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創業板的推出和迅速火爆,“造富”神話風起云涌,其背后的創投公司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如今在“江湖”上已是名聲大振的電廣傳媒[18.10 0.39%]旗下的達晨創投,周四在深圳迎來了其“成立十周年暨創業家、創業投資與資本市場互動共贏高峰論壇”。
昨日,國內排名靠前的創投大腕幾乎悉數出席,包括深圳創新投董事長靳海濤、賽富投資閻焱、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合伙人沈南鵬等。
歷來湘軍的特點是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在資本市場也是如此。“2009年最佳退出案例”——圣農發展[32.95 4.77%]就是達晨的杰作。2006年年初,正逢甲型H1N1肆虐,以養雞為主業的圣農發展遇到極大沖擊,原先跟蹤這個項目的幾個大投資機構(含外資大牌機構)猶豫不定,不敢投資,此時達晨卻抓住時機投資入股。三年后,圣農發展上市后,達晨獲利超20倍。
國企背景的達晨投資的激勵機制也是成功原因之一。目前公司明文規定,投資項目凈利的2%-3%用于獎勵投資經理;達晨還給核心管理人員、投資經理比例不等的股權。按照達晨創投董事長劉晝的觀點:“創投應是賺企業成長的錢,而不是一二級市場差價。”判斷投資案例的優劣,成長性是關鍵。達晨認為,看企業成長性,要看未來3-5年的發展,其一,要看行業的發展前景;其二,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要有很高的性價比。
對于市場目前關注較高的創業板“造富”神話和高估值,劉晝表示:“目前創業板市場的市盈率確實偏高,我判斷合理的整體市盈率水平應該是30-50倍,但那可能會要等到明年,目前普遍70-80倍的這種狀況肯定會逐漸分化。”
達晨創投總風控師胡德華的觀點是:“中國經濟轉型,一要靠政策引導,二就是要靠市場推動,目前市場所傳的創業板一夜暴富,實質更多是企業創始人的厚積薄發。政策應該鼓勵企業家發財。”
據稱,目前,達晨只是人民幣基金的管理者,而未來,達晨將逐步管理美元基金等境外資本。達晨已開始了積極探索,力爭發展成為中外兼容的基金管理人。同時,達晨未來還將引進外籍投資界人士,以拓展境外業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