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大戰烽煙再起 微博發飆人人成新媒體

2011-01-28 12:20:45      湯傳稷

  2010年是微博突飛猛進發展的一年,一些重要突發事件借助微博之力迅速傳播,微博已漸漸發展成為突發事件傳播的輿論中心。最近,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網絡運營商紛紛加大推廣微博的力度,爭奪網民用戶。微博從“微”不足道,到成為商業場上和輿論平臺上的“巨脖”,其中的“微妙”值得我們好好梳理一番。而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微博已經而且正在改變原有話語平臺的結構。

  網上微博大戰烽煙再起

  近日,記者在網上瀏覽時發現,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幾大門戶商業網站上,紛紛推出微博推介新頁面,吸引網民注冊、開通微博的招數也不盡相同。禁不住商家的誘惑,記者在幾個網站上分別注冊并開通了微博。一則140個字(網易上是163個字)的微博廣播信息,頗類似于手機短信,輸完之后點擊“發送”就發出去了。由此而來,有可能引起很多人的“圍觀”,如果被哪位人氣超旺的博主轉載了,那就更了不得了,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甚至上億的人看到自己隨手發出的信息。

  事實上,名人微博也正是網絡運營商搶占商機的重要工具,“搶人、搶地盤”的好戲正在激烈地上演。

  從2010年11月份開始,搜狐總裁張朝陽親自上陣拉人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趙本山、孫紅雷、李連杰、安以軒等好友在他的召喚下紛紛開通搜狐微博。

  而發揮名人效應更是新浪慣用技巧。2010年11月16日,新浪召開微博開發者大會。在大會上,新浪發布了針對開發者的一系列扶持策略,承諾其平臺將全面開放。同時宣布攜手五大頂級風投,正式啟動中國微博開發者創新基金。今年新年伊始,新浪微博計劃將進行一些商業化的嘗試,比如在廣告方面,新浪微博將于近期推出廣告自助系統,提供多元化的廣告模式。開發者通過自助系統申請微廣告組件,企業客戶根據一定的標準為開發者支付費用。在增值服務上,新浪將滿足用戶的一些收費服務的需求,比如音樂下載、網頁游戲等。

  而作為擁有龐大用戶群的騰訊自然也不示弱。面對新的市場競爭格局,騰訊加大了對微博的投入,也加大了推介微博的力度。2011年1月,騰訊稱“微博目前用戶數量超過8000萬”。而在2010年10月底,新浪曾宣布微博用戶數達5000萬。

  原本在微博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網易也沒閑著。“微博也將會是我們在2011年的重點,并將放在達人計劃上。”近日,盡管身處杭州忙于自己的養豬事業,但網易創始人兼CEO的丁磊還是抽空說了下新年的微博發展“攻略”,這足見網易對微博同樣重視。

  商業推手造就微博時代

  早在2009年8月,當記者第一次看到新浪網推出的微博業務時,曾經是那樣不屑一顧。記者當時曾在網上留言說:“所謂的微博,不過是一堆新增的網上垃圾而已。”

  與記者一樣,很多網民最初對微博也是不怎么理會。但商家們卻顯得很有耐心。記者注意到,在以后的日子里,網上經常會出現推介微博的文章,或是“某某名人或某某單位開通了微博”,“某某名人或某某單位通過微博干什么”,諸如此類的信息不斷地進入視線。

  不可否認的是,新浪發布的微博產品很快抓住了中國話語權最強的一批用戶:娛樂明星、企業高管、媒體人士。新浪當之無愧地成為微博領域的老大。相比較而言,騰訊在微博領域走了一段彎路。

  早在2007年中旬,騰訊就推出了后來被稱為“替代性微博產品”的微博網站“滔滔”,但最終無果。迫于新浪微博等微型博客的壓力,騰訊不得不對其微博業務的發展進行重新統籌規劃。2010年3月31日騰訊微博內測,同時發布集成了微博服務的客戶端QQ2010,騰訊挾億萬用戶卷土重來自然引發人們的關注。

  門戶巨頭對微博之戰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資源,在微博大戰愈演愈烈之時,各大門戶網站都在不斷提升自身微博產品的體驗性。

  網易雖是后來者,卻也自有其策略。網易的戰略規劃是要將網易已有的成熟而獨立的產品通過微博關聯起來,從而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與同類微博相比,網易微博的部分產品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部分產品則在同質化產品競爭中可以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目前,網易微博是四大門戶中唯一設置郵箱微博,并將郵箱微博與網易微博實施信息同步的網站。

  搜狐介入微博商戰雖晚,但也可謂馬不停蹄。去年,搜狐公司挑選了100多人組成核心團隊,另外在搜狐的每個內容部都匹配相應的微博組,自此整個搜狐微博團隊接近200人。張朝陽稱,將把微博地位提升到最高級。
[page]

  網民參與促成微博發飆

  作為媒體人士,記者注意到,像平頂山“天價過路費”和林州停止供暖等新聞事件,在微博上的評論非常多。尤其令人感到意外的是,2010年發生的許多熱點新聞事件,都是由微博最先“引爆”的。

  被稱為“女廁攻防戰”的微博直播,是2010年國內微博最吸引眼球、威力顯現最突出、影響最始料未及的事件。這就是后來轟動全國的宜黃強拆事件。

  微博的威力一次次得到驗證。一句“我爸是李剛”迅速傳遍全國,最初的消息來源竟是小小的微博。

  微博在2010年火爆是眾所周知與毋庸置疑的事,它成就了許多熱門事件與人物。2010年12月28日,中青在線法治頻道聯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天涯社區發布了年度微博事件及年度微博人物。

  2010年度十大微博事件分別是:1。“我爸是李剛”事件;2。江西宜黃強拆自焚事件;3。上海高層住宅大火事件;4。騰訊與360大戰事件;5。方舟子遇襲事件;6。唐駿學歷門事件;7。周立波與網民對罵事件;8。湖南常德搶尸直播事件;9。三條微博計費3900元惹爭議事件;10。微博傳金庸去世謠言事件。

  微博的威力來自網民的參與。據有關機構調研得到的數據,目前國內微博的用戶群中企業員工和學生居多,分別占比29%和17%。18~30歲的年輕用戶占了67%。63%的微博用戶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微博用戶中有近九成是博客用戶。37%的用戶認為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6%的用戶認為不太可信。96%的用戶表示會通過微博了解、發布對大事件、突發事件的情況和觀點。

  據有關調研機構統計,2010年底,中國互聯網微博累計活躍注冊賬戶數突破6500萬個。

  微博帶來新的話語空間

  北京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一份調研報告稱,微博改變了很多人的互聯網習慣,過去很多人上網首站是新聞。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使用在線調查公司SSI的在線樣本庫,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沈陽、西安、杭州8座城市共4306個微博用戶開展調查后發現,在使用微博之后,網民上網第一站首先登錄微博的比例達到將近20%,直逼即時通信工具和電子郵件的首選地位。

  本次調查還發現,七成以上的微博用戶,有意愿將微博作為獲取新聞的重要平臺,微博的媒體效應在進一步凸顯。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共有六成左右的用戶,明確表示微博上人們發布的新聞可以相信,其中50.7%的用戶表示可以相信,10.5%的表示非常相信。

  而有很多人認為,微博上更多是數以千萬用戶按照自己的意圖編寫的內容,何來客觀性?但是,事實上,微博的信息發布者在提供新聞線索的同時,發揮著信息傳播的第一道“守門人”功能。由于140個字符的限制,很多用戶在發布信息時會事先進行信息過濾,會考慮怎樣才能在簡短的篇幅內既能準確表達信息,又能引起轟動效應,這意味著用戶發布信息的同時已經進入信息編輯的篩選、修改和壓縮工序,同時,由于每個人在微博上都希望自己的內容會被人轉發或者關注,導致微博的內容本身就更加接近于真相。以微博客作為新聞線索可以迅速獲得真相信息和有用信息,這對于新聞傳播來說微博就有了更大的價值。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副總經理肖明超認為,目前,具有強烈的自媒體屬性的微博,在改變著公眾的媒體習慣和信息傳播的模式,并成為社會化媒體中最為即時性、用戶最活躍的信息傳播平臺。而使用微博的用戶也在不斷增加,微博逐漸向大眾化普及。如何對待、應用微博以及下一個最新的互聯網應用,已經對相關部門的決策、溝通、處置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