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滇國與我們漸行漸遠。今天,依舊是在這片兩湖相依的土地上,改革開放讓這片古老神奇的熱土迸發出澎湃活力。讓江川人的日子好過起來、富裕起來。
就在人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之際,一條撫仙湖呈現藍藻、撫仙湖水質下降的消息,讓江川的干部群眾坐不住了。
走一條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破天荒地擺在了江川乃至于玉溪市干部群眾面前。
縱觀國際國內,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化走過了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通過掠奪甚至破壞資源,實現了快速發展,結果付出了更為昂貴的代價來恢復生態環境。國內的發展過程,也是有深刻教訓的。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有些地方忽視保護生態,生態環境惡化,導致自然災害頻發,人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環境惡化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危害公眾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能否把“生態”作為立市之本、立縣之本?在玉溪、在江川展開了一場大討論。走綠色發展道路,形成了共識。生態立市、生態立縣的戰略被確立起來。
這是一種全新的發展觀念。生態立市、生態立縣就是以生態價值為支撐點,拓展經濟社會發展的更大領域和空間,謀劃城市化和優勢產業發展的新布局。生態立市、生態立縣包括城市建設,涵蓋工業、農業等方面;既有生態保護的任務,又有生態治理的工作。通過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良好的“雙贏”。
實施生態立市、生態立縣戰略,是現代經濟和現代城市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基本戰略。只有實現生態與經濟優化組合,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城市,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永續生存。
發展是硬道理,如何發展?人們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二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環保和社會發展??偨Y國際國內經驗教訓,玉溪、江川的干部群眾認識到,不能再走別人走過的彎路,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不能為謀取眼前的利益而損壞子孫后代的幸福。
“歷史只允許我們走第二條路。生態立市,圍繞生態建產業,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城市,這是玉溪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庇裣形瘯浛紫楦f。
“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玉溪的進程中,我們要堅持‘生態立市’不動搖,全力實施市委確立的發展戰略,使我們玉溪、江川成為一個美麗和諧的地方,成為人們安居樂業的理想家園?!苯h委書記張延明充滿信心的表示。
在玉溪,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發展經濟的最終落腳點是人;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城市,創造美好的人居環境,核心是人,目的是人。堅持生態立市,就是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線,以生態城市建設為載體,著力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如今,綠色、和諧、健康等全新的理念正走進百姓生活,環境意識日益深入人心。生態良好,對老百姓來說,意味著能喝上干凈的水、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等,能從這些生活質量提高的細節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建設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處理好經濟建設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利益構成危害。生態立市,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市委、市政府確立了“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就是下決心用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為子孫后代打造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的玉溪。
在江川,人們表達出了自己全新的生態文明價值觀,提出江川縣最重要的資源是自然環境,最大的優勢是自然環境,保護環境就是增強發展后勁,保護“兩湖”就是江川縣發展的頭等大事,一切開發建設必須服從服務于“兩湖”生態保護,把發展生態產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經濟發展道路,做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把保護兩湖的過程變為促進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過程,著力構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環境和諧統一、協調發展的新型生態文明社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