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支持新型戰略性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去年11月與七省市簽約,設立20個國家級創業投資基金。正全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上海,申請到了集成電路設計、生物醫藥、新能源、軟件和信息服務、新材料等5個新興產業創投基金的試點。意欲在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突破的徐匯區得到消息后,立即與有關方面積極接洽,力爭加入創投“國家隊”。
財力、通道和項目,是躋身創投“國家隊”必須滿足的三個必要條件。徐匯區發改委副主任施方告訴記者,“國家隊”對合作伙伴的要求非常高,“徐匯區在3個創投基金中的投資總額達2.5億元,并且全部可以借助成熟的區引導基金與‘國家隊’和‘市級隊’對接。更重要的是,近年來徐匯區不斷完善中小科技企業融資環境,集聚了一批富有活力的‘潛力股’,為創投基金提供了充足的項目市場。”
徐匯區早在2005年已斷然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全力發展以高技術為特征的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重點“哺育”富有活力的中小科技企業,包括為它們改善融資環境。
起步之初,是建立以補貼為重點的“45667科技專項資金”;但上限不過200萬的政府補貼,往往只能讓正處于資金密集投入期的中小科技企業暫時“止渴”;而且,缺了市場這個“篩子”,政府資金的風險難以有效控制。
2007年,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陸續出臺有關設立引導基金的辦法,徐匯區以“第一個吃蟹”的勇氣和熱情,醞釀設立政府引導基金,為初創期中小科技企業進行融資環境的“升級”:“這些企業有的是‘知本’和‘知本家’,但缺少資本,更缺少善于運用資本的‘資本家’。成立引導基金,不但要幫助他們找到資金,更要幫助他們引入戰略投資者,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
“知本”與“資本”對接的效果顯著。2008年,徐匯區引導基金正式運營當年,區內科技企業總收入381.55億元,同比增長13.6%;稅收總額19.68億元,同比增長34.8%;企業總體研發收入比達到7.8%,遠遠高于上海市2.5%的平均水平。
資本哺育了“知本”,如今“知本”又為徐匯區引來了更重量級的資本。2009年末,國家級創投基金的設立,為徐匯區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再次“升級”提供了機遇,“知本”與資本之間的良性互動,將幫助徐匯區在轉方式、調結構之路上走得更快。
區發改委表示,這3個創投基金的總注冊資本超過10億元,60%的資金將投向處于早中期階段的項目或企業,且優先考慮中小企業;而比資金更重要的是,“國家隊”在投資過程中將向企業傳遞政策導向信息,專業管理團隊能在科技金融領域對企業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作專業指導,“對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關鍵時刻的我們來說,跟著‘國家隊’走,事半功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