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風投(VC)、PE全面出動。
1月18日,在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副理事長中富道隆的率領下,日本國內超過25家風投與PE在香港“組團路演”,不僅規??涨?,而且這也是去年6月份日本首相菅直人首次施政演說確認“新增長戰略”以來,日本官方組織的首次金融機構組團路演,以吸引資金投資日本。
據悉,除香港之外,排場宏大的日本風投、PE團還到中東的沙特與巴林,吸引油資。
日本風投、PE行業發展究竟如何?競爭態勢是否激烈?如何退出?這應該都是投資者踏入日本國門之前的必要之問。
風投、PE“萎縮”
事實上,日本企業缺少足夠的風險資本進入。數據顯示,2007年,PE投資規模占GDP的比重中,日本只有0.3%,而美國則達1.6%,歐洲1.7%,英國更高達2.1%。
日本風投協會主席吳雅?。∕asatoshi Go)18日稱,截止到2010年3月底的2010財年,日本風投投資總規模為8710億日元,比2008年的高點1.04萬億日元下降超過16%。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風投行業近幾年規模萎縮明顯。
其中,2010財年的VC年度投資下降趨勢更加明顯,這一財年VC投資增量僅為875億日元,比2007年當年2876億日元的投資增量,萎縮幅度超過69%!
吳雅俊解釋稱,VC投資自2007年以來呈下降趨勢的原因,除了金融危機的影響之外,還包括日本加大了對VC行業的監管力度。
此外,從VC的募集資金規模來看,2010財年共募集474億日元,新成立基金只有15只,相比2006財年的70只新基金、2816億日元的募集規模來看,縮水嚴重。
日本PE發展也不太快。
18日,日本PE協會理事笹沼泰助(Taisuke Sasanuma)透露,相對全球來看,日本并購交易的滲透率很低,大約只有1%,全球平均有3%-8%;而其中PE在并購交易中的比例也很低,只有3-4%,2010財年預計更只有2.8%,“所以說,有很大的市場提升空間”。
但從PE回報率來看,日本PE表現還不錯。截至2010年6月份數據顯示,亞洲PE平均的投資回報率為14.2%,日本則達到了21.5%,澳洲為27.7%,中國15.7%,印度13.7%,韓國為17%,因此日本PE的回報率相對較高。
IPO退出機制“不通暢”
有日本創投機構告訴本報,對日本PE和VC來說,目前最佳的退出方式有二,一個是傳統的IPO退出,另外一個就是并購退出。
然而,日本VC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日本風投通過IPO方式退出的比例卻越來越低,IPO似乎已經不是風投們的兌現“靈藥”。
比如2006年,有38.1%的日本風投選擇IPO方式退出;2007年,44.9%的日本風投選擇IPO退出,而到了2010財年,IPO退出的比例已下降為不足13%。
再換個角度看,2009年日本的19只IPO中,有VC參與的為7只,占36.8%;這一比例在此前幾年則高出很多:2006年,188只IPO中,115只有VC參與,占61.2%;2004年,175只IPO中,116只有VC,占66.3%。
至于為何日本PE和VC目前以IPO方式作為退出機制的比例越來越少,SBI投資經理松井克成(Katsunari Matsui)告訴本報記者稱,“日本的公開市場近幾年表現都不怎么好,即便是已經上市的公司估值也都很低,所以即便我們投資的公司能夠通過公開上市實現退出,回報率也很低,基本拿不到什么回報。”松井克成稱。
情況原來并沒有這么糟。
“比如說,三四年前的話,我們還可以期望上市的PE能夠達到20倍、30倍甚至50倍。一般來說,30-50倍的PE已經是非常高了,臺灣市場的PE一般是15-20倍,所以說,四年前日本市場表現是非常好的。”松井克成表示。
“然而,金融危機以后,情況就變了,比如現在,日本IPO的PE一般也就10倍左右,很低,很好的投資也才15倍PE,但在中國內地市場,很多公司的PE都在50倍以上,非常高。”他表示。
[page]
相對而言,通過并購作為風投的退出機制,則越來越風行。數據顯示,2010財年,56.6%的風投是通過所投企業的并購交易而退出的,這一比例達到過去5年的最高。而此前2007年,并購退出只占29.8%。
“所以我們希望有中國公司可以買下我們投資的公司,這樣我們就可以順利退出。”松井克成表示。
他告訴本報,目前日本并購市場的PE大約也是10倍左右,同樣比較低,“當然,如果買家覺得目標公司具有戰略投資的價值,估值可能高一些,比如20倍PE。但如果是中國公司去買的話,估值可能會更高,因為日本的買方已經非常了解本地市場,會不斷壓價,但中國公司可能為了節省進入日本市場的時間,會愿意買得稍微貴一點,所以我們很歡迎中國公司去并購日本的企業”。
總體來說,對日本PE和VC來說,目前最佳的退出方式,仍是選擇在亞洲地區的股市IPO,或者被亞洲的公司并購,“這是最好的方式”。松井克成表示,非常希望中國內地股市能夠向外國投資者開放,“比如2年后,到那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公司帶到中國內地上市”。
而SIP(Strategic Investment Partners Inc)董事會主席兼CEO齊藤茂樹(Shigeki SAITOH)18日給本報記者的一份投資架構圖中,則給出了另外一種可在中國與日本之間跨境投資的路徑:
“我們可以在開曼群島注冊一個母基金,旗下可以通過控股公司投資于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項目,也可以跟中國內地的公司合作設立一個人民幣基金,再投資于中國內地的若干風險項目,而這些項目今后可以到深圳創業板上市完成退出,”齊藤茂樹解釋,作為項目的GP,可以設立在香港或者上海。比如,SIP就跟上海嘉裕投資管理有設立類似的合資基金。
香港的下一站,齊藤茂樹將到上海與其投資的內地公司CEO見面。
事實上,SBI集團的合資合伙人中,也已經有不少中資機構,如清華控股、北京大學BDJB集團、復旦大學、招商證券(600999)、中信銀行(601998)等等。
根據日方提供的資料介紹,SBI是日本SBI控股的全資子公司,投資業績卓著,擅長投資資訊科技、生物科技、清潔科技,目前管理風投基金19億美元。
松井克成告訴本報,SBI曾在2004年投資了3.16億日元于阿里巴巴,并在2007-2008年完成退出,投資回報率高達81%!
此外,該公司還曾投資過千橡互動、人人網、開心網以及貓撲等國內流行度較高的網站,此外還有手機游戲公司等,但具體投資額度及回報率情況不得而知。
東京海上投資董事及行政總裁中里隆之(Tokio Marine)也告訴本報記者,“我們已經投了中國的公司,有2個上海公司,1個北京公司,1個深圳公司,行業包括紡織、游戲等等。”
稅改激勵
對于投資者而言,投資日本企業的考慮因素之一,必然包括稅賦。
然而,日本公司稅率十分沉重。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ETI)提供的數據,2000年時,日本平均公司稅高達42%,而當時OECD國家僅為34%,韓國、臺灣、新加坡以及香港、泰國等亞洲地區則僅為28%;到2009年,日本公司稅降至41%,但相對OECD國家的26%以及其他亞洲地區的25%來說,仍然十分之高。
對比可以十分驚人。數據顯示,2006-08年,夏普的實際平均公司稅率為35.8%,佳能為38%,而韓國的三星則僅為15.7%,LG為19.2%。
因此,自上月開始,日本政府的2011財年稅務改革方案中,決定將其公司稅下調5%。
降低稅率是日本政府加大推廣日本企業的路徑之一,“與將公司稅降低5%的政策一起,改革之后,日本公司稅將降至28.5%”。METI稱,如果地方政府決定免除部分稅務的話,公司稅甚至可以降低至20.4%。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