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未來的財富機遇

2011-06-21 08:56:44      陳率

  ——諾亞·2011財富峰會

  《浙商》記者 陳率

  6月18日下午,由諾亞(中國)財富管理中心與《浙商》雜志社聯合主辦的諾亞·2011財富峰會,作為分論壇之一,在2011民企投融資大會期間舉行。

  《浙商》雜志副總編輯莫云在致辭中表示,諾亞(中國)財富管理中心CEO汪靜波女士剛剛獲得了011民企投融資大會上頒發的“2011中國民企年度創新人物”大獎,他們發展的第三方理財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使得人們看到了創新在企業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未來十年中國財富機遇究竟在何方?這是此次財富峰會希望帶給大家的啟示。汪靜波以一位女士溫和細膩的視角描述了她眼中可以增加財富的四個好習慣:首先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賺到錢之后安全反而成了第一位的事情,這是就可以少冒險了;要有智識力;要每天堅持獨立思考。

  接下去的主題演講內容開始深入不同的創造出大量“高凈值人士”的財富領域,包括這兩年迎來第一個收獲期的創投行業,以及頗受大眾關注而又在今天暫時接受調控的房地產市場——一熱一冷,兩番截然不同的天地,但卻同樣需要冷靜的判斷與果斷的出手去把握時代大勢下的財富機遇。

  創投代表新十年的大勢

  昆吾九鼎投資總裁黃曉捷便堅信,觀察中國創投市場的投資機會首先要知道天下大勢,正如他所引用的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里的古典智慧:“無財作力,少有斗智,既饒爭時?!毕胍斋@豐饒就必須“爭時”,“時”就是大勢。黃曉捷認為無論從以下三個方面看,中國經濟都將繼續在國家間的競爭里表現得非常強勁:需求——追求物質精神生活改善的原始動力與現實差距;供給——人均產出效率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條件——潛在的制度、政策、資源空間。

  “從2000年開始,中國將依次迎來三個大勢:第一個十年的大勢是城市化,在這個十年投資房地產的人幾乎穩賺不虧;第二個十年的大勢是證券化,預計到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的數量將遠遠超過現在人們能想象的程度;第三個十年的大勢是產業整合,當第一代企業家退出舞臺后,有可能出現‘第一代把企業當兒養,第二代把企業當豬賣’的情況,這時候就是產業整合的機遇?!倍谶@個十年大家需要抓住的財富機遇就是PE所推動的資金資本化、證券化。黃曉捷認為中國的PE正在爆炸式增長的前夕,未來也將如同歐美國家一樣誕生偉大的PE公司、出現數千億級的巨大金額并購案例,甚至能深刻地改變中國產業的競爭格局。

  房地產的機會在于商用物業

  那么已走過十多個年頭的城市化大勢如何看待呢,它是否已退出了財富歷史舞臺了?易城中國聯合創始人柳費國認為未來十年,中國將從“被動城市化”走向“主動城市化”,在此過程中商用地產的黃金期可期?!把芯扛鞔蟮禺a商的公告,會發現萬科、保利、招商、金地、萬通等巨頭都提出了未來三年商用地產的發展戰略。趨勢是從售賣型商用物業轉變為持有型的商用物業。那么現在還愿意賣給你的商用物業、你所能買得到商用物業的都將是比較優質的資產?!绷M國說。

  細細分析商用地產的幾大類型,柳費國給出了他的建議與預測。城市綜合體在未來三年中的供應量將大幅度增加,現在城市綜合體供應一線城市占據總量的60%,未來會大規模地向二三線城市進軍。酒店式公寓,是當前形勢下規避限價政策的一種手段,但由于這個市場在中國還沒有形成服務標準化,因此良莠不齊,投資時要格外關注建設與服務的品牌,以防魚目混珠。而綜合式地產的回報率是高于酒店式公寓的,比普通住宅地產則更勝一籌,這是未來房地產的一大亮點。

  仍然堅定看好中國經濟

  美銀美林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被譽為最佳投資預測師,在他的名下曾有多次成功預測宏觀經濟走向的先例。在少數人唱衰中國經濟的背景下,他是堅定的樂觀派。

  盡管中國面臨著諸多挑戰:人口與勞動力已迎來“劉易斯拐點”;自2005年開始顯著上漲的工資也成為通脹的一大佐證;經濟雙位數增長已經結束,邁入了單位數時代;未來結構性通脹將維持在4%左右,收入的上升也必然帶來物價的上升,但陸挺仍然認為中國經濟是能夠軟著陸的,甚至在中長期里看,GDP有望在2020年趕超美國。

  支撐他觀點的論據有:“盡管東部發達地區與歐美差距不大,但從總體上看中國仍然是落后的,相對美國還是一個比貧窮的國家,制造業的平均成本也只有美國的1/10。在勤勞的人文精神與個體奮斗意識下,貧窮說明有競爭力,西部的差距比較大說明東部的制造可以梯級地轉移到西部。接下來的產業轉移不是國之間的轉移,而是中國內部的轉移,因此中國仍然有著很大的上升空間?!?/p>

  陸挺也對十多年前開始的備受爭議的高校擴招給出了自己的見解——雖然這造成了廉價勞動力數量的下降,但卻帶來了勞動力總體的質量提高?!爸袊叩冉逃谶^去十幾年有一個突飛猛進的躍進,這將深刻地影響中國勞動力的結構?!倍就寥瞬偶由蠌摹皣馓N藏著巨大的人才庫”

  回流的人才,使如今不缺錢的中國能夠補上技術與人才的短板,為下一步發展注入活力。

  而技術科研在中國有著天然的成本優勢,陸挺舉的是高鐵的例子——中國高鐵從引進德日技術到最終自主研發甚至走出去,說明了由巨量人口支撐起來的龐大市場,“過去大家只看到它作為消費的潛力,但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龐大市場帶來的研發優勢,因為它能有效地分攤研發成本,正如只有中國才有高鐵技術應用的得天獨厚的空間”。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