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CSR報告之困局

2010-12-18 12:31:53      挖貝網

  又到了每年編制CSR報告的季節了,很多企業的CSR報告團隊都困擾于如何編制出一份更加優秀的報告。功夫在詩外,報告的卓越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是否建立了一個CSR指標與數據管理體系。如果沒有這個體系,再好的報告團隊也很難編制卓越的報告,無論報告團隊是企業內部組建的,還是由外部專家和咨詢機構組成的。

  文/王健

  時至今日,CSR報告在中國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玩意了。在尚未過去的2010年里,中國企業已經發布了600多份CSR報告。這一數字和2009年相比要新增了100多份。而2009年已經被稱為中國企業CSR報告的“井噴之年”。這一年500多家中國企業發布了CSR報告,愣是比2008年將近翻了近四倍。

  中國企業CSR報告數量增長迅猛,這無疑是一件好事,至少有更多的企業站在CSR報告的角度去回顧和審視企業自身的責任表現和績效。但是報告的質量卻參差不齊。且不說內容如何,單從篇幅來說,最長的報告一百多頁,最短的卻僅有一兩頁。

  對于優秀的CSR報告,企業的報告工作團隊功不可沒。每一份優秀的CSR報告背后無一不凝結著一個報告團隊的辛勤汗水。但是這些團隊也正面臨著報告的困局。

  CSR報告困局之一:如何讓每一份報告都能超越自己,超越他人。

  很多企業已經完成了CSR報告的“處子秀”,開始著手編制和發布企業的第二份、第三份甚至第N份報告了。如何將下一份報告編制得更加優秀,超越自己過往的報告,給利益相關方常讀常新的感覺。避免編制出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的雞肋報告,此謂超越自我。另一方面,如何使CSR報告充分展示本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和績效,使其能夠超過其他企業,特別是競爭對手,讓報告成為責任競爭力的具體體現。此謂超越他人。

  對于那些盤算著發布自己第一份CSR報告的企業,如何收集并提煉多年散落在企業各個角落里的社會責任表現,已經十分具有挑戰性。更加非常嚴峻的挑戰是:在已經有了每年600多份報告的情況下,如何能使自己的第一份CSR報告脫穎而出,不至于淹沒在眾多的報告之中。畢竟,現在的CSR報告“處子秀”可比幾年之前難度大得多。

  CSR報告困局之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精美的圖片和華麗的語言無疑能夠給CSR報告增色不少,但是豐富翔實的數據才是一份卓越的CSR報告的堅實基礎。缺乏數據支撐的報告再精美華麗也只不過是一份內刊畫報,無法達到利益相關方溝通的作用。如此說來,全面準確的數據就成了報告不可缺少的原料,也就是等待下鍋的“米”。

  如果從數據的角度來看,財務報告和CSR報告對數據的要求是相同的,都需要數據準確、全面而且正確歸類。但是CSR報告做到這一點,難度遠遠要比財務報告大的多。原因很簡單,就是財務報告由一個專業的全職團隊來編制,作為公司的常設機構和實權部門,財務團隊很容易收集到所需數據,并將其按照會計準則進行分類和歸納。

  CSR報告團隊可就沒有財務團隊那么幸運了。他們往往由企業公關或者行政部門的兩三個同事臨時搭建而成。這個團隊沒有向下的觸角,也沒有被賦予更大的權力,收集數據只能向同級別的其他部門,或是下屬公司去請求幫助。當然,得到的數據往往不夠準確和及時,更多的可能是其他部門和下屬公司沒有日常積累而根本無法得到想要的數據。

  缺乏基本的數據,還要編制出超越自己又能超越別人的報告,這無異于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此為報告困局之二。

  CSR報告困局之三:如何將溝通平臺上升到管理工具

  毋庸置疑,CSR報告企業的利益相關方溝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所有能夠影響企業和受到企業影響的群體都應該能夠在一份卓越的CSR報告中找到對自身利益訴求的回應。這已經成為CSR報告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僅僅實現這個功能就小視了報告的另外一個作用:管理工具。

  企業通過財務報告來展示自己過往的經營狀況,現有的財務情況,從而對未來的盈利能力作出判斷和預測。財務報告從而成為企業最主要的管理工具。一份好的CSR報告,也應該象財務報告一樣,不僅僅能夠能夠通過回顧過去來進行利益相關方溝通,更應該使企業通過CSR報告的編制和發布,總結和梳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現狀,從而指導和前瞻企業社會責任在未來的發展,使得CSR報告成為企業進行責任管理的工具。

  那么如何能夠使CSR報告成為企業的責任管理工具,而非僅僅是利益相關方溝通的平臺?

  破解困局:CSR報告指標和數據收集體系

  如何破解上述CSR報告的困局,答案是:建立企業CSR指標和數據收集體系。

  CSR指標體系我們并不陌生,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的報告G3標準就是一個普遍意義的指標體系。企業可以參照G3和其他CSR相關標準,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建立一個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多級指標體系,將每個核心指標分解為若干個二級指標,再將每一個二級指標分解為若干三級指標,以此類推,就將企業的CSR問題細分為若干個指標。

  G3標準中只列出了49個核心指標和30個附加指標。在企業社會責任日趨精細化管理的今天,這些指標遠遠不夠。有一家央企將自身CSR管理細分至800多個三級指標并依此管理,從而取得了良好的CSR管理績效,每年CSR報告更是輕松寫就,而且屢屢獲優。

  建立了CSR指標體系后,數據收集體系的建立就容易多了,無非是指定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將各個指標下的數據進行定期收集、審核并上報。這樣到了編制報告的時候,報告所需的數據已經在過去的一年中收集,報告團隊就再也不用為無米下鍋而煩惱了。有了足夠的數據,加上靈活的運用,何愁做不出更好的報告,來超越自己超越別人呢。

  CSR精細化管理工具

  CSR指標和數據收集系統又是如何成為CSR管理工具的?首先,這個體系使各個部門和分公司明確“究竟有哪些CSR指標是和本部門的工作緊密相關的”,從而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這些指標的績效改善和數據收集。其次,可以將這些CSR指標和歷史數據進行分析比對,為企業CSR戰略目標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據和前瞻性思考維度,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再次,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各個指標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關聯度又如何?從而為企業CSR管理提供相關參考依據。最后,根據歷史數據比對和標桿研究分析,可以在CSR指標和數據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建立企業CSR風險管理系統,設定相關CSR指標的風險標準值,當該指標數據超過設定風險標準值,系統會自動提示。這樣能夠有效防患于未然,將企業CSR風險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上避免CSR危機發生。

  知易行難,建立CSR指標和數據管理體系并非一個簡單過程,不但需要對企業進行深入了解,而且要對企業的利益相關方進行深入了解,準確獲知不同利益相關方的利益特征,從而有針對性的確立CSR指標,建立指標和數據收集系統,全面而準確的覆蓋利益相關方的利益訴求。好在現在有一些CSR管理咨詢機構已經為企業可以提供相關服務,甚至可以協助企業建立CSR指標與數據收集體系的IT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報告模板功能,只要數據齊全,系統甚至可以自動生成報告。那時候,CSR報告的困局就迎刃而解了。(作者為遠持責任管理顧問)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