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對中國創業板的啟示:向操縱者說不

2009-12-03 16:46:41      吳 云

  美國媒體將中國的“創業板”稱為“中國式的納斯達克”或“納斯達克式的中國股票市場”。但事實上,中國的“創業板”更類似于早期的納斯達克。

  1971年納斯達克問世后,許多無法進入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在這里找到了融資場所。納斯達克也因此被稱為“小企業之家”、“新企業的市場”。經過近40年的發展,納斯達克已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股票交易所。目前,在這里上市的企業已達3700多家。而納斯達克指數也成為紐約股市三大股指之一,帶有納斯達克股指顯示屏的辦公大樓更成為其所在地紐約時代廣場最具特色的地標。

  向操縱者說不

  納斯達克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嚴格的市場監管,其最主要目的就是消除市場操縱。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克學院金融學教授施瓦茨教授說過,股市需要各種類型的參與者,不論他們是注重短期效益的投機者,還是注重長期前景的投資者。但這個市場卻絕不允許操縱者的存在。

  施瓦茨說,市場操縱和投機是兩種不同的行為,不能混為一談。而為了避免和消除市場操縱,除了行業自律、信息披露以外,嚴格的市場監管至關重要。

  納斯達克資深副總裁麥柯奕先生也認為,納斯達克設有若干措施來進行市場監管。例如股市監控,就是運用復雜的數學方法來監控交易中的違規行為。此外,納斯達克還對網上聊天室進行監控,關注金融世界的信息流動。一旦發現有市場操縱行為,會立即向監管機構報告,并第一時間采取相關行動。

  把交易量放大

  “股市成功的另一重要保障是建立合理的市場結構,匯集盡可能大的市場流動性。”施瓦茨教授說。所謂市場結構,就是如何組織交易。一般來說,市場結構包括訂單驅動市場和交易商市場兩類。前者適合成熟的,交易頻率高、交易量大的股市。后者更適合那些交易量有限的新興市場,因為它可以為交易量不夠大的那些股票提供流動性,使股票的買方或賣方總能及時找到交易對手。

  市場結構確定后,則需要不斷增加股市的交易量,擴大市場容量,吸引更多的客戶上市。施瓦茨表示,好的股票市場都是交易量大的市場,參與市場活動的人越多越好。但增加市場的交易量不是一件容易事。在談及納斯達克的發展過程時,麥柯奕說,納斯達克目前仍在致力于盡可能多地增加市場的流動性,這是避免市場波動最重要的方法。據統計,每只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平均有30個交易商,而一些流動性強的股票,如英特爾和微軟則達到75到80個交易商。

  與企業建立伙伴關系

  納斯達克取得今天的地位,與創新型、增長型企業的迅猛發展密不可分。但納斯達克人卻認為,創新并不能僅局限于高新技術產業,而應是各行各業的事。據麥柯奕介紹,在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中,只有24%的企業屬于科技、信息技術和通訊行業,另有23%屬于金融業,19%屬于衛生保健行業,16%屬于零售業,還有10%(大約250多家公司)屬于傳統工業。

  而納斯達克之所以能吸引如此眾多的企業,還在于它能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麥柯奕說,交易所不該只是單純的投資場所,還應為企業提供服務并與企業建立伙伴關系。納斯達克在企業上市前2—3年就開始與企業建立聯系、了解其業務并提供指導,這是納斯達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向各企業開放也是納斯達克過去幾十年來成功的秘訣之一。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