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克魯格曼以政客的腔調發表對人民幣偏見的論調時,我們很難相信他是深諳貿易理論的經濟學家。
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任若恩
克魯格曼于2010年3月15日在美國的《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題為《拿下中國》(Take on China)的文章中聲稱,鑒于中國通過低估人民幣匯率維持貿易順差,美國應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進而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附加關稅,最終迫使人民幣升值。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提一樁舊事。1994年,克魯格曼在國際甚有影響的《外交》雜志上撰文指出,因為全要素生產率沒有貢獻,因此,在東亞經濟的增長中沒有技術進步的成分,不存在所謂的“東亞奇跡”,并認為東亞經濟的增長不可持續??唆敻衤挠^點提出后馬上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一場爭論。對此,我和林毅夫教授在2007年第八期的《經濟研究》上發表了《東亞經濟增長模式相關爭論的再探討》,文章中澄清了克魯格曼論斷的假設。我們根據學術界在全要素生產率和世界經濟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來分析、評價克魯格曼的觀點,并說明克魯格曼的觀點實際上是難以成立的。在寫作那篇文章的時候,我更愿意相信克魯格曼對于全要素生產率研究不夠,但現在要證明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國際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對于匯率問題研究不夠,似乎是不太容易吧?
克魯格曼為了證明中國實行的匯率政策是任何國家都沒有實行過的最扭曲的匯率政策,他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中國2010年的貿易順差將達到4500億美元。首先要指出的是使用一個預測的數據來立論已經很不嚴肅,況且實在難以知道這個預測的數據有多大的根據。根據中國的官方數據,2008年的貿易順差是2955億美元,2009年的貿易順差是196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020億美元。2010年的一二月份貿易順差為217.6億美元,比2009年同期下降50.4%??戳诉@些數字,我們很難相信中國2010年貿易順差會達到4500億美元,我們甚至很難相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給出這樣的估計。
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3月14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所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有關人民幣匯率水平:我認為人民幣的幣值沒有低估。這個結論從學術上和政治上都是正確的,在當前國內國外的討論中如此表態十分有力,比一些含糊不清的說法要好得多。
克魯格曼在他的文章中對于溫家寶總理人民幣的幣值沒有低估的判斷提出了批評。他似乎也認識到,僅僅從貿易角度分析匯率問題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不夠全面的分析方法。因此他用了一個十分含糊的說法來反駁,引用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人民幣低估了20%到40%的說法。雖然克魯格曼沒有說明,但想必他所指的估計是依據均衡匯率方法的研究成果。
均衡匯率理論方法的提出人Williamson正是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Williamson等人在2008年曾經分析過2008年以前國際上應用國內國外兩個均衡框架分析人民幣均衡匯率的研究,在這17個研究中,結論的分歧也很大。他們認為人民幣低估的幅度從0到55%呈現一個巨大的差異(不是克魯格曼所說的低估了20%到40%)。要指出的是,就是一些主張人民幣低估的論文的分析年代都是幾年以前,因此即使這些主張人民幣低估的研究在當時能夠成立,經過人民幣過去幾年的20%的升值,低估部分也應該消失了。
更重要的是所謂均衡匯率理論方法是從國內國外兩個均衡來分析人民幣的估值問題。所謂外部均衡是指經常賬戶平衡(或國際收支平衡),所謂內部均衡是指物價穩定前提下的充分就業。但是由于中國沒有一個科學的、可信的失業率統計,因此目前所有在國內國外兩個均衡框架下估計人民幣均衡匯率的研究都沒有很好的考慮中國的失業率問題,因此也沒有很好的考慮中國的國內均衡問題。我們都知道,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對于中國國內就業的沖擊是巨大的,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是緩解這一沖擊的政策手段之一,因此為了維持中國的國內均衡,緩解失業問題的惡化,維持人民幣對于美元穩定是有充足理由的,對于多個貨幣的匯率維持穩定也是有充足理由的,甚至貶值也是有理由的。
作為國際經濟學家的克魯格曼應該懂得,需要從多國的角度討論進出口和貿易順差問題。實際上除了歐美市場外,中國還要面對其他的貿易市場。同時也要看到并不是只有中國的對美出口會擠壓美國制造業的工人,實際上所有具有制造業能力,同時勞動成本低的國家的對美出口都對美國制造業的工人產生壓力。所以匯率問題永遠是一個多邊的問題,而不是雙邊的問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