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深度解讀2011年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五大產業
國家發改委今后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更新頻率,保持該目錄的動態更新
《中國投資》 趙沛楠
自6月1日起,國家發改委修訂并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下文簡稱2011年本目錄)已經正式施行,作為政府引導投資方向,管理投資項目,制定和實施財稅、金融、投資、進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據,修訂后的新版目錄中各項重點條目廣受關注。
在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看來,新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體現了時代和技術革新的要求,其中各項具體條目也為我國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依據。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服務業正面臨大發展的局面,對此,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夏農表示,2011年本也特別進行了修訂,對近年來涌現出的服務業新型業態、新興產品和新興產業進行鼓勵引導。
為此,《中國投資》雜志特別專訪賀燕麗、夏農,權威解讀2011年本目錄中涉及服務業、裝備制造業、輕工業、紡織產業及石化產業等5大產業的重點條目。
賀燕麗同時表示,今后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更新頻率,保持該目錄的動態更新,更好地為各地政府引導投資方向、制定和實施金融財稅政策提供依據。但調整過后不一定會以新的年份命名為“某年版”,而會在2011年本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更新。
反映結構調整
和產業升級方向
新版產業目錄堅持將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結合,保證結構調整與協調發展同步并舉
《中國投資》:請您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意義何在?
賀燕麗:《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發布實施5年來,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業生產條件和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取得積極進展,制造業競爭能力明顯提升,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取得顯著成效,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扎實推進,服務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但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盡管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產業規模和實力不斷擴大,但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界范圍內產業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各國都在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重組?!赌夸洠?005年本)》中相當數量的條目已不適應發展要求,主要體現在:一是世界范圍內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的步伐明顯加快,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目錄(2005年本)》鼓勵類的相當部分條目已難以體現產業技術進步和發展趨勢的要求;二是隨著技術創新步伐的加快,《目錄(2005年本)》鼓勵發展的一些技術已經成熟、普及,沒有必要再列入鼓勵類;三是一些條目表述寬泛,界限不清,實際工作中不好操作,需要調整,細化;四是鼓勵類中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領域的部分品種已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對一般加工能力不宜再進行鼓勵;五是隨著生產能力的增長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淘汰落后工作力度需進一步加強;六是現行《目錄》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節能減排要求差距較大,不能很好體現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技術的新要求。
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則:一是堅持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相結合,二是堅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結合,三是堅持結構調整與協調發展相結合,四是堅持控制總量與優化存量相結合。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力求全面反映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方向內容。鼓勵類新增了新能源、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綜合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與應急產品等14個門類。二是更加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新。三是更加注重對推動服務業大發展的支持。四是更加注重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限制和引導?!笆濉币巹潯毒V要》提出“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壓縮和疏導過剩產能”,為此,根據國發[2009]38號文件和相關產業準入條件,在限制類條目設置上加強了對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產業的限制,從產品規格、參數和生產裝置規模等方面分別對限制范圍進行了比較明確的界定,提高了準入標準。五是更加注重落實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幾乎所有制造業門類中均增加了清潔生產工藝、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等方面的內容。
細化服務業鼓勵類條目
服務業鼓勵類條目增加到112條,與“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的要求相適應
《中國投資》: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重要抓手,2011年本目錄對此有何體現?
夏農:從現實看,上一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服務業部分的有些內容已經不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缺少對近年來涌現出的服務業新型業態、新興產品和新興產業的鼓勵引導。
《目錄(2005年本)》中,服務業基本都歸在鼓勵類中的“其他服務業”類,共33條。此次修訂,重新劃分了類別,新設了“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7個門類。服務業鼓勵類條目增加到112條,與“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要求是相適應的。
因此,迫切需要盡快修訂上一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服務業部分的有關內容,加強對服務業發展的指導。
此次修訂的目錄更注重支持服務業發展。在上一版目錄中,鼓勵類服務業條目共有33條,此次鼓勵類服務業條目增加到118條,并且設立了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等門類。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以下所說的服務業并不是統計上全口徑的服務業,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分類,僅包括現代物流業、金融業、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商貿服務業、旅游業、郵政業、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服務業、其他服務業等服務行業。
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相比,新的目錄中服務業部分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初步形成了鼓勵發展服務業的門類體系?!懂a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中,鼓勵類服務業只有“其他服務業”一類。為加強服務業發展的分類指導,新的目錄中,將原“其他服務業”的范圍,細劃分解為現代物流業、金融業、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商貿服務業、旅游業、郵政業、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服務業、其他服務業等9個類別,初步形成了鼓勵發展服務業的門類體系。
其次,鼓勵類服務業條目大幅增加?!懂a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中,鼓勵類服務業條目有33條。新的目錄中,鼓勵類服務業條目增加到118條,是原來數量的3.6倍。
最后,新的目錄著重體現了服務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新目錄中鼓勵類服務業條目是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充分聽取企業、中介組織等有關方面意見建議,借鑒發達國家服務業發展趨勢特點,綜合我國服務業發展實際和結構調整優化升級要求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修訂的。鼓勵類服務業條目總體上反映出了我國服務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服務業發展的重點。
鼓勵新興領域裝備
鼓勵類別中新增了“城市軌道交通裝備”門類,提出了鼓勵發展的城市軌道交通裝備,以更好地滿足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中國投資》:2011年本目錄對裝備制造業提出哪些修訂?
賀燕麗: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
隨著各領域科技迅速進步,資源環境制約日趨嚴峻,產業結構升級步伐加快,特別是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全球范圍內需求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對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同時也對我國裝備制造業多年來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主要依靠數量和規模的增長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
為此,本次修訂,我們對《目錄(2005年本)》中機械相關的條目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調整。修訂后共有條目91條,與《目錄(2005年本)》相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瞄準薄弱領域,著力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等基礎制造能力。
二是突出關鍵環節,更加注重提高關鍵設備制造能力和關鍵部件配套能力。本次修訂中,將絕大部分行業和領域的發展重點放在成套裝備中的關鍵設備以及為整機配套的關鍵零件、部件、系統和總成方面,進一步突出發展重點,以解決長期以來制約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關鍵設備和關鍵部件依靠進口的問題。
三是強化保障支撐,加快發展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新興產業所需裝備。鼓勵類別條目中,修改和新增了汽車、石化等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所需的關鍵裝備。為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修改和新增了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所需裝備。
四是更加關注“三農”,扶持發展先進適用農用裝備。按照先進、適用、經濟、安全等原則,在《目錄(2005年本)》的基礎上,對其中涉及農用裝備的條目進行了整合、細化,并大規模新增了農用裝備技術和產品。
五是適應需求變化,大力發展新興領域裝備。本次目錄修訂,在鼓勵類別中新增了“城市軌道交通裝備”門類,提出了鼓勵發展的城市軌道交通裝備關鍵系統、部件和總成以及運行控制技術等,共9個條目,以更好地引導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健康有序發展,更好地滿足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六是防范產能過剩,堅決抑制部分行業重復建設。本次修訂,對《目錄(2005年本)》限制類別條目機械門類原有34個條目中的14條進行了修改,擴大了限制的產品范圍,提高了技術標準;新增了25個條目,絕大部分是產能過剩行業和產品。
七是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本次修訂,對淘汰類別條目機械門類原有的84個條目(包括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落后產品)中的3條進行了修改,提高了淘汰范圍和標準,加大淘汰力度;新增條目23條,主要為不能滿足安全、節能、環保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刪除了6個條目,均為目前已經沒有生產的產品。
注重限制引導輕工業產能過剩
濃縮蘋果汁生產線、大豆壓榨等植物油加工項目、牙膏生產線、酒精生產線等10個條目,由于行業產能過剩,列入限制類
《中國投資》:輕工業門類繁多,情況錯綜復雜,2011本目錄對輕工業進行了哪些調整和修訂?
賀燕麗:可以說,“十一五”期間輕工業生產快速發展,產業鏈更加完整。2009年輕工業增加值3萬億元,占全國的22.3%,比“十五”末期增長126.7%,“十一五”期間年平均增長22.7%。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特別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目錄(2005年本)》中相當數量的條目已不適應發展要求,迫切需要修訂,調整。
此次修訂后輕工業相關條目增加較多?!赌夸洠?005年本)》共有條目67條,其中鼓勵類16條,限制類32條,淘汰類19條。本次修訂中,《目錄(2011年本)》修訂后共106條,其中鼓勵類38條,限制類35條,淘汰類33條。
在條目內容覆蓋的范圍上,修訂后的《目錄》所包含的行業范圍力求更加系統完整,增加了糧食加工業、食用植物油工業、肉類加工業等內容,并對部分內容類同條目進行合并。
修訂后的《目錄》主要有以下6個特點:
一是力求全面反映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方向和內容。所列鼓勵類都是輕工各行業產業升級的方向。鼓勵類新增了高效節能光源、制革與毛皮清潔生產、環保型表面活性劑和濃縮型洗滌劑、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優質低溫肉制品等24個符合行業轉型升級方向的條目內容,占全部38個鼓勵類條目的63%。先進制漿、造紙設備開發與制造等11個條目調整了鼓勵內容或者采用更加準確的描述。
二是更加注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38個鼓勵類條目中,有28個條目主要是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的研發、設計與應用內容。如先進制漿、造紙設備開發與制造,新型電池及電池材料,食品質量與安全監測(檢測)儀器、設備的產業化等條目,都是國內市場急需開發的高新技術與產品。
三是更加注重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限制和引導。根據2009年國發38號文件和相關行業準入條件,在限制類條目設置上加強了對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行業的限制,從產品規格、參數和生產裝置規模等方面對限制范圍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提高了準入標準。如濃縮蘋果汁生產線、大豆壓榨等植物油加工項目、牙膏生產線、酒精生產線等10個條目,由于行業產能過剩,列入限制類。
四是特別注重落實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在相應條目中,大量增加了節能減排、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的相關內容,涉及鼓勵類38個條目中的27個。在限制類中,增加了16個條目,有13個是限制規模效益差、技術裝備落后、能耗物耗高、環境污染重、不利于資源綜合利用的產能建設內容。
提升傳統紡織行業自主創新
中國紡織工業應在新技術纖維(高性能纖維、生物質纖維)產業化及應用、產業用紡織品開發應用、新型紡織裝備自主化、紡織品清潔生產技術等行業關鍵技術的產業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中國投資》: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紡織工業競爭優勢已經較為明顯,您認為2011年本目錄對下一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點有哪些體現?
賀燕麗:盡管紡織工業產業規模和國際競爭力不斷壯大,但長期粗放發展積累的許多矛盾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等問題正在制約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產業增長的資源、環境要素約束正在逐步加劇,已影響著我國紡織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后勁。
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紡織工業如果不能在高新技術纖維(高性能纖維、生物質纖維)產業化及應用、產業用紡織品開發應用、新型紡織裝備自主化、紡織品清潔生產技術等行業關鍵技術的產業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多年積累下來的產業競爭優勢將可能逐步喪失。
為此,《目錄(2005年本)》已不能充分反映紡織產業技術進步的導向,已難以體現全球和我國紡織行業新技術革命的特征;相當數量的條目已不完全適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發展綠色循環紡織的要求,迫切需要修訂和調整。
《目錄(2011年本)》條目修訂和調整的重點立足于著重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行業運用先進技術提升傳統紡織產業技術水平,實現新型裝備自主化,促進紡織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結合,加快淘汰和改造落后產能,有效推動行業發展方式轉變。
修訂后的《目錄(2011年本)》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力求全面反映紡織行業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方向和內容?!赌夸洝匪泄膭铑惗际羌徔椄餍袠I產業升級的方向,本次修訂新增了高性能纖維及制品、新型紡紗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4個條目,使鼓勵類條目更全面地涵蓋行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方向與范圍。鼓勵內容的變化,將有效引導我國聚酯產業向高檔次的差別化、功能性纖維方向發展。
二是更加注重鼓勵自主創新。對行業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可填補國內空白和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能搶占世界紡織科技制高點的關鍵成果和技術,通過列入鼓勵類目錄,加速其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步伐。 “十一五”期間,我國的多個高新技術纖維品種的產業化取得了實質性突破,但高新技術纖維與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構建才剛剛起步。因此,在本次的目錄修訂中,將高新技術纖維國內空白品種的產業化、已有高新技術纖維品種的質量性能提升、下游復合材料(制品)的產業化以及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列為重點鼓勵方向。希望通過鼓勵高新技術纖維與應用的配套開發,加速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纖維產業的發展。
三是更加重視落實節能減排和發展紡織循環產業。本次《目錄》修訂中,紡織鼓勵類條目新增了2條關于鼓勵紡織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推廣應用和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技術與產品生產的條目,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行業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水平,鼓勵低碳、綠色紡織產品加工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逐步建立紡織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循環體系,發展紡織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四是更加注重《目錄》在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方面的限制作用,通過《目錄》引導加快改造和淘汰落后工藝與裝備。一方面在鼓勵類條目中明確列出對先進工藝、技術、裝備應用的鼓勵。同時,通過新增限制類和淘汰類條目內容,加大了對落后工藝和設備的淘汰力度,迫使企業加速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檔次。并且,《目錄(2005年本)》中紡織限制類條目只有1條,本次修訂時將其轉入了淘汰類,另外新增了限制類條目17條、淘汰類條目14條,新增條目都是需要加速淘汰的紡織行業高耗能、高耗水的工藝和設備。
鼓勵高端石化產品
新版目錄盡可能減少了模糊性表述,如大型、優質、先進等,而以量化指標進行說明。因此,新版目錄表述更加準確和詳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中國投資》:針對石化產業目前的發展現狀,2011年本目錄對下一步產業發展進行了怎樣的鼓勵和限制?
賀燕麗: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人民生活、國防科技等領域,對促進相關產業升級和拉動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錄(2005年本)》發布實施5年來,對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推進石化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發展環境的變化,產業存在的產品結構不盡合理,產業布局比較分散,大型化、一體化、集約化發展程度偏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提升步伐較慢;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強、產業發展風險逐漸加大等問題日趨凸現。
對照2005年本目錄,由于對條目重新進行了分類和歸納,雖然條目數量大幅度減少,但是單個條目中包含的內容更加豐富,所以新版目錄覆蓋面更廣;不僅涵蓋了煉油、烯烴、有機化學原料、合成材料、化肥、農藥、基礎化工原料、橡膠制品等傳統行業,也涵蓋了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精細化工等新興領域。
相對于2005年本目錄,新版目錄更加鼓勵發展國內市場緊缺的高端石化產品,如高性能氟硅材料、工程塑料等;更加鼓勵發展節能降耗減排效果好的石化產品和技術,如環境友好型農藥、染料、涂料等。更加嚴格限制產能已經過?;驖撛谶^剩的石化產品,如燒堿、純堿等;更加嚴格限制高耗能和非環境友好型石化產品,如少鈣焙燒工藝重鉻酸鈉、氯醇法環氧丙烷等。堅決淘汰嚴重浪費資源能源、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石化工藝和產品,如土法煉油、平爐氧化法高錳酸鉀、部分高毒農藥、落后染料和涂料等。
新版目錄盡可能減少了模糊性表述,如大型、優質、先進等,而以量化指標進行說明。因此,新版目錄表述更加準確和詳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