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創新呼喚投融大變局:壁壘厚周期長

2011-07-07 11:44:54      劉國鋒

  
[page]
[page] 家20年后才可能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誰愿意投資或并購?股市、銀行、風險投資皆可能說不。日前,業內專家呼吁改善這種狀況,探索建立長效的投融資機制,從而推動“十二五”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大發展。

  生物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勝利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投資周期長、風險高,是生物醫藥產業的融資弱點,如果現有的金融支持機制未得到有效改善,我國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會受到制約??萍疾織l財司副巡視員鄧天佐在“2011國際生物經濟大會”上指出,生物技術的發展過去過多關注技術突破,忽略了與金融的對接,未來應積極創建相應的政策環境,為生物創新尋找來自銀行、機構、民間資本的融資滋養。

  “傷不起”的長周期投入

  生物醫藥研發長周期、高投入、高風險特點明顯。青霉素從被發現到大規模生產歷經14年,肺結核藥物鏈霉素從被發現到大規模臨床實驗歷經2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人類基因組科技公司是歷經20年未能盈利的企業典型。據紐約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李明介紹,該公司1993年12月上市并融資十幾億美元,雖然股價由發行價15美元最高漲到過140多美元,但始終沒有重大產品面世,將近20年未盈利。直到不久前治療紅斑狼瘡新藥獲FDA批準,預計2013年起方能扭虧為盈。目前,美國300至400家生物技術上市公司中有90%以上不盈利。李明認為,開發一個新藥通常需10年10億美元的長期高風險投入,由于中國企業不能連續盈利便沒有上市融資的資格,所以與美國同類企業相比,中國創新研發型生物醫藥企業面臨的融資瓶頸更大。

  業內人士認為,這既促使國內藥物研發以仿制藥為主,又使部分新興創新型企業把融資希望寄托于私募股權基金和風險投資。然而,生物醫藥企業專業性強,風險投資等向來出手謹慎。上海衡康投資管理合伙企業執行合伙人戴曉暢表示,醫藥行業屬性特殊,投資醫藥企業需要專業的投資管理機構。目前,專業醫藥投資VC數量和金額都較小,五年平均醫藥投資占PE投資金額的比例也低于2%。除此之外,生物技術企業從銀行融資的渠道也很狹窄。

  鄧天佐指出,應該會同財政、稅務及金融主管部門,共同為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打造政策環境和投資環境。

  “寂寞”的融資結構

  2005年以前,國內生物技術投融資以產業資本和產業投資者為主,此后,專業風險投資機構開始出現,中小板、創業板相繼走向成熟。雖然融資結構不斷豐富,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顯“寂寞”。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首席研究員張仕元提供的數據表明,2005年以來我國生物技術企業首發融資占48%,再融資占27%,債券融資占25%;而北美及歐洲發達國家中,生物技術企業首發融資占4%,再融資占28%,風險投資占25%,其他融資占43%。由此可見融資結構上存在的差距。

  此前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李吉平在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談到,我國生物產業發展融資難問題尤為突出,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產業化主要依靠企業自有資金和政府撥款扶持,資金量有限,銀行信貸資金難以進入該階段,市場融資短期獲利行為又導致門檻較高,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要。

  
[page]

  這種情況下,跨國生物醫藥巨頭在中國生物醫藥市場上翩然起舞。諾華、阿斯利康、賽諾菲·安萬特、GE等憑借雄厚的研發實力和成熟的融資能力不斷大施“拳腳”。據賽諾菲·安萬特全球研發中心項目經理王敏介紹,自1982年在北京開設辦事處以來,賽諾菲·安萬特現有六大生產基地遍布中國,并已具備從尋找目標藥物到實現藥物臨床應用的整合能力,不斷帶動更多生命科學領域的風險投資進入中國。2010年7月,賽諾菲·安萬特投入4億元人民幣購買了上海生命科學院研發的抗癌藥物獨家許可。

  處于歐洲醫藥生產領先地位的法國也放寬了目光,法國駐華大使館商務處人士表示,看好2011年在中國的生物醫藥項目合作機會。而接近阿斯利康的人士透露,阿斯利康旗下企業同樣面臨著高投入、低產出的研發困境,因此需要加大與中國企業的合作。

  業內人士認為,跨國藥企有跨越中國高行政壁壘的需求,中國藥企有進入國際醫藥市場的需求,但國內企業要避免淪為研發配角。

  李吉平表示,目前我國生物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企業規模小,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占比較大,雖然企業信貸需求量大,但缺乏有效的信用擔保能力,導致了融資難問題的出現?!渡锂a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吸收了部分銀行系統性融資規劃內容,以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呼喚各路資金“接力”向前

  目前,生物醫藥“價值洼地”正獲得國內投資者看好。張仕元介紹,三年多來,VC成功投資案例182個,PE成功投資案例239個,分別為生物技術及健康領域融資10.38億美元和88.7億元人民幣,機構投資極為踴躍。此外,一些生物產業大省開始組建生物醫藥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和產業基金。

  業內專家均表示要促進生物技術的市場化。衛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長何維介紹,美國國內生物醫藥技術在獲得知識產權前政府投入較大,在獲得知識產權后能方便地進行技術轉讓,可由投資公司進行推廣,使研發成果走向市場流通,多元化的生物技術市場對推進新藥研發有利。國家知識產權局醫藥生物審查部部長張清奎則強調,將建立重大生物技術創新靠政策支持、一般性項目靠市場調節的機制,同時用知識產權法進行保護。

  此外,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被認為亟須改變投融資理念??萍疾可镝t學工程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姜峰認為,從事生物醫藥企業應看成是做項目,風險投資界要改變行業觀念,由財務性投資轉向戰略性投資,由上市導向轉變為側重技術導向,促進并購,加大產學研的融合,同時政策上要打破投資退出渠道單一化的局面。

  美國德通寰球資本有限公司總裁陳毅松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生物醫藥創新最大的特點是長周期、高投入、高風險,只有“滾動”向前,由資本不斷接力,讓研究成果在有研發實力的機構間流通起來,才能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