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元素將是未來互聯網中最重要的東西,這是我和扎克伯格關于社交網絡的最大共識。”米爾納不僅借此打動了扎克伯格,還打動了社交游戲公司Zynga的創始人馬克·平克斯和地方團購折扣公司Groupon的安德魯·梅森。企業家們喜歡那些真正了解他們事業的專家型投資人,而米爾納對于社交類互聯網公司的洞見毋庸置疑
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是誰?在Facebook崛起之前,恐怕很少有人能夠回答出這個問題,但在Facebook屢創互聯網公司估值神話的同時,作為最早敲開Facebook大門的俄羅斯天使投資人,米爾納也成為了創投界的一個“奇跡”。
米爾納自2009年5月開始,陸續斥資8億美元購買Facebook的股權,隨著該公司估值瘋狂飆升至800億美元,他持有的10%左右的Facebook股權賬面價值上升至80億美元,為他帶來了10倍收益。
繼Facebook之后,社交游戲公司Zynga及地方團購折扣公司Groupon等在社交類互聯網舞臺上大紅大紫的公司悉數成為米爾納的囊中之物,如今的米爾納儼然成為硅谷投資圈中最亮的一顆明星。
“扎克伯格定律”
許多人好奇,這個遠在莫斯科的投資人究竟擁有怎樣一把特制鑰匙,得以打開通往Facebook這個“禁閉天堂”的大門?因為即便是在創業初期,Facebook也不缺乏著名投資者的青睞。
米爾納沒有什么訣竅,但他對未來社交類互聯網公司發展的看法與Facebook的管理者們幾乎一致,憑這一點便足以博得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的歡心,這也就是后來廣為流傳的“扎克伯格定律”。
“每隔12至18個月,人們在互聯網上分享的信息便翻一倍。將來人們會越過谷歌這樣的通用搜索引擎,依靠社交網絡上的朋友獲取信息、作出決策。只要用戶選擇、搭建好自己的社交網絡,它將負責過濾一切。”米爾納深信社交網絡這一產業將改變世界,“社交元素將是未來互聯網中最重要的東西,這是我和扎克伯格關于社交網絡的最大共識。”
在米爾納看來,互聯網領域一直以來都存在一家公司占絕對主導地位的趨勢,而Facebook就將是英語社交網絡領域的主導企業。
米爾納不是一時走運,他對互聯網行業的熱情以及對社交網絡的深刻理解,經歷了近10年的磨煉。
1999年,摩根士丹利的明星分析師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撰寫的一份關于歐洲互聯網崛起的報告讓米爾納看到互聯網的機會,這是米爾納關注互聯網的一個開始。2001年,米爾納收購了Mail.ru公司,隨后以這個公司為平臺參與了眾多科技企業的收購行動,并最終將Mail.ru打造成一個互聯網實業公司。
Mail.ru是集新聞門戶、電郵、游戲等于一體的實業公司,占有俄羅斯全國互聯網總流量的70%。Mail.ru網站去年在英國上市,市值目前超過80億美元。
米爾納對行業的真正了解可能正是源于Mail.ru公司的運作。“我和其他投資者不一樣的地方是,除了投資,我同時還是企業家。就像中國的馬化騰(專欄)和馬云(專欄),我也創建過自己的實業公司。”米爾納這樣解釋自己。
2005年,米爾納正式創辦俄羅斯數字天空技術投資集團(Digital Sky Technology Global,下稱“DST”),在投資Facebook之前,DST總共投資了四家社交網站。“我們在該領域很有經驗,能深刻剖析這些社交網站的實力,包括其盈利能力。我們認為,這些經驗和分析同樣適用于Facebook。”
米爾納不僅打動了扎克伯格,同樣打動了Zynga的創始人馬克·平克斯(Mark Pincus)和Groupon的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企業家們喜歡那些真正了解他們事業的專家型投資人,而米爾納對于社交類互聯網公司的洞見毋庸置疑。
[page]
晚期投資
有人說,扎克伯格與米爾納的組合正悄悄改變整個行業。扎克伯格改變的是互聯網的模式,而米爾納改變的則是硅谷的投資方式。
與傳統創投的投資方式不同,米爾納不愿意與競爭對手比拼在初創企業中識別未來之星的眼光,他更喜歡投資那些已經成為或者即將成為行業領頭羊的新興互聯網公司,或者是有潛力成為行業領頭羊的企業。換句話說,那些已確立地位并處于創業后期、擁有規模巨大而又增長迅速的市場及數百萬用戶、財務穩固的互聯網初創公司才是他的獵物。米爾納將這種投資方法稱為“晚期投資”(late-stage investment)。
米爾納的單筆投資一般都在1億美元以上,因此他往往比較謹慎。在投資一家公司之前,至少要花費一年時間進行研究,而且在采取行動之前要考慮10~20個投資因素。
除此之外,在米爾納的視野中,他投資的每一個公司都至少能引領全行業5年、10年甚至15年的潮流。因此,不同于那些趕在上市前夕進入、然后很快退出獲利的傳統晚期投資,DST愿意將投資回報周期拉得很長。他甚至幫助公司延緩上市,讓仍處高速發展時期的公司能專注于產品和增長。
米爾納持有這樣一個觀點,讓初創型的公司上市會給企業本身帶來很多干擾。不僅上市過程中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投行、投資者商談,上市后也要面臨財務數據公開、財務表現壓力和各種審查,對于很多公司來說并不合時宜。
米爾納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他的資金進入公司之后,他并不要求擁有董事會席位、優先股、特別投票權以及任何能影響公司重大決策的權力。“放棄董事會席位反而更可以放手投資各種有潛力的公司。”米爾納這樣解釋他的方式。
新目標浮出水面
至今仍保持不敗戰績的米爾納正在物色新的投資機會,但現在的DST公司角色已經發生了轉變,許多互聯網公司反過來想敲開DST的大門。
根據最新的報道,米爾納旗下名為DST Global 2的投資基金已經成立,而他目前對中國的興趣升溫。據俄羅斯《新聞報》報道,米爾納已向中國最大的在線零售商之一京東投資“數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很可能是5億美元。
京東商城被認為是DST在中國的第一個投資案,但并非是第一家與DST發生關系的中國公司。此前米爾納曾投資李開復(微博 專欄)的創新工場,騰訊也曾在2010年3月斥資3億美元收購了Mail.ru大約8%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米爾納的“晚期投資”策略也并非一成不變。今年1月,米爾納與高科技超級天使投資者羅恩·康威(Ron Conway)一起,向Y Combinator創投公司去年孵化的43家公司每家提供15萬美元的可轉債貸款,這意味著他開始買入初創公司的股份。Y Combinator的創辦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據說是米爾納的偶像。
米爾納近期還斥資1億美元對數字音樂服務商Spotify進行了投資。
Related 米爾納小檔案
1961年11月11日,米爾納出生于莫斯科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一名專門研究美國管理實務的經濟學家,母親則是一名醫生。米爾納的兒時理想是成為一個科學家。于是高中畢業后,他考入俄羅斯國立大學攻讀物理學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后,他成為了蘇聯國家科學院一名研究粒子物理的研究員,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然而,米爾納并沒有因此停下腳步。1990年,他持獎學金遠赴美國沃頓商學院深造。在學校里,米爾納的勤奮好學給教授們留下深刻印象,而他分析問題時所展現出的敏銳思維也被認為將來“可能會有遠大前程”。
完成學業后,米爾納進入世界銀行金融部門工作,其間他結識了俄羅斯石油和銀行業寡頭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
回國后,米爾納在霍多爾科夫斯基旗下的Menatep銀行建立起經紀和投資銀行業務并擔任主管。后來他結識了美國對沖基金新世紀(23.37,0.41,1.79%)控股公司駐莫斯科辦事處的負責人格雷戈里·芬格,并與其共同創建了一家主要投資于俄羅斯互聯網行業的風投公司——“網橋”(NetBridge),他與互聯網企業的“情緣”就此起步。
米爾納現在對于互聯網公司的熱衷只能用狂熱來形容,而在藝術家妻子茱莉亞(Julia)眼中,他已經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機器人(26.880,0.49,1.86%)般的工作狂。
除了白天的日常工作,晚上才是米爾納最忙碌的時候。他經常深夜2點打電話給投資經理,與對方至少聊到凌晨5點。 4個多小時的睡眠對他來說已經算是十分充足。
投資Facebook之后,他變得更加忙碌,大部分時間奔波于全球各大城市,與潛在的投資對象進行商談。為了保證與家人的見面時間,出差時他總會帶著妻子和兩個小女兒。而且無論怎么忙,米爾納還是會抽時間閱讀他給兩個女兒布置的功課。
已經成為億萬富翁的米爾納在莫斯科和舊金山擁有價值上億美元的豪宅。除了高科技的裝備之外,他的房間中還掛滿了茱莉亞的畫作和攝影作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