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種跡象來看,正在開啟的養老產業形態中,主角已經不是傳統概念中的養老院,而是帶有健康照顧性質的新型養老。
From all kinds of indications, which started the retirement industry was not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home, but a new type of health care of the retirement。
文 本刊記者 吳煒
時下,醫療、養護等健康產業正在成為商業新的藍海。據美國硅谷林富元先生的報道,這幾年來美國硅谷投資家們的新寵是“健康照顧業”。過去10年,美國資本家在健康照顧業的投資比例,從2000年的13%持續成長到現在維持于25% - 27%之間。2009年健康照顧業得到的投資,幾乎超過總投資額的30%。而養老產業,正是健康照顧業中的一種。
2010年12月初,位于河北燕郊、投資總額預期100億元的燕達國際健康城隆重開業;2010年12月27日,國內養老企業親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與萬科簽約,以管理入股,負責萬科地產項目中的養老公寓的運營。此外,武漢等地的一些養老社區也正在破土動工。養老產業,似已漁陽鼙鼓動地來,開始引發人們的關注。
養老產業風生水起
2010年12月25日,國內首單風投注資養老產業的交易在上海達成。摯信資本將投資1億元人民幣入股國內養老企業親和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進行養老產業的投資與運營。業內人士認為,這標志著養老產業的發展進入資本運作的時代。
2008年5月,親和源在上海投資了大型會員制養老社區。經過兩年的運營,截至2010年12月,親和源已經吸納了近千名老人作為會員。對于中國的養老市場,摯信資本合伙人李曙君表示,“養老產業還剛剛開始,我們這1億元資金進來只是拋磚引玉,對于目前中國的養老產業市場,一年投1000億也是可以容納的。”李曙君說。
無獨有偶,大約一周前的12月18日,在武漢市蔡甸區的“武漢·中國健康谷”,同濟健康社區、合眾人壽健康社區和武漢深鴻潤國際文化科技城三個大項目同時開工。其中,合眾人壽健康社區的投資方是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合眾人壽,投資總額高達100億元。這是保險資金進入養老地產開閘后的一次大手筆動作。在湖北,除了合眾人壽之外,泰康人壽、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已經對這一領域表示了興趣。去年3月,泰康人壽拿到保監會下發的首張投資養老社區的資格書,并在北京、上海、三亞拿地,布局全國養老地產產業。最大的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也計劃在河北廊坊籌建養老社區,項目總投資為1000億元。
從各種跡象來看,正在開啟的養老產業形態中,主角已經不是傳統概念中的養老院,而是帶有健康照顧性質的新型養老。
投資并開啟新型養老產業已經有了現實樣本。從北京天安門沿長安街向東車程30公里的三河市燕郊鎮,一座“燕達國際健康城”已拔地而起。據悉,該項目由總投資近100億元,涵蓋國際醫院、健康養護中心、醫學研究院、醫護培訓學院和會議中心5大板塊,主要為京津冀高端消費群體提供醫療、養老等健康服務。據稱,在產業模式方面燕達開創的是“醫、護、養”一體的健康養老新模式。
養老產業為何頗受關注?
人口老齡化是中國面臨的一大趨勢。以上海為例,目前上海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的21.6%,這一趨勢還在進一步加劇。養老服務的產業化是一條必由之路,亟待企業參與、資本推動。去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0/2011》顯示,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至2030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0年,社會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的階段。
“那么多的岳父岳母,家庭幾代人的人員結構,可能不是‘四二一’了,可能是‘八四二一’。目前這個很普遍的家庭結構造成了晚輩的壓力,而且現在的工作壓力也是越來越重。重孫輩就沒有時間照顧曾祖父那一代,讓他們的祖輩照顧也照顧不了。”燕達國際健康城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總經理田利劍表示。
而親和源董事長奚志勇則放言:在未來5年內中國養老產業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目前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到了65周歲,而70歲之后,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就會凸顯出來。
新型養老走的是什么路?
養老是每個民族和國家必須面對的問題。目前中國的養老方式,主要有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等。其養老模式始終存在一些缺陷。從根本上講,中國養老模式正從居家養老向社會化養老轉型,養老社會化必然促進養老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據稱,“親和源”采取了一種有別于中國傳統的居家養老以及機構養老的新型養老模式,它采取會員制的形式。會員卡分為永久卡和終身卡兩種。永久卡入會費約需75萬元左右,但年費不定,最高7萬元。而B卡是終身卡,入會費不定,依照大、中、小戶型而定,最高85萬元,但年費是一定的,約在3萬元左右。會員制的模式給客戶選擇提供了便利。
親和源的所有入住的老人都是以戶為單位,房間的布置也類似自己的住宅。與此同時,每個老人還配有一個管家,每間房間都裝有應急按鈕,只要打電話通知管家,就能在第一時間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親和源的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也著重考慮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如遍布社區的風雨回廊、防止老人滑倒的“無障礙”住宅細節設計、方便輪椅出入的寬敞的電梯間等都是適應老人起居特點的安排。臥室和浴室則安裝了紅外線感應裝置,既保證了老人的生活隱私,又便于值班人員監控老人的安全。此外,親和源還聯手國際一流的專業服務機構構建的高品質的養老服務平臺,向老人提供高品質的專業養老服務。例如,由美國著名的愛瑪客公司提供的物業管理服務;由法國索迪斯進行經營的社區配餐中心;由曙光醫院進行管理的社區護理醫院等等。奚志勇這樣定位自己的企業:“親和源整合海內外最優化資源配置,將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的優點融合為一體,有家的溫馨親切、私密自由,也有機構的貼心照料。”
而燕達國際健康城打的是一種醫護結合的整體的健康照顧牌。據該健康城的導游員小賈的介紹,該健康城的養護中心設置床位12000張,它背靠的三甲醫院燕達醫院則設置床位3000張,其中醫療床位2000張,康復床位1000張。所以整個健康城是以養護為主,醫療為輔。以三甲醫院為醫療后盾,有實質性的醫療保障,可以解決老年人看病的實際問題。田利劍認為他們的養護中心既專業又領先,“我們很多設施是全國第一,比如第一個引進天軌移位系統、第一個引進心電遙感監測系統、第一個將溫泉引入賓客房間、第一個用智能化座便器、第一個引氧氣入室(即直接插管吸氧,不用瓶子)。我們用的全部是護士,不是護工。”除了這些專業的醫療設置之外,在這個養護中心的設計中,還有溫泉游泳池、桑拿房、健身房、球館、棋牌室、心理咨詢室、理發室、中西餐廳、咖啡廳、酒吧、圖書館、銀行、郵局、超市、老年大學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養護中心附近,還建立了四所教堂和寺院等,為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的信仰者提供了禮拜或禱告場所。這個設計可能和他們的國際化思路有關。
現在燕達入住的人員還不是很多,但田利劍看起來還是很有信心。他為記者分析了一下市場的空白點:一直以來,我國的大型醫院、康復療養中心與老年養護中心呈分離狀態?;颊咴诰歪t的過程中無法獲得滿意的康復和療養,這就給了燕達這樣醫療和養護合二為一的機構提供了機會。而且,燕達健康城的地理區位,可以彌補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中心區由于醫院病床數量有限、高水平醫護人員人手不足、城市空氣質量不理想等缺點;又可以彌補郊區的康復療養中心缺乏高端醫療設備和專業醫療服務的不足。
風險和瓶頸依然存在
對于各路資本來說,養老產業、養老社區無疑打開了一扇投資的大門。但就目前現狀來看,養老產業還不能說已經形成氣候。養老產業的總體規模、服務和配套與歐美相比還有較大距離,更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行業標準和監管制度。
就消費觀念而言,養兒防老、居家養老是中國人傳統的觀念,目前很多人并不會選擇養老社區。另外,養老產業投資大、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具有一定的風險性。
不管企業還是機構,收支平衡或者盈利是其存在和擴張的基礎。這方面中國的養老產業先進入者還有一段路要走。
據了解,目前武漢市有養老床位3萬張,養老機構144家,其中129家是民辦??傮w而言,養老機構都處于保本、微利狀態,很多要靠民政部門的補貼才能維持運轉。
關于盈利問題,有不同的說法。奚志勇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親和源的發展方向是走養老服務這一塊。事實證明,我們創新的商業模式是盈利的。”有一次他反問:“我們不盈利,風投能進來嗎?”
對盈利問題,燕達的田利劍這邊則是淡化處理。他說,其實養老產業是非盈利機構。即使是在國外,它也不是完全用來盈利的,在國外,有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養老的經費也不成問題,養老機構的運行有的還得到一些社會基金的支持。但現在中國的情況還不到那一步。燕達在用地審批等環節,還是按照商業用途來審批的。至于燕達養護中心的入住人的一般養護以及看病、吃藥和公費醫療如何對接等,還需要進一步磨合溝通。
但不管怎么說,辦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經濟賬是不能不算的。田利劍稱,在燕達的養護中心,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人,一個人每個月開銷不到3700元,包括吃住,不包括用藥;不能自理,需要24小時照顧的人一個人一個床位大概在8000元左右。這里的超市和餐廳的收費也不高,只是作為配套設施而設立,并不是為了盈利。聽了這些,記者的直觀感受是燕達的收費不算特別高。如果達不到一定的規模效應,燕達健康城恐怕不容易達到收支平衡。
現在三甲醫院的人員的聘請還在進行中,這筆費用估計也不少。此外,筆者觀察,由于燕達健康城所圈的一塊地基本是平地,除了一條人工河外,自然風景還不是很理想。目前的綠化,以及室外環境的美化,恐怕還是需要一些投入——總的來說,資金量不是個小數目。河北三河燕達實業集團在這個項目上,一期工程投資了近70億元,加上二期,預計投資100億元。如果一直持續地投入和緩慢地產出,確實會考驗資方的勇氣和耐力。
不管怎么說,養老產業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被人們認識到。而據預測,203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達2.48億,2050年將達4.37億,屆時老年人口的比重將達到總人口的31.2%,也就是說每3到4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個是老年人。如果龐大的人群預示著養老產業潛伏著巨大的商機,各投資方在理性規劃并把握好節奏的情況下,應該可以在這片龐大的藍海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