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一切隱蔽而迅速。
短短一年內,一只號稱來自國外的神秘“私募股權基金”潛入河南,悄無聲息中,攪動了無數人的財富夢想。它名為SIQO,又名“環球創富組合基金”(以下簡稱環球創富),自稱注冊于英國倫敦,以“投入小、周期短、回報高”的誘惑,將大批資金納入囊中。
但如今,一切戛然而止。它的突然“停牌”以及遲遲未至的兌付承諾,讓相信“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投資者,開始感受到了某種惶恐。
它緣何能使得一部分民眾對其深信不疑,又為何與投資者失去聯絡長達60天?在它的運營機制背后,究竟掩藏了哪些秘密?本報記者調查中,這只“倫敦私募”的模糊影子,逐漸清晰。 記者萬軍偉楊霄文圖
忐忑的投資者
“SIQO還要等50天是真的還是假的?50天后真的能開嗎?”
4月7日,本報記者趕赴河南省駐馬店平輿縣時,接到部分“環球創富”投資者忐忑不安的咨詢。
王端(化名)于2010年8~11月,分三次購買了三份“環球創富”的“90天成長型基金”,投資總額約3萬元人民幣。
誘惑他持續購買的,是“對朋友(指代理人)的‘支持’和高回報誘惑”。
王端稱,該基金的投資單位,是1000歐元為基本起點。其按照封閉期和收益率的不同,投資模式分為平衡型、收益型和成長型三種。封閉期有90天、180天和360天,月收益率分別是6.36%、9.62%和11.28%。
更具誘惑力的是,該基金還采用復利計算方法,季度連本回報率約為120%;半年連本回報率約為174%;一年連本回報率約為360%。簡單理解,按照最低標準投資1000歐元,一年后連本帶息可以回籠資金3600歐元。
照此推算,按照最低標準投入1000歐元,以一歐元結算人民幣10元計算。四年后,本息翻滾后的獲利將達到168萬元人民幣。這幾乎是一個百萬富翁的孵化器。
這種似乎不真實的暴富機會,一度令王端產生懷疑。但當地一位最早的投資者之一,申購半年期基金到期后獲利6200元,又連本帶息投入進去,為其親眼目睹。不久后的去年12月初,王端本人拿到了第一筆投資回報1580元,則讓他疑慮盡消。
但從去年12月11日起,包括王端在內的不少投資者,開始感到忐忑不安。當日至今,這個“洋基金”的網站一直處于“斷網”狀態,無法實現賬戶的“查詢與交易”。
最初“代理人”對投資者的解釋是,公司總部由英國倫敦挪到了美國夏威夷,基金將于2月23日“復盤”。但到了規定日期依然斷網。“代理人”又轉述了新的解釋,因在稅收的問題上,該基金公司與中國政府在短期無法達成一致。所以,中國政府屏蔽了交易網站。但是,該公司已向倫敦法院申請起訴,要求中國政府維護該基金合法利益。預計在未來60個工作日(預訂今年5月28日)正常對投資者開放。
等待的結果又是等待,“再度推遲”的新通知及代理人的解釋,讓不少投資者心情低落到冰點。
“倫敦私募”的侵入路徑
“環球創富”在平輿縣的滲透路徑與運作模式,顯得神秘而離奇。
據當地多位投資者介紹,該基金的流入,源于該縣一位吳姓代理人。一年前,這位代理人輾轉結識鄰縣西平縣“環球創富”的負責人。繼而2010年4月開始在平輿縣傳播。
那么,“環球創富”又是如何讓投資者相信這種“天上掉餡餅”的神話呢?
按照投資者的回憶,代理人對該款產品的描述是:“環球創富”在全球15個國家,有著成功的操作經驗。有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監控,有全球5家銀行提供聯席擔保,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牌。代理人還稱,自2009年起,中國政府對國際PE實行了開放的政策,符合國家政策大勢。
一串的“國際光環”,佐之代理人專業而華麗的PE術語,外加“政策大勢”,讓很多投資者信以為真。而5%~15%的“風險底線”承諾,配合超高回報率,以及憑該基金認購憑證,可在匯豐銀行柜臺隨時拿到“全球承兌匯票”的保障,令投資者的警惕釋懷,并對此產生了憧憬。
當然,對于“啟發”一個縣投資者而言,餡餅在口頭上還是不夠的,它還需要添加“事實”的作料。
據記者了解,環球創富迅速在平輿得以滲透,得益于兩個方面。其一,當地一些政府公職人員投資者的出現,無形中成為該基金滲透的“廣告效應”;其二,去年五六月份,最早一批投資者的確是收獲過“真金白銀”。
值得一提的是,“環球創富”靠人際、網絡傳播的運作模式,凸顯出了諸多靈活性。
譬如,環球創富投資單位起點是1000歐元。這一額度雖然不高,但對于生活在縣城的百姓而言,兌換大筆外匯,也絕非易事。但通過“代辦制”,投資者只需按當日人民幣與歐元結算匯率、略加手續費,交給代理人,即可輕松獲得投資資格。
而投資者的交易方式和平臺,則完全通過對個人賬戶的網絡操作實現。不過,平輿縣大多數投資者,連個人賬戶也一并委托“代理人”。這使得投資人還省去了注冊、開通網銀,在英文網站操作的麻煩,一切均由代理人打理。
有關平輿縣投資“環球創富”的人數,直至記者結束采訪,仍舊是個謎。不過,據幾位投資者透露,該縣代理的基金總量,預計在300萬~350萬元人民幣左右。他們的依據是,這些投資者與代理人都是朋友,相互聊天時不止一次被告知這一情況。
那么,環球創富許諾令人亢奮的回報率,到底投資了哪些好項目呢?就這個問題,記者咨詢了多個投資者,均表示不知,代理人也未告訴他們一個成功案例。
探訪“代理人”
4月7日晚,經過輾轉聯系,本報記者得以約見投資者口中所稱的平輿縣吳姓代理人。
不過對于“代理人”的身份,吳某極力否認。他稱,自己只是將“環球創富”的投資信息,提供給朋友分享。因而,不存在代理問題,更不存在傭金抽成的問題。吳某反復強調,“基金絕非強制購買,完全由購買人決定。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而這,與之前本報記者從數位投資者那里獲取的信息截然相反。有投資者稱,曾是被極力“游說”購買環球創富基金;他們將現金交給了吳某,再由吳某負責為其辦理申購、交易。為了擴展“環球創富”的銷售,吳某還組建了一支小團隊。在申購投資最熱的某個時期,吳某的辦公場所一度有20多個申購者。另據投資者透露,每吸引1000歐元的投資,得630元的傭金,這在當地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在“環球創富”被屏蔽的問題上,吳某對本報記者稱,2010年6月,該公司就將所有合法手續,寄給了中國政府。但在“電子商務交易是否應該收稅”的問題上,公司與中國政府產生了分歧。12月13日,該公司已向倫敦法院遞交了申訴。由英國仲裁機構,與中國政府交涉。
對此信息的由來,吳的解釋是,基金公司向其發送了電子郵件。而這,也印證了投資者之前稱,是由吳某處看到的“通知”。
那么,交易網站被屏蔽的現實,是否說明“環球創富”并未獲得政府官方認可的資質,而它在中國的募資行為,缺失了合法性?
“國內有沒有獲得發售的批準我并不清楚。這個事也不該我管,因為大筆資金出境,該是銀監會來負責監控。但至少在目前,全亞洲沒有一起關于投資‘環球創富’投訴的案例。”吳某言之鑿鑿。
記者追問道,如此之高的投資回報率,又缺乏官方認可資質,“環球創富”的風險性如何?同時,它募集資金的用途,是否也應該被公示呢?
吳某答:“我沒有時間也無必要去了解該基金投資的用途。只要去做投資,對方給多少倍的利息,這是兩廂情愿。更何況,有匯豐銀行做投資擔保,有理由相信這是真實的。錢到期了,到匯豐銀行柜臺開出來全球承兌匯票,就可以拿到現金。”
而據吳某掌握的情況,2009年10月,“環球創富”正式進入河南。截至目前,“環球創富”的步履,已經涉及河南省大多數縣級城市。然而,駐馬店的發展情況,尚不及開封、南陽、許昌等。
對此說法的真實性,本報尚無法予以全面考證。但從2010年9月之后,本報曾經陸續接到過新密、許昌等地讀者對“環球創富”的來電咨詢和疑慮。
[page]
“環球創富”疑點重重
這個天上掉下的“餡餅”,從產品包裝到投資回報,再到風險擔保,貌似誘人。但隨著本報記者的進一步調查,諸多疑點開始顯露。
在平輿縣,本報記者從投資人處獲取的該基金認購憑證,是兩張中英文的“SIQO環球創富組合基金投資證書”(以下簡稱證書),外加一套長達6頁的“宣傳材料”。
但所謂的“證書”,其實是兩張極為普通的A4打印紙。其中一張英文版的“證書”,即是被代理人稱可在匯豐銀行柜臺兌換成“全球承兌匯票”的憑證。
4月11日,匯豐銀行鄭州分行有關人士在反復研究了這張“證書”后,否認了代理人的說法,稱這張“證書”在匯豐銀行中國境內的柜臺,無法兌換為匯票。
而那份冗長的名為“改變命運從PE開始”的宣傳資料,通篇是大而空的煽動性語言,無任何關于“環球創富”投資產品和公司背景的介紹。
記者輾轉由其他渠道,獲取了一份“環球創富”介紹信息。該信息顯示,SIQO資產管理公司,隸屬于德國TKT集團旗下子公司。2001年注冊英國倫敦;接受英國FSA監管執行FSCS賠償計劃,獲得最高補償5.5萬英鎊。而SIQO-PE投資產品主要特點,在資金募集上,主要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機構投資者或個人募集。它的銷售和贖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過私下與投資者協商進行的。另外,在投資方式上也是以私募形式進行,絕少涉及公開市場的操作,一般無需披露交易細節。
然而,本報記者從英國商業登記處網站獲得資料,SIQO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18日。這與其在國內宣稱成立于2001年,形成了明顯的出入。
4月11日,記者登錄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官網,注意到一則對包括SIQO在內等多家公司的一紙警告。大致內容是,SIQO并沒有依據英國《2000年金融服務業市場法》接受監督。鑒于這家公司很可能會針對英國客戶展開募資,由此告誡投資人,請不要與一個未經授權、不受監督的企業或個人交易。因為,這將無法享受金融服務補償計劃。而警告發布的時間,為2009年12月22日。
顯然,上述“警告”至少意味著SIQO資產管理公司并不規范,投資者一旦面臨信用風險,將無法得到保障。
不僅如此。環球創富還宣稱其為面向歐洲和世界的基金管理公司,已經在11國開展業務。但《知識經濟·中國直銷》雜志曾經于去年上半年監控其網站流量信息,發現公司官網有高達98.6%以上的用戶來自中國,其母公司TKT官網更是百分之百的中國用戶。流量數據顯示,這個早已于2000年就建立的環球創富官網,在2009年之前用戶數和訪問量幾乎為零。只是到2009年后期訪問量開始激增。
如是的頁面和訪問記錄,對于一個運營多年且完全通過網絡交易的國際公司而言,頗為費解。該雜志進一步發現,該公司號稱“歐洲最具影響力的貨幣流通電子服務商”的英國交易平臺,實際上2008年成立于中國,用戶也全部來自中國。分析人士認為,環球創富的英國公司光環背后,可能是一家中國公司的“洋騙局”。
觸及“政策紅線”
4月11日,本報記者將關于環球創富的采訪資料,傳給嘉富誠國際資本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鄭錦橋。后者為中國企業海外融資上市的投行專家、國際資本市場研究高級分析師,同時也是渤海金石投資基金發起人,在國內PE實戰和理論上皆具豐富經驗。
鄭錦橋分析后認為,這明顯是假借私募名義非法集資的行為。首先,環球創富在英國倫敦注冊,中國人要去投資,需由中國外匯管理局批準。這在短期內很難解決。
其次,根據相關法律,目前我國僅限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在國內募資,外資PE則未被允許。
鄭錦橋分析,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和私募常規做法,PE面向募資對象一般不超過50人,如果超過這個數字,毫無疑問是非法集資。
“通常情況下,私募不會承諾投資的固定回報,這會觸及銀監會對非法集資的安全線。最后是回報周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分兩類,一是PE,投資擬上市公司通過上市成功退出獲利,另一種為投資房地產開發項目上,但均需要兩到三年時間。即使有房地產承諾基金固定回報的,也在一年以上的封閉期。”
但這家所謂的國際私募,幾乎是處處違規,處處觸雷。
對環球創富操作手法深感費解的,還有國內某PE基金的合伙人。他的評價是,“完全違背了PE基金的最基本運營模式”。浸淫PE多年的他,對該“知名基金”并無聽說。“PE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令一些不法分子鉆了空子,利用普通民眾對PE的熱情,以及對于PE運作規律的無知,進行非法斂財。”該人士表示。
4月8日,記者來到平輿縣警方經偵支隊,被告知“的確還沒有接到過受害者報案”。但警方分析,也許該基金仍處于斷網期,投資人尚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而即使有報案,縣級警方也需要更高一級警方以及金融部門配合。
本報記者另由權威渠道獲取的信息顯示,環球創富在全國部分傳播較早的地區,已經被警方或有關部門查處和定性,并向投資者發出預警。
最初引起警覺的是上海警方。上海警方去年“平安世博”打擊整治攻堅戰經偵專項行動中,破獲一起以傳銷方式吸納投資人炒作TKT公司推出的“SIQO環球創富組合基金”的非法經營案件,并稱“此類傳銷系首次出現在上海,并可能蔓延全國”。上海警方當時認為,由于該基金經營管理部門位于國外,投資人的資金均被匯到境外,一旦發生經營風險,投資人可能面臨全部經濟損失。
從去年開始,上海、遼寧、內蒙古、河北、安徽、新疆、浙江等地公安部門,開始對“SIQO環球創富組合基金”發出類似預警。
但這些信息,環球創富的很多投資者或許并未知道。他們依然等待著5月28日的開盤日。這一天,他們會否如愿?這只神秘“環球創富”基金的真實面目,又究竟何時會被徹底揭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