還不夠充分,這甚至一度讓外界誤認為天津的優質中小企業資源不如其他地區。他表示,隨著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工作,尤其是OTC市場的推進,一大批優質的中小企業資源會很快涌現出來,屆時股權投資機構“天津注冊、外地運營”的局面一定會改變。
部分扶持政策
1.2007年頒布《關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企業)進行工商登記的意見》;
2.2009年出臺《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企業)登記備案管理試行辦法》;
3.2009年11月出臺《天津市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辦法》。[page]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吸引外資
在上海創業投資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愛國看來,上海在推動股權投資發展方面此前是做得不夠的,“直到上海將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確定以后,相關的推動工作才逐步開展起來。”
據了解,上海為吸引股權投資機構落戶將比照金融機構一次性給予現金獎勵。其中,以公司制形式設立的股權投資企業,根據其注冊規模,注冊資本達5億元、15億元和30億元的,分別給予500萬元、1000萬元和1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以合伙制形式設立的股權投資企業,當年實際募集資金規模為10億元、30億元和50億元的,分別給予500萬元、1000萬元和1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此外,在浦東新區進行工商注冊和稅務登記的股權投資企業和股權投資管理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將比照金融機構人才,依據其貢獻給予補貼,住房補貼、辦公場所也都有相應的優惠政策。“黃浦、楊浦、徐匯等區也紛紛出臺了區域性的激勵措施,筑巢引鳳。”陳愛國說。
上海在大力扶持本土創投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結合地區特點,在吸引外資PE發展上大做文章,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陳愛國介紹,今年6月份,上海率先有針對性地出臺了鼓勵外國投資者在浦東新區設立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的相關辦法。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蔡新穎就此表示,目前上海在吸引海外投資機構落戶上確實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走在其他城市的前面。
當然,上海能吸引外資股權投資機構,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上海未來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區域優勢和發展機遇。一家外資創投機構有關負責人表示,上海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整合提升效率階段,這將為機構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這是他們落戶上海的真正原因。
據介紹,目前諸多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大腕,如摩根士丹利、凱雷和KKR等,都在就設立股權投資管理公司并發起人民幣基金等事宜,與上海市有關部門積極磋商。
不過,陳愛國認為,上海要想保持股權投資發展的勢頭,光靠上述做法并不夠。他表示,不能以簡單的稅收優惠和現金獎勵來推動,而應該更多地調動政府資源參與其中,比如通過政府引導基金等做法吸引投資機構,將投資機構吸引來了還不夠,得讓他在上海落地生根,從而真正帶動當地產業發展。“上海具備這樣的市場環境,也有這樣的人才基礎,也不缺乏優質的投資項目資源,應該說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陳愛國說。
就上述四個城市而言,不少業內人士均對上海給予了較高評價,認為上海在一定程度上領先于其他三地,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優越的國際金融中心前景,適合股權投資發展的市場環境以及坐擁長三角腹地豐富的中小企業資源等。
部分扶持政策
1.2008年8月上海市頒布了《關于本市股權投資企業工商登記等事項的通知》;
2.2008年12月發布了《關于浦東新區促進股權投資企業和股權投資管理企業發展意見》;
3.2009年3月發布了《浦東新區促進股權投資企業和股權投資管理企業發展的實施辦法》;
4.2009年6月份,上海浦東新區公布《浦東新區設立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試行辦法》,成為國內首個允許外資股權私募投資(PE)和風險投資(VC)等以“股權投資管理企業”身份進行合法登記注冊的地區。[page]
深圳:傾力打造創投之都
今年8月27日,在上海金融辦的牽頭下,上海成立了上海股權投資協會,這是繼天津、北京之后的全國第三家專業的PE協會。與此同時,各地區的政府引導基金建設工作也是風生水起。
對比之下,最早開始創業投資的深圳則顯得有些沉寂。“深圳在這一方面確實是存在發展起步早、起點高,但后勁不足的問題。”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士如此表示。
事實上,深圳具有發展私募基金深厚的市場基礎,深圳金融辦副主任肖志家日前介紹,深圳目前有各類備案私募股權基金300多家,管理資金600多億元,分別占全國的30%以上,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盡管如此,深圳近年來在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的政策推動不足還是被業界所詬病。相對于天津、上海以及北京近年來的政策扶持力度,深圳在這方面的政策過于零散。“主要是沒有統一的部門來牽頭管理,以至于出臺的相關政策十分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合力。”蔡新穎表示,就連深圳市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盡管已經說了很久,但截至目前仍然沒有落定。
記者查閱了創業投資相關的文件,深圳關于該行業最早的文件見于2003年的《深圳經濟特區創業投資條例》,隨后在2004年出臺《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發展資本市場工作的意見》中,也明確表示要繼續大力發展創業投資機構,研究制定優惠政策,扶持創業投資機構的發展。
而最新文件見于去年8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深圳經濟特區金融發展促進條例》,提出深圳市應當把金融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支持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發展,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和擔保體系;去年9月,深圳市政府下發的《關于加強自主創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也提及鼓勵來深圳創辦創業投資企業,投資額50%以上在深圳的創業投資企業,自備案之日起3年內,對其所繳納的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形成深圳地方財力部分予以50%資助,符合條件的可享受《深圳市支持金融業發展若干規定》及相關實施細則的優惠政策。
“從這些文件都可以看到,深圳在促進創業投資發展方面的起步很早,不過近年來確實過于零散,幾乎看不到系統性的扶持政策。”有深圳創投業內人士感慨。盡管如此,對于深圳創業投資的發展,深圳本土創投機構還是充滿信心。“畢竟中國創業板在深圳,加上深圳毗鄰香港和東南亞,民間資本活躍,而且資本運作的意識十分強烈,只要政府稍加引導,創業投資就能發展得很好。”上述深圳創投人士表示。
深圳金融辦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事實上,深圳政府方面已經注意到了這一情況,正在就上述情況進行調研,將在充分借鑒兄弟省市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準備出臺關于促進私募股權基金的相關政策。另外,投資數億元的深圳VC/PE大廈建設也已啟動,在第十一屆高交會期間舉行了奠基儀式,待建成后將吸引股權投資機構進駐。
不過,有業內專家仍然認為,深圳在吸引外資股權投資基金進駐方面可能會受到香港因素的影響,一些大的外資機構可能會將香港作為設立珠三角地區分支機構的首選。
部分扶持政策
1.2003年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創業投資條例》;
2.2004年出臺《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發展資本市場工作的意見》,表示要繼續大力發展創業投資機構,研究制定優惠政策,扶持創業投資機構的發展;
3.2009年5月,《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積極探索發展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股權投資基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