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志遠
北京市發改委當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十二五”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制訂工作,規劃工作現在面對很多關于人口決策的理論誤區,阻礙政府的人口規劃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選擇。
北京市發改委當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十二五”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制訂工作,根據落實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任務,其中的人口發展規模是一個必須先行確定的指標,因為只有城鄉總人口的數量規模確定了,才能知道總量上需要開發和維護多少投資項目,解決多少人的生活用水、垃圾排放、交通出行、空氣凈化、子女上學、醫療服務、運輸供給、社區餐飲和商業服務等等一系列需要。但是規劃工作現在面對很多關于人口決策的理論誤區,阻礙政府的人口規劃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選擇,誤導規劃工作在盲目追求GDP和財政收入的前提下,提出不負責任的城市定位目標,作為制訂土地開發計劃、選擇投資項目、審批土地利用和房地產建設、決定房屋拆遷規模的決策依據,而把維護首都城市地位和服務人口發展的需要,擺放在完全從屬和可以忽略的地位,給北京的規劃工作增添了不必要的困難。
認為人口規劃的發展思路要服從GDP增長的目標
北京市2006年制訂的十一五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有一個中央批準的1800萬人口總目標,當時的北京人口是1600多萬,但是現在已經超過2000萬。因為落實1800萬的人口目標有很大的困難,一些權威的人口專家就提出,應該根據增加政府收入和GDP增長的目標,繼續做大十二五時期北京人口的發展規模,在目前2000多萬的基礎上再增加幾百萬人。但是北京現在的環境資源,包括供水、交通、垃圾處理、空氣質量等,全都出現了不可持續的壓力,繼續放任人口膨脹的趨勢不斷發展,則北京將難免最后迫使中央政府外遷,喪失全國首都的地位,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社會震蕩。因為北京現在的供水,需要周邊省份的調水支援,一旦中央遷出,就會陷入調水的困難,現在建成的大批高樓,最怕的就是供水困難,只要有幾戶人家的廁所沒有水沖,整幢大樓就會惡臭彌漫難以居住。一旦成片的大樓因為無法居住而長期空置,則北京面對樓價暴跌的金融危機和財政危機也就為時不遠了。
認為津冀和環渤海地區發展可以分流北京人口
津冀和環渤海地區的發展戰略,加快周邊地區的發展,被當做是分流北京人口,解決人口膨脹問題的最佳對策選擇,但是負責任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這樣的選擇并不可能解決北京的人口膨脹問題。因為1、北京大量抽取深層地下水,正在導致周邊地區的地表缺水和海水浸入變得越來越嚴重,必然影響周邊地區的生產和生活供水,阻礙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2、北京周邊地區發展吸引的人流,來自全國而不是北京,可以為北京的大學生提供部分就業機會,但是不可能吸收北京希望分流的大量人口,緩解北京的人口壓力。3、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到,北京現在已經成為整個華北地區的交通樞紐中心,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這樣的交通樞紐中心,不論是不是首都,都是人口集中匯入的地區,而且規模越大功能越齊全,周邊的人口越是密集,匯入中心的人流也就越多,中心人口密度只會增加而不可能減少,原來的人流出去了,還會有更多的人流進來,除非爆發戰爭和嚴重供水困難,或者采取強有力的人口流入限制措施,就不可能改變人口密度不斷增高的局面。
認為海水淡化可以解決人口膨脹的缺水問題
樂觀的人口問題專家,宣稱現在的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可以解決城市供水不足的問題了,價格可以比礦泉水還要便宜,津冀和環渤海地區的發展,完全可以通過海水淡化利用解決缺水問題,不必與北京產生爭奪水資源的矛盾,北京的人口發展已經不再需要顧及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了。但是負責任的研究仍然只能給出相反的結論。礦泉水的成本,主要有地下打井抽水、清潔灌裝和運輸到市場三個基本構成,淡化的海水直接進入城市供水管道,可以省去清潔灌裝和運輸二個環節的成本,但是海水淡化的環節,成本肯定高于簡單的打井抽水,而且因為海水的腐蝕性很強,淡化設備的損耗大,成本也會比較高。再從需求的一邊看,海水淡化既不可能取代礦泉水,(因為口感不好),也不可能取代生活用水。北京三口之家的生活用水,洗澡一次200升,洗衣一次200升,廚房清潔用水每日40升,沖洗廁所每日15次,每次至少6升,合計用水每日平均500升,按最便宜的礦泉水折半價計算,每升水一元錢,每日的用水開銷就要500元,一個月就是15000元開支,遠遠超過了一般工薪家庭的全部月收入。沙特迪拜的教訓是,海水淡化技術只能幫助推銷高價房地產,而不可能真正解決生活用水的需要,社區服務業的崗位都是低工資,從業人口不可能承擔高昂的生活成本,沒有服務業的社區,只能房屋空置,不可能有經濟的繁榮。
人口統計工作的理論研究和指標選擇存在嚴重不足
人口總量和構成的統計數據,是政府規劃決策的重要依據,公安、交通、計生、社保、教育、醫療衛生、老年服務和負責城市管理的各個政府決策部門,他們都有對人口統計信息的需要,但是他們的需要各不相同。公安部門負責社會治安,需要了解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個人信息,交通部門需要了解每天上下班和主要交通樞紐的人流大小信息,計生部門需要了解育齡人口和他們生育子女的數量,教育部門需要了解每個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數和大學招生人數,其他的政府部門也各有對人口統計的特殊需要。城市管理要承擔人口總量控制的基本任務,需要準確把握本地出生人口、遷入移民(歷年遷入戶籍的人口)、其他各類外來常住人口和短期過境人口的準確數據,需要把握遷入移民和其他各類外來常住人口的準確身份信息和職業信息,區分學生移民、投資移民、工作移民、技術移民、特殊勞務移民、各類家屬移民和參加旅游會展的人口數量,區分國有和非國有部門招聘、企業和事業單位招聘,區分學校、科研、醫療衛生、新聞出版、文化藝術、信息咨詢等各類事業單位的招聘,為各類調節人口流動的政策選擇提供準確的歷史數據。但是現在,除了公安部門提供的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的統計數據以外,其他的人口數據就很缺乏了,不是完全沒有就是非常殘缺和不準確,導致北京人口決策的科研、決策和公眾討論,全都只能拿著不準確的流動人口統計數據說事,陷入很多的矛盾和誤解而無法解脫。
用流動人口的統計概念來指導政府的城市人口管理
流動人口的概念,古代只指馬背上或者道路上經過的人口,現代的政府交通管理部門仍然可以理解為車輪上的人口?,F在北京市公安戶籍部門對流動人口解釋,有很多不同的口徑,例如沒有在京固定職業的外來人口,沒有獲得戶籍遷入許可的外來人口,在京長期工作卻沒有任何居住登記的外來人口,納入短期居住登記的常住外來人口,短期在京臨時打工的外來人口,外省戶籍的在京學生人口,沒有北京戶籍的買房投資業主,居住北京的外籍人口,等等。這些很不確定的定義口徑,會給基層負責信息錄入的同志產生很多誤解,使得最終得到的總量數據,存在很大的重復計算和錯漏。這樣的人口統計數據對于公安部門的治安管理,除了有些取消戶籍遷入限制的輿論壓力以外,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于政府的城市管理決策,就會產生很大的誤導,常住人口的膨脹看不到了,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只有對人口流入的接納,沒有對人口流入的限制,只有對人口流入的服務,沒有對人口流出的服務,人口流入和流出無法達到平衡,積累下來就變成不斷膨脹的常住人口,造成對各種環境資源不斷增加的壓力。
經濟原因的勞動人口流動,是工業化社會區別于傳統農業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人口流入地區經濟繁榮的重要條件,但是如果人口集中和持續流入,造成人口高速膨脹超過自然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就難免最后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因此工業化社會的城市發展,必須建立科學的人口登記制度和運用科學的人口決策,引導勞動人口的合理流動,堅持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互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不能還是傳統農業社會的放任自流,也不能因為人口調控十分困難而采取竭力回避的辦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