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福君
“兩會”期間,銀行業發展再度成為熱議的話題。
“十一五”期間,以國有銀行上市和城市商業銀行異地發展為標志的銀行業改革如火如荼,最終讓中國銀行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以“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第一要務的下一個五年當中,銀行業能否有望迎來屬于自己的“碧海藍天”?
大連銀行行長王勁平給了我們一個十分肯定的回答。
在全國140多家城市商業銀行中,大連銀行的崛起可稱得上是一個引人關注的發展傳奇。
大連銀行的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大連市商業銀行。這家在合并大連市29家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僅底子薄、負擔重,資產規模不足百億,而且存貸款規模列全市后排,甚至一度依賴市場拆借資金度日。然而,自2000年實現扭虧,尤其是在2007年更名之后,大連銀行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奇跡——
從2007年大連銀行天津分行正式開業,到2010年成功設立上海分行、丹東分行和重慶分行,大連銀行的異地分行已達8家,成為唯一在全國四個直轄市均設有分行的城市商業銀行。
近年來,大連銀行資產質量不斷提高,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各項經營指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存款、貸款市場份額自2007年起更始終位列大連市金融機構前列。截至2010年末,大連銀行的資產規模達到1727億元,一般性存款余額1424億元,貸款余額726億元,實現凈利潤12.57億元,不良貸款余額7.08億元,不良貸款比例為0.97%,資本充足率為12.13%,撥備覆蓋率達到257.16%。
在2009年7月出版的英國《銀行家》雜志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大連銀行位列第644位;而到了2010年7月,大連銀行已經位列第549位,比2009年前進了近百位。在中國《銀行家》雜志銀行競爭力排名中,大連銀行更是名列全國大型城市商業銀行的第8位。
自成立以來,大連銀行已累計納稅超過20億元,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民生工程投入逾千億元信貸資金,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開展中小企業和民生業務;在慈善公益方面,大連銀行年均捐款超千萬元……
談及大連銀行近幾年來的飛速發展,王勁平更多地將此歸功于大連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監管部門的悉心指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幾代大連銀行人的執著追求和共同努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大連銀行這家“小銀行”,才會有今天的“大作為”。
“小銀行”與“大作為”,乍看起來像一個悖論,但要解讀大連銀行的超常規發展,就必須先搞懂這個悖論,在大連銀行一飛沖天的奇跡背后,又曾有過怎樣不平凡的波折呢?
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
在2010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王勁平接受鳳凰網采訪時表示,大連銀行努力在背景雷同的競爭環境之下,盡可能走出一條差異化的、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由此可見,對于大連銀行而言,“小銀行”與“大作為”并非兩個簡單的常規概念,更像是一種定位和目標……
作為銀行本身,主觀上必然要有一種定位和目標。而對于大連銀行來說,這定位和目標卻來之不易。
銀行成立之初,如何扭虧增盈,是擺在大連銀行面前亟需解決的棘手問題,為改變面貌,加快發展,大連銀行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于2000年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而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激烈的市場競爭開始對大連銀行的發展戰略、經營質量、歷史遺留問題、風險防控等方面不斷提出新的挑戰。2005年8月,大連市委、市政府為大連銀行配備了新班子,面對挑戰,陳占維董事長、王勁平行長帶領全行員工審時度勢,在總結過去失敗教訓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從“調整市場定位、規范業務發展、嚴防經營風險”入手,在公司治理、內部控制、資本管理、風險防范、文化建設等方面開出了多劑良方,使大連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了“小銀行”的準確定位。
多年來,大連銀行堅持“服務地方、服務中小”的市場定位,對大連市的每一項基礎設施建設幾乎都貢獻了力量,大連地區的眾多中小企業,也大都接受過大連銀行的產品或服務。雖然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但大連銀行和中小企業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聯系,始終堅持要和中小企業共同成長。
2007年11月16日,大連銀行小企業融資服務中心暨大連市小企業融資公共服務平臺成立,從貸款受理到融資擔保再到相關專業支持,一站式服務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大連銀行在體制、機制、流程、產品等方面全方位創新的成果。用王勁平的話來說,“無論是從擔當社會責任的角度,還是從銀行自身市場定位考量,大連銀行都與中小企業命運息息相關?!?/p>
2010年8月,大連銀行與大連市政府合作設立了“中小企業創業發展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由政府和銀行共同承擔信貸風險,形成風險共擔機制,大大降低了信貸門檻。這種銀政合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模式在國內尚屬首次,使大連銀行“與中小企業共同成長”的理念得以充分體現。
超越利潤的無悔選擇
大連銀行上海分行開業期間,王勁平在接受當地媒體專訪時指出,“從大連銀行12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企業賺取的利潤來自于社會,財富只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一個只知索取、不懂回報的企業絕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也必定做不成‘百年老店’。一個成功的企業除了向社會貢獻價值外,還應該在環境保護、社會公益事業方面有所作為,企業做到一定程度,要有一種‘超越利潤’的境界……”
濱城的老百姓對“大連銀行”有個很特別的稱呼,叫做“大連人自己的銀行”。因為市民使用的公交IC卡,都得去大連銀行充值;全市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更有70%左右都是由大連銀行提供的……
這些年,大連銀行為承擔起為市民服務的責任,開設了不少微利或無利的業務,比如代繳有線電視費、代劃離退休人員養老金、代繳保險、國企離退人員社會統籌資金發放等,大連銀行打理著幾乎每一個大連人的生活瑣事。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大連銀行僅借記卡就發放了260萬張之多,大連市內四區居民幾乎人手一張。
這些純粹公益性質的業務雖小,但大連銀行的每個工作人員都絲毫不敢馬虎。王勁平更是要經常抽時間到營業廳看看,眼見絡繹不絕前來辦理各種“公益業務”的市民,他感到很自豪——因為這些業務都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超越利潤,服務社會”,恰恰正是大連銀行面對市場競爭所做出的一個無悔選擇。
在公益慈善事業方面,大連銀行更是一直走在同行前列。2006年,向大連市“見義勇為基金”捐款500萬元,為市郊災區重建捐贈300萬元,被大連市委市政府評為“3·4風暴潮”抗災救災特殊貢獻單位; 2007年,積極參與“大連慈愛月”活動,全行共募集捐款251萬元,用愛心詮釋和諧銀行的理念; 2008年,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620多萬元,捐款數額列全國城商行首位;2009年,在成都分行開業之際,將原計劃用于隆重開業儀式的款項節省下來,同時從分行籌建經費中擠出一部分費用,再加上成都分行干部員工的個人捐款共計100萬元,捐給了四川省內江市范長江中小學; 2010年,向玉樹地震災區捐款265萬余元,為支援災區重建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在上海分行成立之際,他們又設立總額500萬元的“大連銀行助學基金”,用于資助上海的貧困學子……
近年來,大連銀行的公益捐款年均超過千萬元,為表彰其在公益慈善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大連市慈善總會向大連銀行頒發了“大連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大連銀行也在社會上和百姓的心中,樹立起了屬于自己的品牌形象。
劍指“國際‘好銀行’”
王勁平在其所著的《城商行是助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對于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促進東北亞金融合作與發展、支持地方經濟盡快走出經濟下行周期,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和推動。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地區的各家城市商業銀行,應當主動把自身的發展定位與東北振興的總體戰略充分融合,在支持東北經濟發展中盡力做出最大貢獻?!?/p>
大連銀行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早在2007年4月,他們就聯合14家商業銀行共同為“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提供300億元的授信貸款,現已根據項目進度逐步發放;在貸款投放上,他們優先滿足“五點一線”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開發的需要,兩年累計發放貸款43.8億元,用于支持長興島和花園口經濟區建設;為大連市各級政府部門提供戰略授信累計達500億元,為大連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保障,其中僅為大連市體育中心建設及勝利路改造項目就提供授信100億元。
2007年7月19日,大連銀行天津分行正式成立,成為東北首家跨區域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意味著大連銀行新的發展空間被徹底打開了; 2008年7月18日,大連銀行第二家異地分行——北京分行正式開門納客,標志著大連銀行實現了自身發展的又一次重大跨越; 2009年1月18日,沈陽分行開門納客,為大連銀行東北地區戰略布局落下了一顆重要的棋子;同年,成都分行、營口分行相繼開業,大連銀行全國性戰略布局提速; 2010年,大連銀行又成功設立了上海分行、丹東分行和重慶分行,異地分行已達8家,成為唯一一家在4個直轄市均設有分行的城市商業銀行,實現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跨越,其作為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架構初具雛形。
這其中,大連銀行上海分行的開業尤為引人關注。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未來更將有望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進入上海是每一家追求持續成長和卓越品質的銀行夢寐以求的目標。大連銀行上海分行是東北地區城商行在上海設立的首家分支機構——已經成為東北振興的一個象征。
近幾年,大連銀行在成功實現跨區域發展后,實現了從規模到質量的大幅提升,計劃爭取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在沿海發達省份、東北地區中心城市、內陸省份中心城市分支機構布局,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然而,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由于新設異地分支行數量增多、管理半徑加大,對大連銀行原有管理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使大連銀行對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構建與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愈加關注。
服務,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連銀行在服務方面,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平:一方面,他們在把握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市場為導向,做好差異化服務的基礎上,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做金融產品,真正做到以客戶為本;另一方面,在強化培訓的同時,努力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真正做到讓員工幸福生活、尊嚴工作。為讓所有員工對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實現更大的價值和更高層次的追求,大連銀行還相繼與多家世界知名的咨詢公司合作,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信證券等公司協助進行IPO申報工作;與普華永道咨詢公司合作,搭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引進IBM咨詢項目,對未來科技工作做出整體規劃;聘請華信惠悅公司、德勤公司設計績效考核體系和高管薪酬制度;攜手羅蘭貝格公司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大連銀行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成為公眾上市公司。成為公眾上市公司最大的意義在于管理和運營更加透明,通過社會外部的監督使銀行的經營更加規范、穩健,這不僅是處理好收益和風險關系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更是衡量國際上的“好銀行”的一個重要標準。
談及今后的發展,王勁平行長信心滿滿地表示,盡管挑戰重重,但中國銀行業在“十二五”期間仍面臨著很大的機遇,隨著社會金融需求的進一步增長,銀行業的發展空間將越來越大,大連銀行將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努力實現“向國際‘好銀行’看齊”的戰略目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