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行劉勇:PE是調節經濟結構的有效工具

2010-06-09 07:49:45      王立偉

  “一方面,要控制流動性,防止投機,防止過多過大的資產價格增長,另一方面,要應用金融工具,比如發債、發展PE。”國家開發銀行業務發展局局長劉勇日前在“復旦興業問學講堂”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如何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將流動性引向實體經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調節經濟結構的工具

  “在中國應該推動PE的發展,使其作為調節經濟結構的一個而不是唯一工具。”劉勇指出。

  PE對產業結構會產生哪些影響?

  劉勇分析,其一,一般合伙人(GP)投資企業后,加上創業者,都成為企業的股東,完善了企業的治理結構;

  其二,PE的目標是借助企業增值實現利益最大化,其路徑就是與企業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和風險共同體,將企業做強做大。在這個過程中,PE也會促成企業的治理結構調整。

  其三,PE能夠實現企業的并購和戰略重組。PE提供資金實現并購,進行戰略重組,最終提升產業結構。

  在劉勇看來,委托代理的過程中,信任仍然是最大的問題,只有解決了信任問題,才能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將資金集中起來,進行一個基于全社會資源的分配。

  他特別指出,國家在PE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起到“官助民辦”的作用。具體而言,國家引導基金只起到引導作用,不參與企業經營;其二,國家引導基金應起到增信作用,代表國家促進某個產業的發展。

  別把股市變賭場

  劉勇擔心,估值偏高,將促使人們追求投機。他分析說,類似海普瑞這樣的高IPO估值,將來會回歸理性。

  由于VC(風險投資)本身存在投資的“二八定律”或者“三七定律”,即投資100個項目,只有20~30個項目的收益,但這些收益完全可以覆蓋其他70~80個項目的投入。

  因此,在投資創業板企業的時候,VC也必須要承擔潛在的風險,這使得創業企業本身的估值會較之主板市場企業高一些。

  此外,創業企業本身處于種子期,是高科技企業,可預期的是,其創造的價值會快速增長,因此,其估值也會較主板市場企業高。

  “行業不同、項目不同、市盈率應該是不一樣的。”劉勇分析,20多倍的估值是較為合理的。原因在于,這樣的估值既能防止企業過度炒作,又能幫助其回歸理性狀態。

  在規范市場上,劉勇強調,必須要做到正確地估值,否則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都會出現大量問題。“防止過度投機,不能把股市變成一個賭場。”

  合理評估“快進快出”

  創業板的推出,使得PE有了一個良好的退出通道,不同的資本在產業鏈發展過程中必然扮演不同的角色。

  凱雷、KKR在海外的投資,從投入到退出,平均年限為5~7年,而在國內,很多PE從投入到退出,不過2~3年。

  “PE做的是財務投資者,而非產業投資者。”劉勇建議創業者正視這一現象,同時,他指出,PE將投資退出后,能夠選擇更好的企業,將資金繼續流動下去,對整個產業的長遠發展會起到積極作用。

  而由于整個PE行業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國內不少實業家開始將多元化的投資目標轉移到PE上。劉勇認為,人人都有利益驅動,資本是逐利的,即使出現短視行為,也屬正常。

  “我相信事實會告訴企業家,過度的投機對企業發展是不利的。”劉勇說,若企業希望建成百年老店,那么企業家就一定會關注自己的主業,做精自己的主業。“企業家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評估。”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