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新政調控了誰

2010-06-03 08:42:11      趙代波

  這輪史上最猛烈的房地產調控中,誰是真正的受益者?

  文/本刊記者 趙代波

  剛結婚的李卓和楊麗正忙著到處借錢。

  原因很糾結和煩心:作為在外企工作、收入頗豐的單身男女,他們此前分別在北京購買了屬于自己的小房子,生活有滋有味。前段時間兩人登記結婚,準備購買一套大點的房子,以備以后小孩、保姆和父母同住。首付已經付了,但按新政策,他們一家已是購買第三套房,說是利率增加數倍,但實際操作中,銀行基本不貸款了,開發商要求全款支付房款。而如果放棄購買,還得自己承擔違約責任!

  這是倒的哪門子霉???

  其實,這輪突如其來的史上最猛烈的房地產新政,倒霉的不止是李卓和楊麗。沸沸揚揚的毀約退房潮,突然暴增的二手房成交和蕭條的新房成交,慘淡的股市表現,讓我們弄不明白,到底誰是這輪房產調控的受益者?

  受益者一:老百姓?

  按理說,房地產新政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老百姓。此前兩會鬧得最兇的就是房價問題,政府順應民意進行房地產調控,其目的正是為了遏止房價過快上漲,嚴防泡沫大量產生。新政一出,老百姓應該是歡呼雀躍、期待房價迅速下跌才對。

  但現實完全相反。

  首先,從歷史上看,這種調控或許會適度控制泡沫,但對房價本身起到的作用卻微乎其微。目前僅有恒大宣稱在全國普遍以八五折銷售,保利在經過觀望之后謹慎跟進。而大多數開發商價格一點松動的跡象都沒有。反而是二手房大量拋售,購房者因為首付不了引發違約潮。而不斷傳出的消息,再次印證了老百姓認為的,調控只是一場忽來又忽去的太陽雨的判斷:新華社發表評論稱,此次房地產調控,是進行“高位調整”。高位調整,意味著只是嫌漲得太快,并非不漲,更不是下跌!

  所以有網友調侃,這次調控其實只是一場“假摔”。

  更大的麻煩在于,自己要想購房,卻會承擔更大的壓力:首付的增加,以及此前因各種因素已經有房的,將會花更多的錢來購買——因為政策規定,對二套房三套房的認定,按家庭購買套數計算,而且不管是否曾經按揭。

  改善性住房的需求被輕輕悄悄忽略掉了。

  而調控的一號主角是所謂的投機者——正是這些個投機者推高了房價泡沫,讓老百姓買不起房、住不了房啊。只是,投機與投資如何界定和區分?2009年,全國老百姓在花7萬億元買房的同時,存款仍然增加了4萬億元。這4萬億元怎么辦?唯一可進行投資的途徑無非是房市和股市,正因為此,形成了中國當前泡沫最大的市場。房地產一調控,老百姓手里的那點兒錢想保值、增值,又能往哪里投呢?

  可悲的是,調控帶來的嚴重后果已經開始顯現。股市從4月15日的3109點一路下行,到5月6日,已經跌破了2800點,不僅走出了2004年以來走勢最差的4月,其下跌之勢依然未見停止。盡管有評論認為這與股指期貨的推出和國際股市不佳有關,實際上,股市是所有股民的博弈,股指期貨主要被機構投資者把玩,對股市的影響有限。

  原來最應該受益的普通老百姓,卻因為宏觀調控帶來的對經濟預期的不樂觀,從股市上把大家伙跌得滿臉油菜一般兒綠。

  受益者二:政府?

  順應民意出臺調控政策,政府此次本該大贏民心的。然而,事與愿違。

  調控本屬不得已。因為房地產問題本是一團理不清的亂麻,涉及到的糾葛太多太多。

  一方面,房子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中國歷來就是安居才能樂業的,沒有房子住,社會的穩定都會成為大問題。而近兩年房價躥得比火箭還要快,老百姓買個燒餅就要多花50萬元才能買到房子,地王頻頻創出新記錄,所有有點錢的企業都把錢投向了房地產,泡沫越累越多,不調控能行嗎?甚至調控力度小了,都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

  另一方面,政府財政甚至整個中國經濟都被綁到了房地產的戰車上,調控過頭了,房地產可能萎靡,銀行壞賬增加可能破產,政府財政可能崩潰,中國經濟可能熄火……后果不堪設想。

  第三個方面,中國將進行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因此帶來的巨量房地產剛性需求是明擺著的,城市土地有限,房價上漲的空間再怎么壓縮也壓縮不了。

  第四個方面,龐大的國際游資和民間資本游蕩在中國大地,尋找著一切可以投機掙錢的機會。這些游資如蝗蟲一般,席卷而來,寸草不生。而泡沫則是他們最好的溫床。

  還有第五,第六個方面……

  但房地產新政還是斷然出手了。只是,新政的出臺程序和對改善性住房的細節忽略,讓政府種下了好事,卻收獲了罵名:先是在一個大家猜不透的時機宣布,讓政策博弈者摸不著頭腦;然后是力度空前,保證對泡沫的打擊力,卻忽略了老百姓的投資需求;再是溫和微調,宣布只是高位調整,保證不至于把市場熱度一棍子打死,讓人懷疑此次調控又是一陣風。接下來,各地開始對第三套房按揭實行停貸,央行上調銀行存款利率準備金,公積金貸款停辦……是否會有更嚴厲的調控措施,成為懸在房市頭頂揮散不去的陰霾,又直接導致老百姓對整個經濟預期的不看好,股市狂瀉。

  受益者三:銀行?

  持續的房地產調控,目標直指房地產瘋漲的“泡沫”。泡沫越大,銀行的風險就越大。房地產新政,銀行是否是受益者?

  一個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實是:個人的房貸其實是風險最小的,房地產貸款最大的風險在房地產商。一旦房地產商扛不住,銀行損失的資金將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但是,調控卻把最利的劍刺向了個人按揭貸款,對銀行而言,噩夢不知道要做多久了。

  這還不算完。今天中國房地產業已經綁架了中國經濟,其中的關聯度已經達到了80%,而與過去對國企的政策性貸款相比,銀行的房地產貸款,相對還算是優質。此番調控,銀行對房地產的貸款額大大受控,大量余錢躺在銀行,銀行拿什么生息吃飯?

  而房地產一感冒,中國經濟就要打噴嚏。調控的結果如果是使房地產商大量倒下,那做噩夢的,將不只是銀行和房地產商。

  受益者四:房地產商?

  表面上看,房地產商并不是調控的一號主角,有地在手,有剛性需求在手。調控之后,會有大量實力不濟的競爭對手死掉,未來的天空會更晴朗。

  但這僅僅是未來的可能,現實比想象要殘酷好多倍。

  原本是必須買房的開始觀望,貸款越來越難,要求越來越高。經歷了去年樓市報復性暴漲后,開發商紛紛表示不差錢。但實際上,一份資料顯示,2009年底,十大標桿上市房地產企業手中的現金總額為1217億元,而其負債總額卻達4200億元。更可怕的是,2009年,這十大房企凈利潤只有265億元,以此利潤水平還清4200億元總負債,需要超過15年的時間!

  問題的嚴重性更在于,這嚴厲的宏觀調控,使全國的樓市成交量急劇萎縮,有的地方甚至成交量被攔腰斬掉一半!

  有人說了,既然這樣,干嘛不降價促銷早點賣掉房子還債呢?反正房地產的利潤率高,人家稅務局征稅都按30%利潤率預征,說明暴利是肯定的嘛。

  這么說,的確是不太了解中國的市場特性。房地產市場是最典型的買漲不買跌,一旦房地產商開始大規模降價,市場的萎縮會如山崩一樣迅速到來。上一輪調控中萬科率先降價就幾乎被視為行業公敵,此次恒大公開折價賣房,房地產商大多觀望,寧可以促銷或是私下打折的方式出貨,也不敢輕易降價。

  但更要命的政策接踵而來,上海將推出醞釀已久的房產稅,幾乎就與鬧得沸沸揚揚的物業稅如出一轍,這一出戲的余波會有多廣,誰也不清楚了。

  要么死扛,要么死去。博弈的玄妙與恐怖,盡在其中。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