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者的撲克》連載:股票市場零和嗎

2011-03-28 07:45:21      扁蟲魚

  ChinaVenture注:《投機者的撲克(操盤18年手記)》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扁蟲魚。

  本書記錄了一段經歷;它梳理了一套交易系統;它是作者過去失敗、成功的總結。如果說交易直指人性,那這本書直面交易,也就直面了人性。

  作者在講他自己的故事,故事有點跌宕,充滿了欲望與抗爭——某次盈利的喜悅是更大虧損的伏筆,而堅守正確又需要擔負怎樣的痛苦與忍耐。

  ChinaVenture從2011年3月26日開始對本書部分章節進行轉載。

   上一篇:

  《投機者的撲克》連載:大眾總是錯誤的

  從傳統意義上講,上市公司確實在創造利潤,但股票市場是否能夠超越零和還必須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 經濟環境是否向好,企業的盈利逐步遞增。 社會中的優質企業是否大都進入股市。 企業向市場的資金供給能夠大于向市場的索取。

  企業有效益是必然的,但必須注意,我們的股票都是溢價買來的,其中所含的市盈率就代表 該企業每年賺取同等的利潤并全部分紅,你收回本金所需要等待的年限。20倍就是20年,50倍也許就是一輩子。而這還剛剛是還本,請別忘記資金是有時間成本的。所以除非企業能有超常的增長,否則你的小股東身份只能為你帶來一種整存零取的效果。

  好企業就應該上市嗎?

  企業向好需要整個經濟大環境向好,這也是股市與經濟密切相關的原因。但在一個經濟向好的環境中,必然還分優質企業與劣質企業,那么這個市場是否讓更多的優質企業進來呢?這并不樂觀。我們的上市公司不好嗎?真正優秀的公司一定會上市嗎?讓我們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一家優秀企業的所有者,每年賺進大把的利潤,留存資金已能滿足生產發展需要,你會讓這樣一家公司上市嗎?上市意味著嚴密的監管、嚴格的財務報表、大批需要調整的數字、必須披露的商業秘密、一大筆中介費,以及把經營者推到苛刻媒體的聚光燈下 獲得的只是再融資的能力,其實質就是你可以用市價向市場稀釋你的股權比例,即套現。

  華為上市了嗎?中國煙草集團為什么不整體上市?中國股市的大部分上市企業主要來自何方呢?請參見建設中國證券市場的最初定位:推進國有企業體制改革,解決國有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句話:幫國有企業疏困解乏。

  那些生產資金短缺、離退休職工負擔沉重、產業升級水平落后,還有那些欠了銀行一大堆錢,銀行都不敢借錢給它們的國有企業,被優先照顧上市,以便給它們最后一次輸血的機會。所以很多上市公司融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歸還銀行貸款。你的錢變成生產創新的資本了嗎?恐怕很大部分成為拆東墻補西墻的磚瓦了。當年我所在的炒股室里,許多人都是上市公司員工(因為職工股上市而變成股民),由于了解內情,所以競相拋掉自家公司的股票,大家易股而持,這成為市場中公開的笑話,而不好笑的也許是不曾親眼所見的丑陋吧。

  從社會整體效益來講,上市也許還算一個方案,但對于身處其中的股民,對于期盼著天上掉下個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者來說,則可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鎖鏈。

  中國股市能出現自己的微軟、英特爾嗎?

  相信一定會有的,但必須存在那些把創業當成夢想,把夢想能變成現實,并把現實堅持到底的人物??上?,現實的浮夸也許讓馬云都有些迷失吧。在中國更多的是把股票市場當做垃圾場,是傾倒,是索取,是哄騙和厚顏無恥。改變也許正在進行,但基調早已確定。

  上市企業究竟是向市場供給了還是索取了?讀者可以從中國股市報告和資金獲取中獲得答案。

  中國股市報告

  平衡。股市的實際運行情況最終是資金的平衡,那么實際狀況究竟如何呢?以歷史最好的2007年為例,我查了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年鑒,僅以此為例。

  中國股市2007年資金消耗情況如下:

  年度IPO 6 700億元×2 13 400億元(開盤價相對于發行價平均翻倍)

  企業再融資 ? (沒查到,但增發、配股有多少,大家還有些印象吧)

  印花稅 1 140億元(歸入國庫)

  券商傭金 570億元(養活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解決國有股問題,2007年的新發行股票比例及
[page] 配股比例都是歷史上很低的(例如,2007年新上市股票僅28只,而從1993年認購證發行后的年均新上市股票數是56只),這樣的好時光以后恐怕很難再現了。

  負和的股票市場

  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中779家公司做出現金分配,比例占所有上市公司的50 8%。上市公司分紅總和為2 831億元,平均利潤分派率為29 84%,股東分紅收益率向上踮踮腳勉強接近1%。注意:即使這2 831億元分紅,也不是市場完全能得到的,它必須被再扣一次稅。

  這就是我們的2007年,中國股市迄今為止表現最好的一年,讓眾多股民念念不忘的一年,這也是歷史上中國上市公司分紅額最高的一年,比2006年增長了整整112%,也就是說,2006年的所有分紅僅為1 330億元。

  如何評價上市公司年度分紅額?一位資深炒手給了我一個近似的答案:基本上,企業分紅剛剛能抵掉股市中的稅收和傭金,也就是我們繳納的手續費。好年份多一點,壞年份遠遠不夠。所以單純從資金平衡角度來觀察,我們目前的股票市場甚至還夠不上零和市場,而是一個標準的負和市場。這就是我們生存的市場現狀,殘酷而真實!

  在這個負和市場中還包括:“神秘大資金”出手一次,賺走多少?券商自營、大鱷魚(非公眾基金)坐莊坐掉多少?超級大戶、信息靈通人士分羹分掉多少?市場高手用力挖,挖掉多少?而彌補以上所有的不足就靠大家了!

  由此看來,我們優秀的上市公司并沒有為散戶每年帶來更多的新鮮血液,相反,是股民們一年又一年的辛勤哺育,養活了這個市場,包括這個市場中無數的蛀蟲與猛獸。

  機構平均散戶占有率

  市場中所有散戶數量除以所有機構數,得出平均每家機構對應的散戶數,稱為機構平均散戶占有率。這是一家權威研究機構報告中的核心數據,這個帶著嘲諷卻又非常有效的統計數據,總能提前做出一項非常有效的預判:當年機構大戶的生存環境好不好。

  平均單個機構占散戶的比率決定了機構的生存環境,這說明了什么:你以為自己不是羊,卻早有睥睨者把你作為羊計算進去了,而且事實總還是湊巧認可。

  當年那個“萬國證券證券王國”的招牌為何如此炫目?只不過因為成為羊群中最早混進的那幾只狼,因緣時勢造成的強大卻讓某些人找不到北,目空一切,終于在327國債期貨事件中被一群新出爐的小老虎掀翻在地?;⒗侵疇?,結局我們并不關心,但認不清“前有狼,后有虎”的形勢,那“罪該萬死”已是必然了。

  當然,從經濟學與企業經營的角度看,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分紅利也是可以的,只要將留存利潤用于發展生產,且產生的效益大于市場平均融資成本時,那么這就是有利于企業成長的,對股東的長遠利益也是正面的。所以單純從市場資金總平衡的角度分析,還有個缺陷,即會忽略長期價值投資的價值。長期價值投資能否帶領大眾走出“大眾總會虧損”這個怪圈呢?

   相關鏈接:

  《投機者的撲克》系列連載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