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研究踏上新征程
12月21日早上7點半,晨練的北京老頭還在打太極拳,光華路五號國際會展中心卻已經有嘉賓陸陸續續入場簽到。
他們趁早搶著趕過來的共同理由是“2010(第六屆)最佳商業模式中國峰會”將在這里舉辦。而這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早已陷入峰會宣傳的紅色海洋中了。
不到9點,嘉賓們就發現趕這趟早還是值得的,因為450人的會場已經座無虛席。最高峰時段,峰會現場站立的嘉賓就超過170人。
本屆峰會之所以能夠超預期表現,與我們設置的兩大主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兩岸對標”、“回歸實業”。
這是我們舉辦峰會六年以來,首度涉及兩岸商業模式的評選。本次峰會是兩岸接力,在北京峰會前的12月18~19日,在臺北皇朝大飯店舉辦了一場分論壇——“2010華人最佳商業模式論壇”,反響非常熱烈。
而在21日的峰會上,首次評選了兩家來自臺灣的獲獎企業宏碁集團和研華科技,前者更是榮膺冠軍。研華科技的總經理何春盛指出“大陸企業家如果要國際化,很好的方法就是買臺灣的人才。”而臺灣《旺報》副社長刁明芳女士在總結“臺商精神”時認為“所有的資源不要浪費”的“合理化”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創新”是最重要的精神。在與臺灣企業家對話中,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公開喊出1元機票飛香港,399元飛兩岸的宏愿,并代表大陸企業家表示“不能在家里稱大王,你只有到國際上才真正能做強”。
相比“兩岸對標”的一團和氣,“回歸實業”的話題在峰會上引起了嘉賓的激烈交鋒。商界傳媒董事長、總編輯劉旗輝對實業之困形象地比喻為“賣白菜的價操賣白粉的心”,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則尖銳地指出“未來工資的飆漲”將成為中國實業難以逾越的新門檻。但商業模式專家,北大匯豐商學院副院長魏煒教授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武祥則保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前者以一個航空公司賣免費票的例子闡述了通過商業模式設計是能夠解決實業之困的;后者則從投資與實業的供求關系轉變預測,認為將來投資人會大量增加,供大于求,實業的地位會逐漸提高,好的商業模式會備受追捧!
這樣的隔空交鋒在下午“回歸實業的艱難抉擇”分論壇中進入高潮,優勢資本總裁吳克忠則一方面為實業打氣,認為中國的傳統企業還大有可為,模式重塑的空間還巨大,同時毫不留情地批評中國的企業家們是把實業做成了白菜,不懂得創新,才賣成“白菜價”的。安控控股董事長王世渝一方面澄清外界對投資界的誤解,另一方面高呼投資實際上是在幫助實業更好地做大做強。通用電氣中國區副總裁許正則從通用的發展歷程來看,投資蜂起不過是當前投資收益高漲引發的階段性表現。作為實業界的獲獎代表——從事地毯的杭州富興董事長汪玉林堅持自己對實業的衷情,堅持“賺辛苦錢”。
不過,令專注實業的企業家們倍感欣慰的是,本屆峰會上,傳統企業獲獎數量和名次首次超越IT界,不僅將“特別貢獻獎”頒給20年來專注家電連鎖的蘇寧電器,還將“最佳商業模式”頒給在壟斷夾縫中創新模式的春秋航空,在玩具制造產業鏈方面攀升的奧飛動漫和在工業電腦方面獨樹一幟的研華科技。在最佳商業模式十強榜單中,有8家傳統企業,而排名前五中就有4家是傳統企業;而在往屆互聯網聚集的未來之星中本屆有近一半的傳統企業。
在這屆峰會上,最值得記憶的一件事情是“北大商界商業模式研究中心的成立”,這家由北大匯豐商學院、商界傳媒、實踐家教育集團、北大縱橫和優勢資本聯合成立的、國內第一家結合管產學界權威的商業模式研究機構宣告誕生,這同時也宣告了我們對商業模式的研究開始走向正規化、常態化、體系化了,新的起航,新的征程,從此每年一屆的商業模式峰會將會更為精彩,更值得我們期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