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的北京還是格外冷,出現在某活動上的聯想控股副總裁唐旭東依舊襯衫筆挺、談笑風生。被問及柳傳志欽點,自己一手負責的項目“聯想之星”的進展情況。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成立2年的‘聯想之星’,終于有了進一步的行動。聯想之星目前已經成立了規模為4億元人民幣的天使投資基金,計劃在5年內投放在中國早期和最早期項目。”
這標志著聯想控股在股權投資領域已經將觸角伸向了初創型企業,此舉讓聯想投資的類型囊括了天使投資、VC及PE。唐旭東稱,目前對于所投資的企業類型不設行業限制。
與“聯想之星CEO特訓班”初期只面對中科院的科學家不同,成立了天使投資基金后,“聯想之星”將通過與創新中國等多方合作以吸引更多草根階層創業家參與。備選創業者有機會進入特訓班接受柳傳志及聯想多名高管親自授課,培訓費用由聯想控股承擔。
誰將成為柳傳志“新門徒”
30年前,聯想的雛形誕生在中國科學院。經過多年的努力,度過重重危機,如今的聯想已經是中國排名第一的IT企業,也是中國第一批走出國門的跨國公司。
打高爾夫和教書,如今已經成為董事長柳傳志工作之余最喜歡的兩項活動。
“我更期待看到年輕人的成長。”柳傳志接受本報采訪時曾這樣表述。在很多私下場合,柳傳志不止一次地贊許創建了淘寶和阿里巴巴的馬云,“中國應該出現更多有大志向、立志振興民族產業、關注國計民生的企業家。”
作為聯想的締造者,柳傳志一直沒有停止思考如何把聯想的經驗帶給其他創業者,甚至期待培育出超過聯想的新公司。這也是當初這位大佬級的人物自動請纓要求出任“聯想之星CEO特訓班”講師的初衷。
第一期“聯想之星”的學員全部是來自于合作方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聽到柳傳志開班授課的消息,前來報名的竟有140多人。為了控制教學質量,主辦方最后篩選了30人。
“這可能是歷史上一個大事的開始。”這是柳傳志第一堂課“如何做總裁”,讓學員們記憶尤為深刻的一句話。
柳傳志的課生動活潑,同時結合了自己多年的創業經驗,“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性,人的因素最關鍵,人的考察難度最大,選擇人要看‘前臉’也要看‘后腦勺’,就是說要看他在你面前做了什么,也要看他在你背后做了什么。”
除了柳傳志親授以外,柳傳志旗下趙令歡、劉二海、唐旭東、陳浩等,以及聯想邀請的企業家無不傾囊相授,解決企業實戰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第一期課程結束后,除了原有18位學員已成立公司,又有7位學員獲得了投資。其中外部投資5個項目,聯想控股投資2個項目。第二期課程由于反響很好,一些地方政府科技園、社會人士都希望能夠進入學習,第二期嘗試招收了少量的社會學員,正在招生的第三期人數可能會達到70人左右,擴大為兩個班,唐旭東估計有可能社會學員將超過中國科學院的學員,“整個社會的需求太強烈了”。
雖然表示不設投資行業門檻,但唐旭東也表示,我們對“科”字頭的項目特別感興趣。“科”字頭主要是指高科技的企業。
據悉,聯想天使投資對單個項目的投資額一般在數百萬至千萬元級別,只有個別超過2000萬元。已經投資的3個項目包括中科納新、網康和WhiteOptics。所屬行業包括納米技術、綠色印刷和網絡技術公司,無一不是高科技類型的新興公司。
[page]
聯想資本投資的“三角鏈”
聯想控股旗下現有兩家投資公司:聯想投資、弘毅投資,前者關注早期風險投資和成長型投資機會,參股不控股;后者以并購投資為主,全面參與國企改制,謀求控股地位,同時也關注民企機遇。加上剛剛成立的天使基金,聯想的資本投資覆蓋了早、中、后期所有企業。
今年,正是聯想投資的中小項目開花結果的一年。2010年1月20日,聯想投資的合康變頻(300048.SZ)在創業板上市,每股發行價34.16元。不到兩年的時間,聯想投資的回報率為14倍。在中小板上,聯想投資的聯信永益(002373.SZ)于3月18日上市,發行募集資金4.9億元,聯想投資的收益率將超過30倍。除此之外,聯想投資還籌備了多家企業準備上創業板,其中包括知名的天涯網站。
“今天我們創業板的公司加起來都不如谷歌一只股票的市值高,谷歌大概是2000多億美元。今天很多中國大的公司往往是國有公司,比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石化。真正民營的公司,在境內上市的公司市值都很小。我覺得下一個十年會改變,民營經濟真正得到認可,未來是企業家的時代。”聯想投資負責人劉二海在清科年會上的這段發言或能客觀反映出聯想對于資本投資的驅動所在。
與成功資本投資相比,聯想毫不怠慢打造孵化器平臺的步伐。在聯想控股中的地位,聯想之星目前已經成為聯想控股三大核心業務之一。一是戰略投資部分,聯想集團、融科置地等都屬于旗下;二是資產管理部分,旗下有外界熟知的弘毅投資和聯想投資;而第三則是孵化器部分,就是指聯想之星。幾塊業務各有側重。
唐旭東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安排,但和其他幾個業務不同的是,聯想之星有較強的公益性。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形成一個鼓勵創業,推動創新的氛圍,希望能幫助早期創業企業走出最困難的時期。
“雖然不排除有個別創業的天才,但我對大學生一畢業就創業總體上持比較保守的態度,應該努力尋找合適的工作崗位,哪怕崗位不滿意,慢慢積累一定的資源,再進行創業的話,成功可能性會大一點。”對于創業家的選擇,唐旭東更傾向于有項目和一定經驗的創業人才。“當然,天使投資做好了本身也是會有財務回報的,回報還會再次投入到支持科技企業的事業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