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對媒體表示,新希望最近兩個月推出了10億元農業投資基金,目前已經推出項目為涉農產業方面,包括農藥、化肥、種子、農產品銷售、農業基地建設和農產品食品加工。早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劉永好已向媒體透露了成立農業產業投資基金的意向。
事實上,新希望集團并非設立農業產業投資基金的第一家。
產業投資基金,有別于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對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提供管理服務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制度。簡單講,就是以股份形式,通過向全社會中小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發行股票或受益證券,從而籌集一定數量的資金,然后由專業的機構管理,專門投資于農業,以期取得良好的投資收益。
早在今年1月22日,河南省政府就和中信集團聯合打造,以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為主設立了資金總規模達48億元的農業產業投資基金,資金規模將分4年募集完成,每期由政府引導基金2億元、國內募集4億元及海外配套等值人民幣6億元組成。截至今年2月,在48億人民幣的基金規模中,實際到位6億元人民幣,另外,已獲得6億人民幣的資金承諾。
“產業基金70%以上將投向河南省內具有高成長性的未上市農業產業化及關聯產業的優秀企業,以及河南省內或與河南相關的已上市農業產業化及關聯產業的優秀企業。”接受媒體采訪時,該基金主要發起者——河南農業綜合開發公司董事長龐學孟表示。
在河南之后,北京農投公司又聯合其他公司發起北京農業產業投資基金,基金投資方向也同樣瞄準農業。
不斷有企業或政府關注農業投資基金,源于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與新希望集團一樣,所有設立產業基金者都看到了中央“一號文件”措辭的變化,2009年“一號文件”首次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農業投資公司和農業產業發展基金”;而2010年的“一號文件”則明確指出,“要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在業內認識眼里,新政策對于農業產業基金的呼喚更為堅定。
而在廣東,作為探索農村金融改革可行方案試點地區的梅州,在去年曾傳出將成立農業產業投資基金的消息。“成立農業產業投資基金是梅州農村金融改革大框架內的一項內容,去年確實曾有這個設想,但目前并沒有開展實質性工作。”5月26日,梅州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對南方農村報記者表示,同時他解釋說,成立產業基金并不容易,“需要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批復”。
5月24日,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廣東省金融辦相關負責人時,對方表示廣東省內目前沒有企業或政府部門設立農業產業投資基金。
“整體而言,投資農業的回報比較慢,風險比較高,如果設立農業產業投資基金,單由一個企業來做,而政府沒有政策性補貼的話,應該比較困難。”5月26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億達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秉記對南方農村報記者說,要解決農業企業融資難問題,關鍵要成立區域性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目前地方政府對發展村鎮銀行的力度還不夠”。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