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部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郎》令人意外地紅遍全國——“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制作該片的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蔓儀感慨。
而今年7月份國務院出臺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則意味著包括動漫產業在內的文化產業,將真正走上快速發展的通道。
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成為各地政府看中的新增長點。11月28日,在國際文化產業論壇上發布的《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09》顯示,中國文化產業在未來將實現兩位數的快速發展。
廣東省文化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賴斌透露,目前,《廣東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正在制訂中,將規劃建設一批國家級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和產業基地。
為在資金上提供支持,廣東省級財政從今年起每年將拿出2億元設立“廣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全省各地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同時,對中小文化企業開展“捆綁式”融資業務。
賴斌表示,接下來,還將設立省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組建廣東省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并打造總資產超過100億、銷售收入超過50億的網絡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各地競爭9.5%增長行業
根據普華永道新近制作的《2009年-2013年全球娛樂和媒體行業展望》顯示,中國在未來的5年內,預計互聯網接入、互聯網廣告、電視節目訂購和收看許可費、唱片、電影娛樂、視頻游戲等類別都將有兩位數的增長。在未來5年內,包括互聯網接入在內的總體消費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9.5%。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曉明分析,從2008年和2009年經濟增長與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來看,因遭受經濟危機而導致的經濟增長下降,文化產業隨之下降,但有滯后性;2009年經濟開始復蘇,文化產業則提前上升——2008年文化產業總值達7600億元,增長率雖然低于2007年的25.2%,但也達到了18.5%;2009年1-5月,文化產業平均增幅達17%。
“這意味著我們的文化產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要明顯小于其它行業。”張曉明說。
“從2008年到2009年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的文化產業將進入高速發展的一個中長期階段。”張曉明表示。
對于地方來說,各地也在針對上述剛出臺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緊鑼密鼓地大做文化產業文章。
9月10日,上海與國開銀行簽訂合作協議,今后5年,國家開發銀行對上海市文化產業支持的融資規??蛇_300億元。
2008年,廣東的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270億元,增長了13.8%,規模居全國之首。“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了廣東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11月28日,賴斌表示。[page]
新媒體機會
但即使如廣東這樣的國內文化產業比較發達的地區,也存在著很多問題。賴斌直言,“文化創新生產能力不足、規模小、集約度不高、品牌不夠、資金配套不合理、資本準入門檻過高、人才資源不足等問題,都是制約因素。”
張曉明表示,從官方的統計數據來看,文化產業的出口數量很大,但在世界文化產業鏈條中,中國占主導地位的還是代工式的低端環節——制成品和版權的出口的比例大概為1:5——這需要市場自身的提升。
作為新興產業的一個類別,投資界正在新媒體、新技術的運用領域——比如傳統媒體與網絡相結合——尋求投資機會。
“我們也期待文化產業的政策放得更寬,投資市場才能更大。”廣州海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付勝春對本報表示。
從近期來看,更多的政策需求,則在于融資、產權保護等領域上。
傳統文化產業的企業主要是國企,家大業大,融資不是問題;而非國有的中小文化產業企業,則因其高度依賴于無形資產的特點而難以獲得銀行融資。“如何保證資金的供給,需要政府在更具體的政策上再作一些支持。”付說。
而知識產權問題,也成了企業頭疼的關鍵問題之一。
讓劉蔓儀感到氣憤的是,目前市場上大概80%的喜洋洋系列,都是盜版產品。甚至還沒正式上市,市場已經出現了盜版產品。
“但這不是一個短期內能解決的問題。”劉又有些無奈的對本報說,目前只能依托專門的律師事務所處理,盡量減少損失。而除了盜版,專利產權的應用上也時受侵害——“比如不久前一明星在與劉所在的企業沒有談妥的情況下采用《喜洋洋》系列的歌曲、某電視臺擅自采用頭像用于廣告,等等。”
“目前,國內文化產業還處在剛起步階段,政府要做好搭臺的角色。”張曉明表示,而這些政策資源,就需要由政府來完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