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創業促就業’計劃,實施‘迎接新市民工程’和加強就業技能培訓。”這和老謀子電影新作《三槍拍案驚奇》一樣,也是“三槍”。他的“三槍”是三次爭吵,我們的“三槍”是關乎民生的三個舉措……監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謝秉學幽默解讀我縣就業工作。
“組織各類就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8600人,農村勞動力跨地區就業2.2萬人。”在今年初召開的縣人代會上,監利縣人民政府縣長董新發向全縣人民承諾。
一年來,監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牢記縣政府囑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大培訓力度,促進技能人才和實用人才快速成長,全面推進創業促就業工作。
溫暖與您同行:大力實施“創業促就業”計劃,為創業者提供小額擔保貸款等服務。
監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始終把創業促就業工作擺在就業工作的首要位置,積極構建“以培訓帶創業,以創業促就業”的模式,有力地促進了我縣創業促就業工作健康、協調、持續發展。
該縣繼去年出臺《關于推進全民創業促就業工作的意見》(監發[2008]3號)后,今年又提請縣政府先后出臺了《進一步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全力推進創業促就業工作實施方案》(監政發[2009]24號)和《監利縣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方案》(監政發[2009]25號)文件,在培育創業主體、落實優惠政策、減免相關規費、完善補貼制度、發放小額貸款、加強創業培訓及跟蹤服務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逐步形成了具有監利特色的以培訓促創業帶就業的工作體系。
該縣在出臺有關幫扶政策的同時,加大了對返鄉創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放寬小額擔保貸款條件,積極給返鄉創業農民工發放小額擔保貸款。
現監利已申報小額擔保貸款的創業者有712戶,企業12家,已審定符合小額擔保貸款條件的創業者561戶,符合條件的企業5家?,F已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236萬元。712戶個人申貸對象帶動2625人就業,12家申貸企業帶動1283人就業。
監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同時發揮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的組織協調作用,確保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此外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大力弘揚創業精神,積極宣傳大學生創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好典型、好經驗,帶動廣大失業人員自主創業,營造了人人創業的濃厚氛圍。
就業還是家鄉好:積極組織實施“迎接新市民工程”,認真做好返鄉農民工的轉移就業工作。
2009年,世界經濟出現二戰后首次總體衰退,我國經濟遭受到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外部沖擊,出口出現大幅度下降,外向型經濟需求萎縮,企業開工嚴重不足。
監利外出務工人員26.14萬人,主要分布在廣東、上海、浙江等地。除了極少數的勞動力擁有就業技能外,絕大多數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特別是沿海地區企業的相繼倒閉,嚴峻的就業形勢迫使我縣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家。
返家的務工人員中,絕大多數在外從事的是繁重的體力勞動,因無一技之長,就業面窄。
履新伊始,縣長董新發就將做好返鄉農民工的轉移就業工作納入到他的施政綱領中,并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于是,該縣發揮各鄉鎮轉移就業的積極作用,與鄉鎮結合,入村調查,通過對農戶的家庭狀況、崗位技能要求、轉移就業意向等的調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培訓。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就培訓什么樣的人才,農民兄弟想學什么技能,就為他們提供什么樣的培訓。
培訓農民工,監利傾向初級的短期培訓,既培訓他們掌握一門技能,又培養他們進城務工的日常知識和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的權益知識。
該縣各鄉鎮緊密結合本地實際,依托項目支持,引導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進行輸轉,一方面節省務工成本,解決子女教育、老人贍養等問題,另一方面解決本地企業的用工難題,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福娃集團積極接納、安排農民工和返鄉人員就地轉移就業。目前公司下屬有福娃食品、銀欣米業等多家分公司,共有員工1700余人,其中失業人員400人,返鄉農民工730人。今年,福娃食品四廠二期工程投產,新增就業崗位500多個。
因外企倒閉返鄉就業的福田寺鎮農民胡小華激動地告訴記者:“他闖了十多個城市,就業還是家鄉好!”
“農村勞動力轉移22547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8%;其中勞動部門組織11135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2.8%。”縣勞動就業管理局的統計表明,我縣今年可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任務。
技能培訓促就業: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加快勞務經濟發展,在繼續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的同時,積極引導和推介他們進入本地企業工作,實現農民工就業和本地企業用工“雙贏”。
監利是個農業大縣,也是一個人口大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勞務品牌戰略,以品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以品牌推動剩余勞動力的有序轉移,以品牌推動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毛市鎮是該縣中部的一個重點鄉鎮,也是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監利縣面點師”的發源地。為了充分發揮勞務品牌效應,做好返鄉農民工培訓就業工作,推進仙洪試驗區新農村建設,今年2月7日,監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毛市鎮人民政府在毛市鎮初級中學聯合舉辦了返鄉農民工培訓暨面點師技能比武大賽。
今年7月27日,全省第二批“十大勞務品牌”評選活動在漢舉行,“監利玻鋁商”品牌從各地報送的勞務品牌中脫穎而出。目前,僅龔場、網市兩個鄉鎮從事玻璃鋁材行業的人員就超過5萬人,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甚至把玻璃鋁材經營做到了非洲的馬達加斯加、莫桑比克、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等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玻鋁經營之鄉”。
以網市鎮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全鎮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資產過億元的有8人,過千萬元的有上百人,過百萬元的有上千人。每年勞務收入13億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3以上。
為把“監利玻鋁商”品牌做成馳名中外的“勞務品牌”,監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多次利用龔場、網市等鄉鎮的玻鋁老板在春節返家探親時,組織有從業想法的農民工向他們拜師學藝。據不完全統計,僅發送培訓資料就1000多份。
今年元月中旬,該縣舉辦了第五屆勞務交流洽淡大會,由政府出錢辦事,免費為用工企業和求職者服務,有73家企業現場招聘,2600多名求職人員進場應試,現場招聘成功580多人,意向成功620多人。此項活動一直延續至2月中旬,接受職業指導人數達5400多人。
目前,監利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正依托各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所服務平臺,大力開展培訓工作,實施以培訓促就業,以提升失業人員、農村勞動者的技能水平為目的,提高他們的市場競爭力。并把有外出意向的人員組織起來,進行勞務輸出。
據統計,元至11月,該縣新增就業人員8274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7.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5%;農村勞動力轉移22547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8%;其中勞動部門組織11135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2.8%;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3875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6.8%;安置困難人員再就業1556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03%;共組織再就業培訓2257人,占年目標的87.5%;創業培訓352人,完成年目標的110%;就業前培訓812人,完成年目標的90.2%;組織在崗培訓2586人,占年目標的80.8%;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303人,完成年目標的88.3%。
一張張燦爛笑臉,一句句動聽鄉音,一個個和諧家庭,繪成了監利就業工作的恢弘畫卷,廣大返鄉農民工和再就業人員正徜徉在希望的田野,盡情揮灑才智,在人生的“黃金期”全新起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