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社會培訓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深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昨日,一些培訓專家向記者表示,深圳兒童培訓市場除了教師管理基本處于真空狀態外,其他方面也亟待規范,培訓機構的成長能力普遍偏弱。隨著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今后會有更多企業進入到這個領域里競爭,教育市場或將通過資本手段實施行業洗牌和重組,深圳的“新東方”有望誕生。
培訓機構深度入駐居民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科目的培訓市場已處于相對飽和狀態。福田區一項報告顯示,目前全區有143家正常運營的藝術培訓機構,其中有38家機構還設有100多個分部學點,大部分教學點均設在福田。也就是說,在福田區92個社區中,平均每個社區有2.5個持證經營的機構。全行業每年培訓學生已達10萬多人次,基本上每年將所有中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培訓了一次。福田區城中村外的所有居民小區,基本上都有培訓機構入駐,且每年機構仍以15%的速度遞增,再加上大量無證經營的機構和個人、琴行等擠占市場,實際上,在目前的家庭收入水平下,福田區的藝術培訓市場已經趨于飽和。
培訓市場加快“洗牌”
深圳的培訓行業起步比較晚,但近年來發展非???。“目前,深圳僅正式注冊登記的各類兒童培訓機構就有140多家,其中還不包括一些小機構或不規范機構。”福田區文化藝術培訓行業協會秘書長莊緒娟告訴記者,大量的培訓機構已經使得市場存在“泡沫”,因此“洗牌”是必然的,培訓機構如果只把目光放在短期收益上,單純靠廣告、靠眼球效應吸引生源,而忽略了教育最重要、最本質的東西,必然遭到淘汰。
“其實,培訓市場的洗牌從2005年下半年已經開始,進入2010年后,洗牌的跡象更加明顯,速度也將加快。”莊緒娟表示,深圳很多家庭都會投入一定的資金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因而形成了巨大的教育市場,培訓機構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市場就是大魚吃小魚,洗牌的加速將導致機構之間展開資本、服務、教師、硬件等各方面的近距離競爭,小型和缺乏特色的教育機構將瀕臨淘汰。”深圳邦德教育副校長李建輝說。他預測,2010年的深圳兒童培訓市場,更多的品牌機構將在質量和服務上下功夫,真正樹立品牌、做到誠信的機構才能具有持續發展力。
資本手段助推行業發展
深圳兒童培訓行業由于起步較晚,仍處在較為初期的發展階段,因此受到了更多資本投資者的關注。據了解,自 2006年以來,有幾家兒童教育培訓企業獲得了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資金注入,并有多家企業實現了上市。有風投界人士曾表示,國內教育領域市場龐大,教育市場或將通過資本手段實施行業洗牌和重組,更多的新東方將有望誕生。
德勤報告顯示,80%的中國培訓企業均表示有融資需求,不過鑒于目前良好的盈利能力以及較為充足的現金流狀況,這種需求并不緊迫。對于資金的用途,70%的受訪企業表示會加大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力度。有接近50%的受訪企業有上市打算,并一致傾向于在海外上市。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估計還會有更多企業進入到這個領域里競爭,包括很多種小型培訓企業。一批有品牌強勢的培訓企業在資本推手的推動下,并購重組或將進一步加劇。
行業市場有待規范
記者調查發現,深圳培訓市場的辦學主體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各級各類學校辦的培訓班、各種學會團體辦的培訓班、社會力量辦學、培訓公司和個人等。據了解,注冊資金最低只需10萬元就可以成立培訓企業,甚至一間幾十平方米的房間、幾張課桌和數位接待人員,就能組成一個培訓學校。整個市場呈現出“小而多”的格局。
深圳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系教授熊賢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適用于兒童培訓機構的政策主要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深圳市民辦教育管理若干規定》和《深圳市學前教育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但是,這些文件都比較粗略,在管理上很難卓有成效地規范這些教育機構,尤其是他們的收費行為,很多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都打了“擦邊球”,鉆了法律的空子。
因此,熊賢君認為,教育培訓市場的規范,主要靠政府。政府的管理主要是要公布合理合情的法規,條款要細化具體。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1日,福田區文化藝術培訓行業協會就在全市率先推出了《福田區文化藝術培訓行業各學科學費標準指導價》,對鋼琴、電子琴、小提琴、美術、書法、舞蹈、民樂等社會藝術培訓學科的學費價格作相關調整,給了學生和家長一個尺度,也給了社會一個監督的視角,讓學生家長心里更加有底了。
[page]
專家建議
用品牌化戰略規范培訓機構
在兒童培訓機構中,“正規軍”不敵“游擊隊”的情況始終客觀存在,民營機構占整個培訓行業的絕大部分。其中無牌無證、超范圍經營的培訓機構和采取家教方式培訓的機構,數量大大超過了正規培訓機構。針對這種情況,有關教育專家認為,應用“品牌戰略”引導兒童培訓市場,使市場健康規范發展。
熊賢君認為,和很多行業一樣,培訓行業同樣遵循“馬太效應”的規律,強的越來越強,弱小的越來越弱小,直至關門大吉。“而培訓機構要做強做大,一定要煉內功。” 熊賢君說,“要形成一種蓬勃向上的積極文化,不能車水馬龍地更換教育隊伍。而要做到這一點,教育機構的領導要有奉獻精神,要有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要提高教師的待遇,這樣才能穩住優秀教師。有了一批優秀的老師,并盡早使之磨合,擰成一股繩,才有可能在激烈競爭的學前教育市場立于不敗之地,并做強做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