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國企業2011大趨勢

2011-02-16 13:03:02      挖貝網

  中國企業2011大趨勢

  2011年,許多企業開始著手建立一種更可持續的穩健的業務增長模式,追求愿景更為清晰,對主業更為專注,對創新的追求更為實際,對內功的修煉更為倚重,對機會的追逐更為謹慎

  文/胡遲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擺脫國際金融危機陰影后走上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之年??偟膩砜?,外部發展環境略好于2010年,經濟增長預計在9%左右,仍處增長率的高位區間。而成本持續上升和通貨膨脹再起,是預測企業2011年走勢及企業謀劃2011年發展規劃時必須認真考慮的背景因素。

  企業是推動經濟轉型的主體,面對成本上升、通脹再起的壓力以及轉變發展方式的客觀要求,2011年的經營走勢既會保持前一階段特征的連續性,也將呈現出四個新的典型特點。

  “快公司”向“穩公司”轉型

  在經濟周期、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下,2011年的經濟增長預計會繼續回落。與此相對應,企業的擴張步伐也會有所放緩。據《2010・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報告》,關于2011年的GDP增長,74.1%的企業經營者預計在9%以上,平均預測值為9.8%,低于對2010年的預測值。接受調查的許多企業家對2011年的企業經營也表示了謹慎樂觀的態度,透露要根據2011年的宏觀經濟態勢安排經營。

  企業擴張放緩的趨勢在大企業中更為明顯。從2010中國500強企業的表現看,中國大企業的規模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但增速比前幾年明顯降低。2010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為2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27%,這是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增長幅度首次低于10%。大企業增長趨慢的勢頭勢必會傳遞影響2011年的企業發展步伐。當然,許多企業在調整發展速度的同時也尋求質量的提升,他們開始著手建立一種更可持續的穩健的業務增長模式,追求愿景更為清晰,對主業更為專注,對創新的追求更為實際,對內功的修煉更為倚重,對機會的追逐更為謹慎,實現公司從“快公司”向“穩公司”轉型。

  國企、民企共同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體制、法律法規逐步成熟完善,從所有制角度看,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并駕齊驅、比翼雙飛的局面已經大體實現。2011年,這種共贏發展的格局可以說更為明顯。

  國企保持發展勢頭。在經過長期的改革“陣痛”后,國有企業成功地收縮了經營戰線,優化了治理結構,提升了管理水平。以央企為代表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實現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分析稱央企去年利潤有可能突破萬億大關。調查也顯示,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對下一階段的經營發展信心強于民營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目前用工“增加”的比“減少”的多20.9個百分點,要高于其他類型企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企從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及十大產業振興中獲益最大,這些因素都會增強發展后勁。因此,國有企業定會在2011年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民企發展更進一步。與往年一樣,2010中國企業500強的經濟效益與效率在所有制結構上繼續呈現民營企業領先的格局。民企對去年經濟的企穩起到了重要作用。當然,相對已經積累的民間資本巨大的潛力而言,目前的投資水平還大有上升空間。去年5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36條”)。與以往的該類文件具有一致性,“新36條”將政策重心放在解決民間投資面臨的市場準入障礙方面,旨在為民間資本營造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以有效促進民營企業的健康成長。相信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民營企業在2011年會有一個優于2010年的增長幅度。

  更多企業試水新興

  當前,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經之路。從產業角度看,更多企業會因看好新興產業的前景和商機而選擇進入,雖然這一過程并不是2011年才開始的。從資本市場看,近兩年已出現了市場資金向新興產業聚集的趨勢。有資料顯示,2010年僅創投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額就高達50億美元左右。有機構預測,未來5年將會有10萬億投資進入新興產業。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產業調整轉型升級”課題組測算數據顯示,未來3年新能源產業產值可望達到4000億元;2015年環保產業產值可達2萬億元,信息網絡及應用市場規模至少達到數萬億元,數字電視終端和服務未來6年累計可帶動近兩萬億元的產值。2011年顯然是企業進入新興產業的關鍵年份,會表現兩大特點。

  找準投資方向。企業的規模再大,其資源也是有限的。因此,企業在進入新興產業時,一定會(也應該)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資源稟賦與相關的產業路徑,找準投資方向與行業制高點,加快淘汰落后產業類型,提高產業競爭力,防止重復建設。

  帶動傳統產業。許多進入新興產業的企業均是多元化經營。因此,在進入新興產業時必將力爭實現新興、傳統產業的良性互動與相互促進,以新興產業帶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這種新興產業的正溢出效應與投資方向有關。應當說,只有當新興產業的投資與發展是沿著傳統產業相關聯的方向進行時,才會有切實的帶動效應。

  兼并重組、整合調整并重

  兼并重組一直是中國企業加速擴張的主要手段,但經過長期高速成長后,許多企業也在進行兼并擴張后的整合調整。因此,2011年是中國企業兼并重組與整合調整并重的年份。

  2010年,鋼鐵、汽車、煤炭、水泥、有色金屬等行業發生了多起重要的兼并收購案例,這一態勢在2011年間還會繼續下去。

  從國際比較看,我國的工業化尚未完成,大部分企業和國際同行比較規模普遍偏小,不能發揮規模經濟效益,產業集中度還較低,這是導致我國工業產品成本偏高、缺乏價格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繼續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同時,根據國資委有關人士的表態,“十二五”期間,央企數量將減少至30-50家。從以往的經驗看,央企的兼并重組勢必對國內企業的兼并收購活動產生重要影響。此外,政府一直在大力促進企業的兼并重組,國務院于2010年9月發布了《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

  從企業提高競爭力、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看,僅僅做大規模遠遠不夠,整合調整也是企業發展所必需的。許多國內企業已認識到這一點,它們基于兩個理由特別注重后期的整合。首先,許多統計表明,大部分并購最終都歸于失敗,并購成功的案例中,只有20%運作比較穩定,80%不太好。與發達國家的兼并重組和行業集中局面是長期歷史演變的結果相比,我們目前的兼并重組時間很短。注重后期的整合,對達到既定的目標,實現預期的效能,就更為重要。其次,與歐美國家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過早地染上了“大企業病”,不少進入中國制造業500強的企業也未能幸免。以電子信息制造業為例,長虹、科龍、聯想等都無不是受到“大企業病”的困擾。因此,許多大企業在規模擴張的同時,紛紛順應組織結構發展的趨勢,推行扁平化變革,減少管理層次和管理費用,提高信息溝通的效率,增強高層的控制能力。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