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同質化經營,導致第三方支付企業價格戰升級,爭相下調手續費,更有甚者使用非常規的競爭手段以爭奪更多市場份額,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平臺涉黃涉毒涉賭案件頻出。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企業必須打破同質化魔咒,將目光轉向產品創新和增值服務
“宅經濟”的興起,使得網絡購物、網絡繳費成為一種時尚。不出家門,萬事搞定。而宅男宅女們對網絡銀行和支付寶、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更是非常熟悉。
但遺憾的是,近年來,圍繞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盜卡、網絡釣魚、詐騙、涉黃涉毒涉賭案件層出不窮,國內各大第三方支付平臺幾乎無一幸免。造成這一亂相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三方支付行業整體的利潤率非常稀薄,相當一部分企業在負利潤的境況下經營。而參與淫穢或賭博網站的資金支付,卻可以獲得可觀的利潤。
經營困境
根據業內人士的介紹:“第三方支付企業成熟的盈利模式是賺取手續費率差——收取商家的手續費和其向銀行支付的手續費差。”也即是,當一位消費者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向商戶支付了1000元,那么第三方支付企業收取商戶1%手續費,但其向銀行只需支付0.6%,那么這0.4%的手續費就是第三方支付的收入。
正如曹飛所講,目前中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盈利模式,向商家收取服務費是一個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另一個來源就是與企業用戶的利潤分成。目前第三方支付企業服務費的收取比例,與匯款以及跨行取款的收費比例相當,大約在3% ̄5%。
但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卻并不樂觀,綜合央行的統計數據,目前中國300多家支付公司中,除了背靠淘寶的支付寶、有騰訊平臺作為強大后盾的財付通等排名比較靠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還有幾家進入較早且已形成一定口碑的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如快錢等已經實現盈利,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多“活得并不輕松”。
《經濟觀察報》曾援引上海一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高層的說法,“自從阿里系的支付寶和騰訊的財付通推出,并實行免費政策后,原有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利潤就急劇下滑。而此前,第三方支付領域的企業可以保證1% ̄2%的利潤率,現在整個行業卻處于零利潤,甚至是負利潤的狀態。”
2005年6月之前,是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企業發展的蜜月期,當時從事第三方電子支付的企業在10家左右,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銀聯電子支付、上海環訊、北京首信、IPAY和網銀在線等。其時大部分公司還處于一個相對公平且利潤率可觀的競爭環境中,商戶與支付企業之間最后的利潤分成大致在1% ̄2%。
但隨著“宅經濟”和電子商務的迅速興起,支付寶、財付通等多家國內外第三方電子支付企業進入市場,并推出了免費,甚至“倒貼”的服務,使得整個行業處于“價格苦戰”之中。為了搶占市場,第三方支付企業紛紛采取降低交易手續費的策略,有些企業甚至不惜零利潤或者負利潤去吸引商戶。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第三方支付公司有著廣袤的市場可以分食,但本應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而不斷壯大的這些企業,卻被價格戰爭所拖累。
2006年初,首信集團將其電子支付平臺“易支付”以250萬美元賣給香港公司PayEase,被媒體稱為中國國內電子支付企業洗牌的開始。2006年3月,YeePay又并購了西部支付。
面對市場的競爭亂相,人民銀行坐不住了。從2010年9月1日起,央行規定第三方支付企業必須遵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營運。按照《辦法》規定,支付機構實繳貨幣資本與客戶備付金日均余額的比例,不得低于10%,備付金所有權不屬于支付公司,不得私自動用,同時利息收入也不屬于支付公司。
《辦法》發布之后,媒體和業內人士紛紛發聲,他們認為,上述規定對本來就很稀薄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利潤空間具有普遍的“殺傷力”,這一規定可能會讓第三方支付企業集體陷入困境。
《辦法》出臺之前,第三方支付企業除了可以有一個托管行外,在其他銀行還有很多過渡賬戶,用來接收在途資金,這就使得支付企業在每個銀行都有沉淀資金,也可以得到各家銀行的優惠結算費率。如今,第三方支付機構只能選擇一家商業銀行作為備付金存管銀行,此舉雖然方便央行監管,卻可能會給第三方支付企業帶來損失。
某些企業沒有了大量的沉淀資金以及利息收入,就只能依賴手續費率差,經營難度顯然會加大。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消費者付款時還是會使用多家銀行的資金賬戶,而第三方支付企業只有一個托管行,這就要求第三方支付企業在不同的銀行賬戶之間進行結算,也會增加支付企業的交易成本,并且影響效率。
[page]
競爭亂相
其實,《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出臺不單單針對第三方支付資金的監管,近年來,圍繞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盜卡、網絡釣魚、詐騙、涉黃涉毒涉賭案件層出不窮,國內各家第三方支付平臺幾乎無一幸免。
由于行業利潤率不高,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開始轉向淫穢和賭博等網站獲取收益。
2008年6月歐洲杯足球賽期間,第三方支付平臺“易寶支付”、“環訊支付”等先后被曝為網絡賭球提供資金流轉服務;2009年9月,第三方支付平臺“深圳NPS”為上百家境外淫穢網站和賭博網站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的消息曝光,該公司70%以上收入來自于非法網站的業務提成;2010年4月,在江蘇偵破的“明”網站賭博案,犯罪嫌疑人通過“易寶”、“匯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為參賭人員結算賭資,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有5萬多人提款1.3億多元;2010年5月,在湖北警方通報的一起“裸聊”案件中,第三方支付平臺“易寶”為黃色網站提供支付服務并收取傭金;2010年6月,河北省破獲近億元網絡賭博大案。警方披露:參賭人員和賭博公司的資金流轉,大多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的。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一處副處長徐永說,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成為網絡賭博中賭資流轉的一個主要渠道,說得嚴重些,是狼狽為奸、為虎作倀。
風投救命
2005年第三方支付企業開始陷入價格戰,促使這些企業開始將目光鎖定風險投資。而由于電子支付行業的迅速崛起,風險投資也樂于投資于第三方支付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使第三方支付企業有了充裕的資金鏈。
2005年基于Email和手機號的網上收付費平臺,快錢宣布獲得硅谷Doll資本管理公司(Doll Capital Management)和半島資本公司的風險投資;專注于手機支付的捷銀宣布獲得金融投資公司RRE的風險投資;拉卡拉獲得100萬美元風險投資。
而當時,這些企業有的尚未盈利,有的利潤率開始下滑,風投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救命稻草”。
之后,雖然第三方支付企業利潤的降低,無形中抑制了潛在的進入者,但行業的高增長又吸引了大量的風險投資。而最重要的因素是即將出臺的相關法規設置了較高的入市門檻,使得電子支付行業不再是“短平快”的項目,只有規范運作、規范經營才能生存下去。這將會對整個行業的正常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0-2011年中國網上支付行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行業的交易規模達到3537億元,環比上漲32.6%,同比上漲129.4%。
艾瑞咨詢分析認為,2010年四季度中國第三方網上支付交易規模的快速增長,主要受以下兩方面因素的影響:第一,2010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低調公布了受理的1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關于《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申請,這也意味著行業監管層面對于《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實行進入實質操作階段。第二,在政府監管政策逐漸明朗的預期下,行業領先的支付企業,如支付寶、財付通和快錢等,紛紛拓展自身業務領域,通過開放支付服務平臺,以及將第三方支付服務與更多行業應用進行緊密結合等方式,不斷拓展對外圍業務的覆蓋。在2010年第四季度,應用服務領域拓展和深耕所起到的對行業規模的促進效果,得到了顯現。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0年風投更是大手筆投入。
聯想投資聯合中金在2010年指紋支付運營商立佰趣的第二輪融資中,擲出了5億人民幣。這一投資能夠說明第三方電子支付行業并沒有陷入惡性競爭且蒸蒸日上的證據,就是立佰趣尚未盈利。聯想投資和中金認為,以指紋支付為核心的個人安全身份識別系統,有望被應用于各類支付、精準營銷產品中。
商業銀行覬覦
不光是行業競爭,在看到了電子商務市場的巨大蛋糕時,財大氣粗的商業銀行也加入了戰局。
將于2011年建成的第二代支付系統將實現網上銀行跨行支付清算、支持新興支付服務組織接入、跨境人民幣結算等諸多功能。用戶將可以通過任意一家接入二代系統的商業銀行網銀,將資金在各銀行之間自由快捷地轉入轉出,真正實現資金自由流通。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將可實現各商業銀行網銀系統的互聯互通,為網上簽約、跨行網銀支付、跨行賬戶查詢等提供基礎設施支持。
顯然,第二代支付系統將規范以及優化國內支付基礎設施與環境,給國內在線支付的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
這樣好的一個發展機遇,嗅覺靈敏的各大銀行自然不會放過,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等都已經在網上電子支付領域投入了大規模資金。同時,央行還核準了15家外資銀行在中國開辦網上銀行。與此同時,中國銀聯旗下銀聯電子支付也開始發力第三方支付。
如此一來,未來日益激烈的競爭更使得第三方支付既有的盈利模式面臨巨大挑戰。
尋找突破口
第三方支付企業由于同質化經營,導致價格戰升級,爭相下調手續費,使用非常規的競爭手段以爭奪更多市場份額,忽視了產品創新和增值服務,進一步擠壓了支付市場有限的盈利空間。這使得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幾乎沒有持續的盈利能力,更談不上為用戶提供持續、穩定、安全的服務。
而且,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支付方式已經超越了網上支付的限制,可以有多種支付渠道,如銀行的網銀、電話支付、移動手機支付等。雖然移動支付和電話支付所占比例僅為3%,但由于在物聯網概念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捷電子產品層出不窮,可以預見,未來電子支付的發展趨勢是多樣化的。
這樣的競爭壓力,逼迫第三方支付企業尋求產品創新。比如浙江連連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就開始投資手機支付這一商業模式,并吸引到美國NEA、新加坡淡馬錫、Merrill Lynch(美林)、北極光、橡樹資本等知名風投,陸續投入近8000萬美元。
老牌的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快錢,也將利潤率鎖定在“行業應用”上。目前,快錢創新的電子支付清結算方案業已覆蓋包括航空、保險、電子商務、教育、服裝、美容在內的近20個行業??戾XCEO關國光對《環球財經》記者表示,傳統商業銀行標準化支付清算服務在資金處理效率、信息流整合及個性化服務上略顯不足,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正是在此中謀求自己的生存空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