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是廣東中山菲兒服裝有限公司的老板,他的企業長期為國際知名內衣品牌做代工業務,積累了很強的設計、制造能力。2008年開始,看到國內網購的興起和背后的潛力,張翔開辟了互聯網銷售渠道,并獨創了自己的品牌“歌瑞爾”,由此互聯網成為該公司出口轉內銷的突破口,網絡銷售額一路飆升。如今,“歌瑞爾”已經成為網絡上炙手可熱的內衣品牌,張翔本人則入圍了2009年度“全球十大網商”。
上一代商業文明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經營粗放,大量不合理的交易費用沉淀在流通中間環節之中,從中滋生了暴利的土壤,導致對商業基本原則的系統偏離。
而新商業文明讓人們回到商業本身。網上銷售,完成了同樣工作,可能六七折甚至四五折仍有利可圖。削除暴利后,人們將通過差異化服務實現增值,既有利于消費者,也有利于生產者。新商業文明將顯著增進社會資本,促進人們的關系與信任,帶給上千萬企業創業生存機會、創造上億新就業機會,為全球10億人提供價廉物美的消費平臺,并且通過新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人的相互和諧與個性化發展。
在上一代商業文明中,英美取代中國成為進步的引領者;在下一代商業文明中,中國有可能再一次成為進步的引領者。新商業文明是屬于全球的,中國如果領先一步將為人類做出較大貢獻。
主體、客體、網規
新商業文明是在互聯網條件下,由電子商務引領,通過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方式變革實現的一種新的人類進步狀態。由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的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最終推動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文明范式與進步狀態。
網商是新商業文明的主體 ,是通過互聯網并以互聯網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主體。主體包括作為人(企業家)的主體、作為組織的主體和作為激勵角色的主體3種基本情況。
狹義的“網商”,是指運用電子商務工具,在互聯網上進行商業活動的商人和企業家。“通過互聯網”強調的是網商的技術和生產力特征,“以互聯網方式”則強調對做事方式的改變。例如以壓縮多級代理削除暴利方式經商、在家辦公、產消合一等等。網商有時也被簡化為“交易主體”,這只是狹義的理解。對于廣義的網商來說,這里應包括商務(EB)主體,而不限于流通(EC)主體。
新商業文明的客體是網貨。網貨是通過互聯網分銷的組合商品,是“網絡組合商品”的口語指代。分銷的含義一是銷售產品,包括批發和零售;二是提供服務。因此,網貨就是通過互聯網銷售和提供服務的組合商品。組合是指一方面經銷商品(如有形商品),一方面提供分銷服務,也可以通俗地解釋為“網絡服務加商品”,或“網絡上的商品加服務”。
網絡銷售因為大大降低了渠道成本以及24小時銷售、無限制貨架等諸多特點,成為這些中國制造企業良好的生存土壤,同時他們所產生的網貨品牌因為和國際知名品牌同源、同質但低價的特點而廣受網購一族的青睞。
目前,亞洲最大的網上購物市場淘寶網已經擁有超過1億的消費者,2009年年交易額達到2000億元,網絡零售已經逐漸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主流消費模式。
新商業文明的主體之間的關系是網規。網規的出發點是建立在社會資本共用性概念之上的,對應利益相關節點的網絡生態化。這種共同性具有一個前提,就是可共同消費性,也就是分享資源而不減少資源。如信任、信息資源、責任,都不由于分享而在價值上有所減少,甚至還會有所增加。
主體之間建立開放的產權結構,共同擁有社會資本;主體之間建立透明對等的責任關系;主體之間建立分享資源的分配關系。
文明演進的“正反合”
農業文明是正,工業文明是反,信息文明是合,信息文明是更高水平上的農業文明加工業文明。在新商業文明中,農業文明的自然人、工業文明的經濟人,將融合為信息文明的以人為本之人,將社會網絡嵌入經濟行為。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將從自給自足經過分工專業化復歸到更高的融合。人們的活動將從農業社區發展到去社區的工廠,最終復歸再社區化。
新商業文明將帶來生活形態的轉變,居住、生活、工作、學習從“割裂狀態”越來越走向一體化,在家辦公將成為潮流,在市中心污染地帶買高價房將變為在青山綠水中工作。就業結構將發生巨變,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其工作領域將與互聯網商務活動相關;個體將在其中獲得更多的商業自由度。
信息技術為和諧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秩序更加良性。工作與生活成為自由人的自由聯合,形成基于開放、分享、誠信、負責任、興趣的合作秩序,最終指向“選擇的自由”與“自由的選擇”。個體的能量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一個人面對全球市場,不再跟隨大機器的節奏,將擁有更多自主性,獲得更多全面發展的機會。找回、總結、堅守和升華創業初期的精神和做法,這可能是新商業文明的靈性所在。
產業形態將發生根本變化,從規模經濟轉向范圍經濟,向多品種、小批量方向發展。采用多種產品和服務柔性生產方式,應用共享平臺更便宜、更加快速地生產,為其提供了實現的可行性。企業與企業之間從零和競爭發展為生態協作,從價值鏈發展為價值網絡、商業生態系統。
商業模式將會發生巨變。大規模定制乃至個性化定制的商業模式將大行其道,長尾、山寨、眾包、混序、海星、集群、輕公司、宅經濟、產消合一者、免費經濟、維基經濟……將輪番沖擊現有的商業模式。
企業組織將走向開放、透明。金字塔狀的社會結構將瓦解,利用無“組織”的組織力量,人們可以憑愛好、興趣,快速聚散,展開分享、合作乃至集體行動。這將是一個組織的日常生活化時代,也將是一個“無組織”的組織力量發揮更多作用的時代。組織將進一步地轉變為蜂窩狀(以興趣和愛好實現區隔與分化、存在多個中心)的社會結構。人們不能簡單追隨工業文明卓越企業的組織、管理和文化。新商業文明將鼓勵人們大膽嘗試新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鼓勵更加開放、分享和信任的企業文化,進一步增強一線員工的參與感、積極性和責任感。
小眾狂歡的時代媒體分眾化、IPTV、樓宇電視、手機報等分眾媒體不斷涌現,博客、微博客等“客”流媒體層出不窮。
商業變革將引發一系列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制度變遷,“自治、平衡”將成為未來治理框架的重要原則。社區將成為人們自組織、自協調的重要場所,不僅改變世界,更要不斷改進自己的基礎設施、商業模式、組織、管理和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既是“推動者”,也要成為最優秀的“實踐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