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為什么要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2007年,聯想移動業績不好的原因有三,一是整個手機產業受山賽機的沖擊,市場競爭激烈,二是當時的管理層不愿繼續投入手機業務,三是聯想移動以事業部的方式存在于大聯想體系內,這樣的管理體系有問題。”
11月30日,聯想集團(HK.0992)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解釋了兩年前“出售”聯想移動的動機。
“聯想有一個判斷,移動互聯網將快速發展,回購聯想移動有利于聯想布局移動互聯網。”11月27日,聯想集團CEO楊元慶如此解釋了2億美元“回購”聯想移動的原因。
令人玩味的是,布局互聯網,這在聯想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2001年,聯想曾定下三個新的發展方向:互聯網、IT服務、手機業務。在隨后的三年里,聯想總共投資超過12.5億港元,其中投資于互聯網業務超過10億港元,投資手機與IT服務業的分別為1.5億港元和1億港元。只不過,此后幾年,聯想又依次淡出了以上業務。
彼一時,此一時。聯想內部對戰略反復的通常解釋是,回購聯想移動,是柳傳志啟動二度多元化戰略的開始。
說客柳傳志的邏輯
2008年1月賣出,2009年11月買入——誰賺了,誰賠了?
兩年間,聯想移動有過兩次“轉手”:一是2008年1月31日,聯想集團宣布將聯想的手機業務(聯想移動)以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Jade Ahead、小象創投、Ample Growth鴻長企業及Super Pioneer,以上四家股東分別占股45%、30%、15%和10%;第二次則是2008年年中,聯想移動CEO呂巖及公司其余骨干以1200萬美元和400萬美元的代價分別從Ample Growth鴻長企業及弘毅全資控股的Jade Ahead手中購入聯想移動15%和5%的權益。
這一回是第三次轉手,呂巖等當年1600萬美元購入的20%股權變現為4000萬美元——看起來賺錢的買賣,實際并非如此簡單。“公告”顯示:08年全年,聯想移動稅前及稅后純利分別約為人民幣3400萬及3000萬元;今年上半年,稅前純利已達到約4000萬元。而聯想移動出售之際,是一個巨虧的窟窿,2007年全年,稅前及稅后虧損分別約為2.35億元及1.84億元。
快速扭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弘毅投資為首的投資機構以借款方式,支持呂巖等人管理層購入公司股份,柳傳志說:讓管理層持有股份,是弘毅投資的一個特色,能發揮管理層的能動性。
“如果上市的話,管理層與投資都能得到相當不錯的回報,從聯想移動獨立兩年來的表現看,發展趨勢比預期的還要好。上市沒有問題。”柳傳志亦亦認為原管理層虧了,因為聯想移動原確有計劃于2011年上市。[page]
“賺到了”的聯想,如何做到的呢?
聯想公司解釋說,柳傳志頗費口舌地說服了除聯想控股外的其他基金,聯想還得說服除弘毅、新邁之外的其他投資者。柳傳志透露,回購過程中,他做了很多說服工作。一是說服聯想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二是說服以呂巖為首的管理層。
呂巖與趙令歡均是柳傳志的部下,弘毅投資是聯想控股旗下公司。最難說服的是弘毅投資其他LP(有限合伙人)。因為收購聯想移動由弘毅投資三期基金出資,在弘毅投資三期基金5.8億美元中,聯想控股只占有34.5%,其余基金來自其他機構,包括高盛、新鴻基、淡馬錫等17家國際機構。
聯想集團要回購聯想移動,其他基金就得割肉。“趙令歡不僅對聯想控股負責,還要對其他基金負責。”柳傳志說。
都是阿梅里奧的錯?
一賣一回購間,責任都推給了已經作別聯想的阿梅里奧。
2007年,整個手機產業受山寨機的沖擊,一片慘淡。以阿梅里奧(聯想前任CEO)為首的管理層認為手機不僅不能帶來贏利,還分散精力,不愿意繼續投資手機業務。聯想集團共16位高級副總裁,聯想移動總裁劉志軍只是其中的一位。
一位聯想員工回憶:“聯想集團每個月都要開一次例會,16名高級副總裁全部參加,劉志軍發言時,聽眾只有楊元慶(時任董事長)和阿梅里奧(時任CEO)。其他人都心不在焉,因為他們都是分管PC的。例會時長兩天,討論手機業務的時間不到1小時。”
楊元慶堅持認為,聯想當時不應該放棄手機業務。2003年底,聯想并購IBM PC以前,聯想剝離了IT服務、互聯網業務,唯獨留下了手機業務。柳傳志回憶說:當時我很堅持,楊元慶也很堅持,當時我們就預見到,電腦、無線、寬帶發展在未來會出現交點。
2008年3月,聯想決定出售手機業務,楊元慶說自己“心里是舍不得的”。但那時候管理層以CEO阿梅里奧為首,他堅持放棄手機業務,楊元慶只能遷就。
楊元慶回顧說,即使聯想出售完手機業務之后,聯想研究院內仍設了一個團隊,研究移動終端,分管該團隊地的老賀(聯想研究院院長賀志強)“直接向我匯報”。
如今阿梅里奧已經離去,柳傳志復出,聯想集團發展手機業務的內部障礙已經消除。柳傳志認為,此次回購聯想移動,重啟多元化,聯想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是外部環境上看,3G迅猛發展帶動手機產業回暖;二是聯想內部已經意識到突出手機業務在整個架構中的重要性。
楊元慶表示:回購后,聯想移動將保持相對獨立運營狀態,包括生產制造、渠道銷售、服務都獨立,財務、研發共享聯想資源。聯想規劃,手機之后,聯想將向更多上網終端拓展。[page]
再度觸網
聯想曾在去年奧運期間展出一款具有上網、攝影、播放音視頻功能的手機,聯想當時設想,這款產品介于手機與上網本之間,兼具語音通話與上網本的娛樂功能,該手機中部分軟件與應用來自聯想,但更多的軟件與應用來自軟件提供商、各種內容供應商。
現在看來,那是聯想多元化與再度觸網戰略的一個伏筆。
柳傳志解釋說: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給PC電腦企業帶來了各種機會,云計算要求高性能的服務器,終端向手持、移動發展,但更大的機會是,與軟件、內容、服務提供合作向用戶推廣最好的互聯網體驗。他說:這是聯想努力的方向。
柳傳志說:“我想半年之后能夠看到大的分曉,兩個月以后會看到小的分曉。”聯想人士分析說,“小的分曉”是指即將要上市的終端產品;“大的分曉”則可能是聯想將與眾多內容、服務商成立聯盟。還可能是標準聯盟的方式:眾多互聯網應用與服務在眾多終端上無縫流動,需要統一標準。
今年以來,柳傳志數次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他一再申明一個觀點:因為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PC產業遭逢30年未有之變局,產業格局將重新劃分,聯想要重新確定自己在產業鏈中的位置,擺脫低端制造的困境。而與互聯網緊密結合,成為移動互聯網應用與服務平臺提供商,標準制定者,是柳傳志實現產業的升級的路徑選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