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不應僅僅被看成是中國資源企業海外并購的對手,在未來它也將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推手――
來自海外的私募基金正在成為中國企業資源并購的強勁對手。“中國企業在礦業資產并購交易中所占比重有所減少。”安永全球采礦與金屬業主管合伙人MikeElliott在不久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道出了原因所在,“對于中國而言,與過去一年多相比,更多的強勁競爭對手在金融危機之后回歸市場,如印度、日本等傳統投資者;私募基金也開始重新關注礦業并購。”
私募資本在礦業并購中已不甘于隱身在其他融資渠道后面當一個“小角色”。本月初,美國泰山投資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與印度最大私營電力生產商塔塔電力簽署3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對于塔塔電力旗下的印度尼西亞的兩家煤礦進行投資合作。關于資金的使用方向,兩家公司對外明確表示,“這項投資可被用來收購更多的資源。”繼高科技、新媒體、電信等投資領域之后,資源行業成為私募資本傾心的新對象。
牽手私募,印度欲解“燃煤”之急
泰山投資中國區總裁李逸人對印尼的這項投資非常熟悉,這是泰山投資在10年前投資的項目之一,當年退出時,泰山投資獲得了數倍的回報。“對于兩家煤礦項目控股公司BhiraInvestmentLimited和BhivpuriInvestmentLimited公司的3億美元投資將以換取差異性權利股份的形式進行,泰山投資將因此持有約14%~15%的股份。”李逸人7月8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介紹說,“當然,這是一項專有交易,3億美元的交易,經過一年多的談判雙方才簽字。”
經過在市場上發債券、發行股票、銀行貸款等多種融資手段后,塔塔慎重地選擇了新興的融資渠道――私募資本。泰山投資創建于1997年,是一家專注于亞洲市場的私募股權公司。顯然,私募基金提供的融資方案對塔塔有一定的吸引力。塔塔電力董事總經理PrasadMenon表示:“此次融資為我們快速發展的發電企業群提供了可持續的煤炭供應來源。”
塔塔電力裝機容量約3000兆瓦,公司涉足包括發電、輸電和配電在內的所有電力領域。塔塔電力預測其主要熱電廠所需要的煤炭總量將從2009年的300萬噸增加至2015年的2300萬~2500萬噸。
現實的情況是,依賴印度國內的供應已經無法解決塔塔的“燃煤”之急。煤炭占印度能源消費總量的50%以上,僅次于中國的印度經濟增速讓印度的能源需求不斷攀升,印度國內的煤炭產量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特別是發電對煤炭的需求。印度每年要新增發電能力1.3萬兆瓦,正著手新建數個百萬千瓦級火電站,建成后印度的年均熱煤需求將增加1600萬噸。
“我們期待著與塔塔電力一起尋求高質量的煤炭投資。”泰山投資創始董事總經理閔德能認為,私募基金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鑒于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關鍵亞洲市場在中期會涌現出的大量新電廠,很可能會面臨更加嚴峻的煤炭供需矛盾。泰山投資一直在爭取與行業杰出領導者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相關交易。”閔德能補充說。
私募在礦業投資中的影響力日增
一段時間以來,私募投資基金缺少對采礦業的興趣,對于財務投資者來說,資源需求和價格的波動性是私募收購礦業的主要風險。“波動最大的是銅。”李逸人告訴記者,某種需求的變化將影響到價格水平。關于私募對礦業投資的相關交易很少見諸報端,但是隨著私募股權基金日益增強的購買力和采礦業合理價格的體現,礦業公司越來越適合私募股權基金的胃口從而被收購。
2007年4月,瑞士Xstrata宣布將其鋁業務以11.5億美元現金賣給美國私人投資公司阿波羅。英國私募股權公司Klesch在2008年購買了加拿大鋁業在荷蘭Vlissingen鋁廠。同年,一家名為FirstReserve的私募公司并購了南非的鈾礦企業。在國內的礦業并購中也可以看到私募的身影,高盛PE集團投資西部礦業,并獲得數十倍的回報。
當然,礦業企業也從中得到相應的回報。私募基金通過其項目篩選、盡職調查、參與管理等市場化資源配置手段,改善其所投資公司的治理和運營,實現公司的價值創造與提升。
目前,礦業已經在各個方面對私募基金顯示出更大吸引力。安永的分析師預測,在2010年,將有數十億的資源投資基金參與礦業并購。其中部分原因在于,2009年創歷史新高的負債額使眾多的礦業企業在全球金融危機面前捉襟見肘。
20年能源領域的投資經驗讓李逸人認識到要抓住金融危機提供的投資機會。“由于業務發展遇到問題,企業融資的愿望更加迫切,他們希望把一些資產賣掉補虧損的部分。”對于只愁投資機會太少,而并不差錢的私募基金來說,礦業投資是個不錯的選擇。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泰山投資參與了一些印尼的項目,包括煤礦、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等。李逸人坦率地向記者透露,“這些項目是以很低的價值來收購的,幾年后我們退出時賺了不少。當然,參加投資的目標不僅僅是盈利,我們期望為投資貨盤提供更多的資本和附加價值支持。”
中國企業“出海”不妨借力私募
中國企業并沒有像其他競爭對手那樣認識到私募在并購,尤其是資源企業海外并購中的作用。“多數中國企業對礦業進行的并購還是通過其他方式來融資的。”李逸人告訴記者。
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時,通常以國內銀行貸款作為融資的主要方式,銀行基于風險和收益的綜合考量,金融資源的配置必然向國有大公司傾斜。相比之下,一些民營企業和規模較小的公司在進行海外擴張時,獲得融資比較困難。
除民營企業外,一些由地方政府掌管的小規模國有企業,銀行貸款也無法滿足他們的融資需求。“很多的企業因為得不到銀行貸款找到私募,我們跟幾家民營企業坐下來談過,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具體的結果。”據李逸人介紹,這些企業包括煤礦、焦煤生產、有色金屬等。
“中國企業理解私募基金的角色,需要一個過程。”李逸人相信,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礦產資源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融資渠道也會越來越廣泛。“我估計,未來私募基金在企業的融資比例會越來越大。”
私募基金在中國的發展,其作用不僅是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從管理角度看,私募基金作為財富投資者進入礦產企業,能夠有效地完善礦產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這一點在中國尤其具有現實意義。同時,私募基金還能夠為礦產開發企業提供重要的經營管理服務。李逸人認為,“很多中國企業可能并不熟悉國外的礦產資源情況,國外的運作環境、員工的管理以及聯系政府等,這為有跨國項目經驗的國際私募基金提供了合作的機會。”
不能忽略的重要一點是,私募基金同傳統的產業投資有很大的區別。往往戰略投資方對所持有的資產有長期的經營計劃。而作為財務投資者,私募投資基金幾年之后將考慮退出。“這時,企業已經熟悉了海外的運作狀況,私募退出后,企業可以100%持有這個項目。”李逸人說。
記者了解到,私募基金的退出方式包括將境外的資產在國際股市上市;國外的礦業資產加上中方境內的核心資產,兩個合并后在中國上市;把股權賣回給中方,也就是說中方回購。
對于未來在中國的發展計劃,李逸人表示,“中國在亞洲以及全球的自然資源供求平衡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泰山投資非常樂意與中國的合作伙伴一起,在中國和亞洲地區尋求自然資源領域的投資機會。”
盡管很希望能夠在中國市場取得突破,但私募基金的選擇并不是盲目的。“我們只挑選比較成熟的機會。泰山投資通常不選擇新建的礦,而是選擇有了幾年運作時間的礦場,這有助于評估投資的風險。”李逸人告訴記者,“企業的凈資產應有幾億人民幣。老實說,小的項目我們也不會投資。比如說企業僅是融資幾百萬美元我們是不太感興趣的,幾千萬美元才是我們的目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