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日北京舉行的2010首屆中國現代農業產業投融資峰會上,業內人士提出,現代農業將為成為繼蒸汽機、電力、生物、計算機、網絡之后“財富第五波”的重要動力,未來市場規模超過一萬五千億美元。
中國進入健康經濟時代
在當天的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主任于小冬給予了現代農業一個較高的定位。
他認為,繼蒸汽機、電力、生物、計算機、網絡之后,第五波的經濟發展將是健康經濟的時代。而根據各國的發展來看,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后,公眾對食物營養、健康的追求有一個跨越式的發展。
于小冬表示,“中國GDP是3600美元,已經進入了這一時代。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背景。”他認為,在前四波浪潮中,由于核心技術的欠缺,中國的發言權不多。但是,在以健康產業為主導未來的第五波,中國有條件也有需求,“會有一個跨越式發展的機遇。”
勞動力成本上升推動農業產業化
在財富第五波的發展過程中,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黃延信認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建設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增收的重要措施。“在這個過程當中,龍頭企業則是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
作為龍頭企業之一,新希望集團董事兼副總裁王航認為,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中國農業產業化的時機已經成熟。
王航指出,“企業必須把品牌、供應鏈、金融引到農業中來。如果不做大農業,不做大的由資本投資作為基礎的農業,中國農業是沒有國際競爭力的。”
龍頭企業的擴張意愿也得到了黃延信的認可,他指出:“跟國外相比,我國龍頭企業不論是在銷售收入還是在資產的規模、盈利水平都有比較大的差距。”
農業產業潛力巨大
在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的同時,黃延信還鼓勵中小企業利用產業基金迅速做大做強。他說,“國家已經成立了專門的投資基金,利用這些基金不僅可以緩解成長期農業企業的資金不足問題,還可以幫助企業改善管理。”
除了本土資金外,外資也紛紛“涉足”中國農業。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黃德鈞表示,“從我們公司的業務來看,農業越來越受到國際資本的關注,越來越多的PE、VC、投行選擇了農業項目。”
黃德鈞認為,長期來看,中國農業的升值潛力很大。首先是農產品價格有上漲空間,“目前中國農產品和食品價格只相當于韓國、日本的1/3。在未來十年,農產品將是一個緩慢上漲的過程。2020年以前,主要的大宗農產品將上漲約50%。”
其次,隨著傳統能源的稀缺,一些農產品將轉化成汽油、工業的原料、醫藥原材料。“農產品的工業屬性將逐步凸顯出來。”
因此,黃德鈞預計,“從投資市場上來講,農業市場的容量會很快超過15000億美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