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易商務正在講述的故事,如今正被一類公司不斷重復著,你可以把這一類公司統稱為:電子商務服務商。它們看好電子商務的發展,基于此,它們希望能夠提供:產品規劃、市場營銷、網上店鋪開設與執行,交易數據挖掘,甚至更為復雜的供應鏈管理……
行業里面,與易商務的模式相近的包括上海寶尊、上海商派(ShopEx)等公司。商派從技術出發,以提供電子商務建站軟件切入服務環節,而其他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提供從前期規劃、網絡平臺搭建到運營、推廣、物流配送、財務結算、客戶服務等”服務,覆蓋的區域與服務的模式略有差異。
市場的向好是電子商務服務商的機會。2009年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達到2483.5億元,僅淘寶平臺的交易額就超過2000億元。2010年中國的網絡零售交易額有望突破5000億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網絡交易市場。
傳統企業對電子商務的需求逐漸升溫,再加上風險投資資金的進入,使得2010年開始,易商務的團隊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服務產品的研究與服務模式的進一步細化,這也促使著這家公司從一位生澀的少年迅速變得成熟起來。
不過,在季攀看來,雖然服務的鏈條可以延伸至很長,但“就電子商務而言,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把其中的所有環節做完”。他的理解是,“為什么說電子商務的市場比互聯網(廣告)市場要大十幾倍一百倍,是因為它是共贏的市場。”據了解,依附在日本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樂天平臺上有8到10家的上市公司,季攀談道,“這些上市公司會體現幾個特點,有些是在上面做產品銷售的公司,有些是做虛擬服務產品公司,還有一些像我們這樣的公司。”
依靠平臺孵化出相應的電子商務服務公司,其實也是如今大淘寶戰略里面考慮的一環。2009年阿里巴巴投資了上海寶尊、商派以及星晨急便等公司,淘寶的數萬賣家與上億買家產生交易的同時,也給鏈條上的服務公司提供了很多機會。淘寶希望打造一個聯動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而敏銳的參與者也知道,適時抓住這一波機會,小公司也能茁壯起來。
季攀介紹到,在美國,其實已經有類似的服務公司——GSI上市。同樣是圍繞亞馬遜等平臺發展起來的公司,只花了10年時間,就成為了一家市值為12.8億美金的公司。
而對易商務來說,正處于這個行業“最好的時光”,但身邊仍然不乏競爭者,他們要做的,則是希望能做到比客戶“提前半年或一年思考和想到一些問題,以給企業提供更大的價值”。
此外,相較一些動輒投資數億建立倉儲來幫助客戶進行分銷的服務公司來說,季攀希望公司“要有聚焦,才能構建易商務的核心競爭力”。而如今“在哪個環節開始分叉,在哪個環節選擇放棄”,是這家公司在劃戰略邊界時每天要去思考的問題。
易商務其實是生態圈里一類隱形的服務提供商,它吸收了電子商務震波中的能量,再轉化成自己的競爭力。接下來,公司面臨的問題在于如何跟隨電子商務快車的同時,讓自己具有獨特的核心能力。而這對于懂得抓住時機的季攀來說,也許并不是一個太難回答的問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