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 我們需要哪種創業領袖?

2011-07-08 16:02:04      挖貝網

  帥才就是他想辦多大一個公司,然后知道分幾步走; 復盤就是企業家把每天要做的事情,靜下心來想想,越想就越明白; 你可以不承認規則,那VC也不給你投資,但只要是雙方的承諾,還是應該要按照承諾來做。

  _采訪/方浩、翟文婷 _文/翟文婷 _攝影/賈睿

  “你覺得是江湖離不開你,還是你離不開江湖?”這是6月2日成都創業大講堂的媒體溝通會上,一位年輕的記者拋給柳傳志的問題。話音剛落,現場就傳出一陣笑聲。柳傳志沒聽清楚,身邊的聯想控股副總裁唐旭東又重復了一遍。 大概只有柳傳志覺得這個問題并不好笑。他說:“聯想跟我相濡以沫,我離不開聯想,聯想也離不開我。到了一定的階段,聯想既能離開我,我也能離開聯想?!? 五天之后的6月7日,在接受《創業邦》專訪的當天早上,柳傳志接待了來自日本的NEC董事長,他問對方一個月打幾次高爾夫,對方說一個星期打一次就不錯了。柳傳志告訴他,現在每天早上都和太太去小區附近的球場揮桿鍛煉?!拔业男腋藴适前亚皫资甑幕顑航o我減少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柳傳志說,“到70歲的時候,可以接著再減!” 現在的柳傳志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聯想控股的IPO計劃上?!叭撓氲娜硕贾牢业呐d趣點在產業,我們走了一條通過投資積累資本,再扶持新產業的道路。在資本積累的過程中,我們又通過投資,進一步驗證了豐富了我們做實業的經驗,可以更好地通過資金和增值服務,發現和培育優秀的公司和人才?!绷f。 柳傳志現在最大的資本不是錢,而是興趣和耐心。去年他在上海做了一次演講之后,有個開面館的青年給柳的助手寫了一封信,詳細介紹了他的產品定位多么有特色,懇請柳傳志親自去嘗嘗他的面食。沒想到柳傳志不久前去上海的時候真的體驗了一次,在聽了這位草根創業者迥異常人的創業經歷后,立即把他介紹給了聯想投資的負責人?!八@個商業模式的亮點是標準化、快餐化,最重要的是削弱了大廚對面館的控制力?!绷鴤髦緲O為認真地向我們介紹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儼然一副投資經理的神情。 扶持創業,是柳傳志認為應該做,并且可以做的一件事,這里頭可想像的空間也很大,聯想每年花1000萬元給中國的優秀創業者免費提供創業培訓,如果覺得項目適合聯想,還可以提供投資。只不過從聯想之星這塊花出去的錢,單筆最大金額不能超過1600萬元。 聯想之所以這么做,首先這里面滲透著一種時代情懷。柳傳志身處的時代被他稱為是“不正?!钡臅r代,隨便一個個體戶就能稱得上是創業者。雖無貶低之意,但眼前這個67歲的老人眼看著26年前一起出來的一批批企業家紛紛倒下,不禁發問,“出了幾個像我這樣的?”由此,他認為,“有沒有導師幫忙,還是不一樣的?!甭撓胪顿Y董事總經理王建慶說:“我在聯想之星上課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的創業者很有理想,也很有激情,但是在一個企業怎么樣能成功地認識和操作層面,確實是欠缺?!? 而與這些創業者能夠產生連接的柳傳志,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家的一個象征,甚至目前鮮有人敢于挑戰他所達到的一個高度。因此,由他擔當中國企業家的創業導師,無可厚非。尤其在當下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無從分辨誰才是真正的導師,把柳傳志請出來系統性地談論創業和輔導創業,意義非同一般。 一名學員對《創業邦》說,“很多做法我們覺得好像都不應該對外講,但是聯想都愿意拿出來跟我們分享,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將科學家培養成企業家”,這是聯想之星打出的創辦口號。經過三年的發展,不管是柳傳志還是負責執行的人,已經并不滿足于此。在構建聯想之星的教學大綱時,柳傳志講過一句話,“能不能體現我們帶著他們一起創業的那種感覺?” “我比較喜歡做事的。全是老老實實的,那肯定我不中意。但是敢把一籃子雞蛋往上砸這種,我也不中意。當年我是拿一筐雞蛋往上砸,那時候光腳沒鞋穿我不怕,等自己都西裝革履以后,就不敢了,所以只能拿20%的東西一把砸上去敢做這件事情,其他的事情我們穩著做。但是你連20%的東西也不敢往上砸,這樣的人,我也瞧不上?!? 而在對聯想之星創業培訓教務長周自強的采訪中,我們了解到,辦聯想大學其實也是柳傳志自己的一個心愿。 在聯想之星CEO特訓班第二期招生尾聲、做第三期規劃的時候,一次內部會上,柳傳志問了一句,“你們到三期能不能開4個班?”這是他希望把聯想之星做大而發出的第一個信號。2010年,聯想之星孵化器作為聯想控股的其中一大業務板塊被確認下來。老柳說,“現在畢竟時間還短,聯想之星才做了三年,我相信我們五年、七年做下去以后,影響會越來越大?!? 他口中的影響,陸剛的理解是,“確實幫助創業者從零變成一個很好的企業,證明聯想之星這一套是行得通的?!? 所以,聯想大學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空中樓閣。聯想之星已經連續舉辦三期CEO特訓班,從第三期開始擴展到兩個班,共計69人。與此同時,還有在全國各地的創業培訓基地、創業大講堂等短期項目,囊括了創業園區、媒體、投融資、中介機構等資源的創業大聯盟也在醞釀籌備之中。 從成都創業大講堂回京后,柳傳志總算找出一個空閑,跟聯想之星的人坐在一起開會,聽他們講對未來的戰略想法。走進會議室,他就笑稱,“今天跟咱們自己人開會,特別輕松”。會后,請大家去吃倪氏海鮮。周自強說:“下面人能干,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周全,不用他操心了,他就特別高興?!? 周自強曾是柳傳志的英文翻譯,對于這個老部下,柳傳志經常調侃上幾句?!敖裉炷阍诼撓胫亲龅糜凶逃形兜?,做著做著沒準就想,干脆辦一個聯想大學得了,對外收費,你要真的有這個本事,我就全面支持,就把它(聯想之星)變成一個獨立的公司了?!边@是柳傳志一時興起的玩笑話,但也隱含著他對大聯想的一貫哲學:平臺足夠大,只要有夢想。 柳傳志依然愛看書,準確地說,是愛聽書。他經常讓助手把有聲內容下載到播放器里,在飛機上享受“閱讀的快感”。最近他遇人便推薦的兩本書分別是《侯衛東官場現形記》和《國運1909:清帝國的改革突圍》。前者講如何跟地方政府打交道;后者關乎國家命運和改革。 7月份柳傳志還要做一個演講,主題是:什么是帥才,怎么叫會干活兒。他說:“我自己把它捋一遍,這些事情我做著有興趣?!?/p>

  對話柳傳志: 將才與帥才

  大勢來了,豬都會飛;但風一停,豬就會掉下來! 《創業邦》:最近一段時期,中國創業市場無論是融資還是IPO,都特別火,以致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大勢來了,豬都會飛”你覺得呢? 柳傳志:大家都是憑本事IPO,除了互聯網的這塊東西我說不清楚以外,其他的都是憑本事上去的。只不過現在創業板的市盈率確實太高,高到可能早晚要受一次重創。 沒錯,大勢來了豬都會飛,但是風一停豬就得摔下來。我們希望放出去的一個東西,在天上是真飛的。機遇好可以上去,但是你的業務可能會直線下來,股價就往下跌。因為很可能就會被別人超過,或者被別人的新產品取代,然后你就一籌莫展,就摔下去了。那幾年,我記得報紙上不斷地登(廣告),做DVD的,還有賣酒的,靠打廣告出名。但是到最后,真要這一項被人超過去,就什么都不會了,那就是完全憑機遇。 像屋頂圖一樣,地下的基礎牢靠,房頂那塊也是需要去鉆研的。房頂是指運作中的這些管理,比如像采購、研發,都是需要細細鉆研的。 最近我遇到過一個做食品行業的人,他到上海的時候,正好上海做豆腐的事兒被曝光。上海人吃豆腐不像北方是用鹵水點的,而是用石膏點的。被曝光的就是醫院里邊還帶著血的石膏,就拿去做豆腐了,把上海人惡心得不行,那段時間就全不吃豆腐了。結果這個小伙子一下看見機會了,自己弄了點錢就開了一個門臉,全透明做豆腐(的過程)。他從韓國那兒買了一個圖紙做了一個豆腐機,就開始設計做豆腐,結果買豆腐的人非常多??墒沁@種方法畢竟賺錢慢,他就干脆去賣豆腐機了。后來這個行業被溫州人搶走了,成本比他還低。不過他一轉手又做別的去了,做得也非常好。這種人就是腦子轉得很快,能抓住機會,后來他做新領域的時候,事情想得非常之透徹,發展前的每一步都想得很明白。所以,如果有這種特殊的人,其實(聯想之星)也可以收的。 《創業邦》:這種類型的創業者是不是有點像早年的史玉柱(微博 專欄)? 柳傳志:他是靠機遇上去的,但是他認真地去研究、發掘各種產品。腦白金確實還真是好藥,我太太堅持在吃腦白金,對睡眠有很大好處;我妹妹在美國長年大便不通暢,吃了藥確實就好。但是,它的廣告確實有點讓人煩(大笑),后來都說是假的,其實不是這樣。后來,他一轉行去做游戲了,做完游戲他又發現別的機會。他現在最大的收入是銀行的投資。所以老能捕捉機會的人,就不能認為他就是在等著機會。這也是一種特殊的人才。像他就屬于一種俠客行為,練的是火眼金睛,一眼看出好東西。 史玉柱這種創業者(身上)很多東西都有著他典型的性格特點。所以真的做成大事情的人,非要給他舉例說別人怎么怎么,他可以去學,但是他性格中的某些東西是改變不了的;也許楞去學本來不適合的東西,他將來就什么都不是。讓史玉柱來辦一個咱們這個東西(聯想之星),可能他就不行。 《創業邦》:有的人創業適合做“將才”,而有的人天生就是“帥才”,你怎么區分這兩種創業者? 柳傳志:帥才實際上就是他想辦多大一個公司,這個目的他必須弄得很清楚。而且這個目的應該很高,不應該是簡單地開一個店或者辦一件事,他一定是有愿景的追求,而且能分清楚分幾步到達:第一步大概到達什么地方?然后走什么路能夠到達?在走這個路的時候,大概有幾個環節,每一步都怎么走?中間的幾個環節是不是需要同時開動?因為這里面有好些事。 我舉個例子,什么叫好些事需要同時開動。當年聯想為了參加德國漢諾威的展覽會,要生產出一批主機板。于是我們就在香港并購了很小的一個公司,由一個人來負責做這個事。那是1989年,我在北京,他們在香港,我就沒過問。當時是北京負責籌的款,借了100萬美元交給他們去做。最后快到時間了,我一查,事情整個壞了。因為主要負責人的精力全都放在其中一個環節上。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木桶效應。他把其中的一塊木板做得特高,其他好幾個全是漏水的。比如,誰幫你去解決銷售攤位的問題?而且實驗室的成果出來,中期試驗的時間應該給留出來等等。這些時間都沒留,全都不懂。我說,壞了,那期(展覽會)是無論如何趕不上了。6月3號,氣得我直接飛到香港,到那就上火了。跟他們說,我可能就是一個馬上要跳樓的人了,因為這100萬美元是從北京借的。 這就說明會干活的人,得懂整個事情的前后順序。而且在做這個事的時候,還得加人,得有內部的培訓。而且知道文化和業務是怎么配合的,知道班子是怎么融合的,管理三要素全懂,行業里面的細節也懂,到這個程度就夠帥才了。這樣的人要是自己還不想著要一塊平臺,就非??上Я?。 《創業邦》:這可能也是聯想之星要做的一個工作,就是怎么把科學家變成企業家。 柳傳志:有的人變得成,有的人變不成。變不成的話,最好就早早地告訴人家,你好好地掂量掂量到底是適合做什么?我們就建議這些科學家,或者(把技術)賣給企業,或者就是當個股東?;蛘咴敢獾脑挳擟TO,但是必須得要服從CEO(的管理)。 比如有的企業,創始人是專家型人才,你投了之后,他說我是專家,堅決不當CEO。但實際上任何事情,他都絕對要管,這就會讓企業產生很大問題。 《創業邦》:就是說,有一些項目看上去很美,但是能不能成,還看這個人的執行過程。 柳傳志:有一個項目簡直好得不得了,是一個科學家做的,這是我們國家現在所需要的東西,水平非常之高。但是現在(項目)已經有一千多人卻沒有CEO。在公司里,人家說他就是個法西斯,真的就是這么說的。再深入了解,這個科學家的東西要做出來,其實是很困難的,因為要把實驗室的成果變成一個大規模的工業成果,還要有人去推銷,讓人家都有股份等等,我看那些人是比較可憐。所以我建議這個科學家到聯想之星來上課。 這個人是讀完博士后的,一期一期地念,然后狠狠地鉆研,念書很多年了吧。但是他學習能力強嗎?這就不屬于我說的學習能力強的范圍。你要是想當院士,那是一種學習能力;你的目標要是辦企業的話,這就需要另外一種學習能力,就不算我所說的學習范圍。 《創業邦》:記得1984年聯想剛成立的時候,你曾經對領導信誓旦旦地說:“聯想要成為一家年產值200萬元的大公司!”在今天看來,這簡直不可思議,但回過頭來看,這也折射出兩個時代不同的成功觀:現在IPO才叫成功,甚至融到資都叫成功,而在當時對成功的認識非常樸素。對于一個創業者來說,您覺得成功的含義變了嗎? 柳傳志:我當時雖然不懂什么叫IPO,但是我出來的時候,主要就是想試試自己有多大能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會不停地提高自己的目標。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我還能管人,就開始想要做中國自己的PC。中國自己的PC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就希望在中國占到一定的份額,能夠打敗外國的企業。目標在不停地變化。 就像你說的,現在的人覺得IPO就成功了,那就是一般的。真的考驗是成功以后,拿了錢要做什么。不停地提高目標追求,這是好的創業者變成一個好的企業家的共同標準之一,不能說是惟一的標準,要不然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不干了。 我認識不少這樣的企業家朋友,都是浙江人。做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把企業請別人一管,自己天天打球什么的,去做他愛做的事情,這也很正常。他有他的說法,“我再做,連這點兒家當全都做光了?!蔽矣幸粋€朋友是香港一個家族企業的繼承人,他是富三代了。他說,我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會掙錢。他就把家里的錢全都變成股票,依然保持著那樣的比例。然后他享受生活,還做慈善,到中國來找最優秀的學生,把他們送到英國去念書,然后培養這些人。 復盤就是企業家把每天要做的事情,靜下心來想想,越想就越明白。 《創業邦》:現在跟互聯網行業沾邊的創業,都流行一種觀點,就是先做用戶規模,不太考慮盈利。但是你所處的那個年代,大部分人想的卻是先賺到第一桶金,想辦法活下來。在獲得第一桶金的能力和清晰的商業模式之間,你覺得哪個更重要? 柳傳志:這只是做互聯網業務的一個特點,其他任何一種行業里面,都得要賺錢。以美國人為首,有了獨立IPO以后,大家開始認為有一定的點擊率或者用戶以后,人家就投錢,投錢以后就有錢花,你就可以燒。然后說,我還可以做得更大。也許到后來,有的就(把用戶規模)轉化成錢了,有的人就轉化不了,一直沒有賺錢。 聯想投資投過這樣的企業,有了一定的點擊率、一定的業務模式。結果中央領導同志說,這是一種不可取的方式,“3·15”開會就把這個公司原來的業務模式給停了,所有以前的東西就全都廢了。 我認為,互聯網公司到最后的根本目的,還是要能夠形成利潤。點擊率高也好,或者是獨立IP(訪問)的人數多也好,這只是其中一個過渡過程。拿這個過渡過程,可以吸引到投資者的錢。但是到最后,如果還是不能夠做出真正的利潤來回報投資者的話,那純粹就是泡沫了。 《創業邦》:很多企業到海外IPO或是走向國際市場后,可能會跟國際投資者之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你怎么看這種現象? 柳傳志:甭提具體事情,實際上就是規則,可以是國際規則,你可以預先不承認,那他也不給你投資,就什么都沒有,這就沒有關系。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只要雙方真的承諾,而且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大家還是應該要按照這個(承諾)來做。 《創業邦》:聯想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柳傳志:對聯想來說,我們只能特別說明,自己在簽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是要注意承諾了以后要能實現,盡量把事情考慮好。當時不見得所有的人都能把未來的事情想得特別清楚,造成今天的那種情況可能就會有點兒尷尬。我以前也遇到過這種事情,如果當時沒想清楚,后來真的做的時候要付出代價,那我們也堅決付出代價,然后內部復盤總結這種事情,下次應該怎么做。但是從來沒有跟人拉過抽屜、翻燒餅。 《創業邦》:你剛才提到的“復盤”,可能是聯想獨有的一種文化,對于初創型的公司,怎樣去運用“復盤”這種做法? 柳傳志:其實提出“復盤”這個詞是2001年聯想投資成立的時候,以前沒有叫過“復盤”,但是做法都一樣。就是這些企業家把每天做的事情,靜下心來想想,越想就越明白。 我說一個真事,就是上世紀80年代我剛當總經理的時候。在那間小屋子里,大家早上剛來上班,我的一個同事就找我談事情,一本正經地跟我談,但是談到一半的時候,第二個人就把第一個人扒拉開,開始跟我說他的事情。接著第三個人也過來說。那天上午前后有五個人來找我,但是哪個也沒把話說完。我晚上回家就把這件事情重新想了一遍,最后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每個人都沒把話說完,使我都不知道他們最后要干嗎;第二更重要,這些跟賺錢活命的事情都毫無關系。 由此,我就有了一個想法,我到底想要干嘛?絕不是下邊同事們拽著我走,而是我心里得明白。所有這些事情跟我有關還是無關,我都要按照輕重緩急排出來。這個想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復盤的過程。 不是IBM,也不是蘋果,可能是三星。 《創業邦》:聯想集團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會怎么走下去? 柳傳志:聯想集團的管理層目前大概想走的是類似三星這樣的路,就是做一個產品,里面若干個關鍵部件都是自己做的。目前準備按這個方向去做。但是,這個事情也不定軌,他們會不斷地研究、慢慢地把這個路走實。 因為不僅是做IBM這樣的服務,也可以走互聯網內容(的方向)。比如,聯想集團投100個這種做內容的公司,放到我的應用商店中,做起來都是我旗下的公司。這些公司把整個聯想托起來,萬一硬件部分受到打擊的時候,這些公司其實能發揮很重大的作用,也是一條路。所以他們(聯想集團高層)正在研究過程之中吧。 《創業邦》:感覺聯想集團跟美國、臺灣的那些公司是不同的打法,他們是拿出全部往上砸,聯想會不會過于謹慎和保守? 柳傳志:因為我親眼看到他們一把全砸上去死了。我一個個給你數。當年的王安,曾經是(電腦里)第二大公司,比今天的HP還大;專做服務站、服務器的SUN;他們都是堅決不走現在英特爾系列的路數。DEC發明了一種芯片叫“阿爾法”芯片,這個芯片性能極好,他們以為這個可以帶動小型機進行對抗,最后還是不成功,企業失敗了。 我寧可看準了大路的時候,局部超越,積蓄力量,等我的勢能大到足夠有領跑的(資格),該超就超。比如說在中國做平板電腦,有上萬個服務商做出來的東西確實是比平板電腦強了,再發動攻勢,占領中國20%的平板電腦市場。然后發明某一個局部的部件,以它的勢能帶起來,這種事情能做。 今天聯想控股走這條路,突然間形成幾個產業領域,我相信在股市上也未必賣的出好價錢來。因為誰都認為很雜,各種東西在里邊,怎么行?我就要想盡辦法讓它行,就走另外的一條路。 《創業邦》:像諾基亞這樣的企業在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時候都感覺有點不靈活了,聯想集團在中國也是老牌的IT公司了,它怎么去適應這么一個新潮的行業? 柳傳志:我常說,一個企業要有一個好的班子,會制訂戰略,執行力又很強,就應該能夠不停地尋找新的方向。而且班子里為首的人幾乎就決定了(方向),他就是個舵手,班子的人齊心協力一起劃船。有了正確的大方向以后,企業最起碼不至于突然就死了。我覺得(聯想集團)這個應該是有把握的,不會像柯達做膠卷做得好好地,突然間發現數碼相機出現了,茫然不知。這種事情我估計不會發生(在聯想)。 但是,他選的是不是真的就是第一好的路,這個我就不敢說了。比如,很多人不斷地在向我介紹華為怎么樣,我承認任正非特了不起,可我學不了,我沒那膽子。他就是要有大量的資金,然后非常勇敢地一把推上去,從技術上作為突破口,成就成,不成就真的摔死了。我的路確實沒有像他那樣,咱們走一步停一停,大家喘口氣,早飯也吃飽了,咱們再爬一段,就是這種風格。 《創業邦》:但是感覺等聯想做到中國老大的時候,PC行業的毛利率已經下來了。平板電腦會不會也面臨這樣一個局面? 柳傳志:研究平板電腦在多長時間之內就會取代商用筆記本,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估計。我認為大概在幾年之內,還有一段距離。平板電腦作為消費類電腦,娛樂很好,把它完全作為商用來做,目前可能還不行。由于競爭對手現在紛紛出現問題,HP、宏基都出現問題,就給了我們很大的機會。毛利率再低,它的噸位要大了以后,照樣能產生很大的影響。目前這里面量越大,采購的東西就越便宜,我們的毛利率就越高。先把這個錢掙回來,給自己存儲了力量,這時候我們再研究方向,發掘人才,形成品牌的知名度,到最后再往出打的時候,心里就踏實多了。 現在我們賣到國外(的產品)雖然賺了一些錢,但是在國外消費市場上,聯想的牌子并不響。我們要借這個機會把品牌牌打造起來,同時還要開發新的產品品類。要不然開發好了,人家根本不認你,不買你的(產品)有什么用。 假如我真的在中國做了一個平板電腦,跟iPad一樣好,拿到世界上一點也賣不出去,因為你沒牌子。但是要很多錢砸這個牌子,要不是買現成的牌子Thinkpad,Lenovo的東西跟Think一樣好,就是賣不出去。我們已經從聯想的利潤里扣了很大的一塊作為研發投入進行品牌建設,在國外請了一個非常有名的人做品牌經理。 《創業邦》:聯想控股有沒有要學習的對象? 柳傳志:控股這塊兒先不說,因為控股是在一個摸索的過程中,它有各種情況。聯想集團以前進入的是一個在核心技術上難以突破的行業,CPU跟操作系統這兩個關鍵的地方一卡住,想通過都難。 現在由于移動互聯網、平板電腦的出現打破了以前的格局,我們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又有了一定的技術力量,怎樣讓資金和技術力量能夠在新領域更快地發揮作用,能夠走在前面,而且還能引導市場跟著我們走,這些就是我們追求的東西。 《創業邦》:聯想控股是不是會像長江或者復星這種實業型的公司? 柳傳志:對,控股走的路跟復星有些類似。但復星是先做了產業,然后再去做投資取得資本回報。我們是先做了投資獲得資本回報以后,再去做產業。在做產業的時候,我想做得更系統。系統的意思就是說,不僅是這一個行業,而是想形成一個大的產業鏈。這樣能夠真的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能夠形成更大的收入和影響,對自己的收入也會有很大的好處。 我自己最主要的復盤就是,我到底想干嗎?到70歲,我還干活兒,難道就是為了好玩嗎?肯定不是。 《創業邦》:2014年到2016年,你要帶聯想控股上市,到時候你也70多歲了,有沒有想過什么時候退休? 柳傳志:剛才說的電腦這塊,就全交給楊元慶了,以后這不是我要管的事情。我有興趣管的事情就是聯想之星和聯想控股的工作。因為這些事情都是新的,有意思。比如說形成新的產業,這個產業從綠地做起,不是靠投資去做的。 然后剩下的時間照樣打球去。今天日本NEC的董事長來了,我問他,喜歡打球嗎?他說,喜歡,就是沒時間。我說,那您一個禮拜打幾次?他說,一個月能打一次就很不錯了。我告訴他,我天天打。前幾個月忙,以后我就要開始天天打了。我們家邊上就是高爾夫球場,以后每天早晨跟我老婆七點鐘上場,打兩個多小時,九點鐘回來休息休息,然后十一點上班,那日子多幸福。那不就是成功嗎?我的幸福標準是,把前幾十年的活兒給我減少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 《創業邦》:你針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復盤嗎? 柳傳志:我最主要的復盤就是,我到底想干嗎?到70歲,我還干活兒,難道就是為了好玩嗎?肯定不是。我追求什么東西?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就搞過這么一次活動,在一個蒙古包里,給每個人發一張紙,說飛機要失事了,把遺囑寫下來。每個人對自己的個人評價如何,追求的事情如何。我就是進入到這種復盤程度。我當時做的時候可能沒有想那么多,只是一步步想做中國最大的一個(PC生產商),但是到最后,到底圖什么呢?我就在想這些,我做的這些事情是不是符合了這個標準。 《創業邦》:那你覺得現在還圖什么? 柳傳志:把本身的事情做好,把我應該護的這個圈子里的人護好,我覺得這是我的第一要務,這個事情要真的做好了,我就覺得挺高興。在這個基礎上,我最想做兩件事情。 第一,看看有沒有可能讓聯想成為一個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這件事情還真是不容易。通過我退下去以后,在產權機制上能夠保證未來的管理層是主人,他們退下去以后,新的管理層還是主人。 第二就是把我們總結的這些管理理念和資金結合到一起,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創業,或者把聯想直接管的這些事情形成產業,大概想做的事情就是這個。

  柳傳志淘金子

  聯想之星的使命是發現新一代創業者,當然,這要植入聯想的DNA。

  6月中旬,聯想之星第三期CEO特訓班學員在總部歷時三天進行畢業答辯。15分鐘的商業計劃陳述之后,評委再花15分鐘的時間進行提問互動。一些外部機構的投資人,也出現在評委的行列。 這是聯想之星表現出開放姿態的一個側面,他們樂意看到外部投資機構前來挑選自己的學員企業,或者跟聯想一起投資。負責聯想之星投資者業務的陸剛說,柳傳志對他們最大的擔心就是太追求財務回報。聯想控股副總裁、聯想之星董事長唐旭東說,聯想之星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希望幫助創業者走出最困難的早期。因此,分散風險已經不是他們的首要考慮因素,吸引更多外部投資進來把企業做大也只是一方面;如果自己的學員企業能被別人看上,證明聯想之星的眼光和培訓能力還是很不錯的,這才是重點。 這并沒有偏離聯想之星創立之初把中科院科技成功產業化的初衷,但是很明顯,它的愿景已經不再局限于此。 起初,柳傳志問聯想之星的人,“你們準備怎么做?具體的步驟是什么?人有沒有配合好?”現在更關心的是,“你們到底想做成什么,你們的目標有多高多遠?”聯想之星從一個簡單的培訓班做起,到現在已經承載了很多人的期望,包括柳傳志本人。對于“它來自哪里”這個問題,人們已經非常熟悉?,F在人們更想知道的是,它會走向何方? 你們準備怎么做?” 聯想之星創辦的初衷非常簡單,“就是辦一個培訓班,幫助科學院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甭撓胫墙虅臻L周自強說。然而作為聯想之星教學體系的架構師,王建慶負責的教學大綱第一版改了足足9遍才得以通過。 初稿交到柳傳志手上,他說不行,也沒有提具體意見,只是說了一句話,“能不能體現我們帶著他們一起創業的這種感覺?”這句話讓王建慶茅塞頓開,“實際上就是一個人出來做企業怎么走,會遇到哪些問題?怎么辦?” 王建慶提交上去的大綱初稿,跟商學院的教學思路很類似,即按照企業功能劃分教學模塊,比如財務、銷售、資本運作、人力資源管理等,不能動態地看待問題,也不能針對性與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相對應,這自然與柳傳志的期望不太相符。 后來被大多數學員贊賞的“系統性和實戰性”很強的“麻辣燙式”的教學體系,是王建慶按照企業的生命周期而自創的。 “商學院的課程相當于搭積木,聯想之星的課程更像是麻辣燙式的教學,從企業出生那天起就串起好多東西。就像小孩生病有兒科,一樣內科、外科、心、肝、肺等樣樣齊全。創建期、生存期、發展期、擴張期、規?;让總€階段都是一根棍?!? 這種聽上去通俗易懂的教學體系卻讓課程的設計者和授課老師從此背負了烏龜殼一樣的重擔,且沒有擺脫的一天——他們必須非常清楚地了解企業在各個階段都會遇到哪些問題,解決辦法有哪些?!拔覀兊呐嘤枌λ麄儊碚f,是對話,不是講理論?!蓖踅☉c說。 周自強說,聯想之星第二期招生工作接近尾聲,內部會議上提出希望進一步擴大培訓的規模和影響力的時候,大家普遍感到吃力的就是師資瓶頸?!奥撓胫堑睦蠋熞笥泻軓姷膶崙鸾涷?、很強的總結能力、要備課,但又不能他想講什么就講什么。很多取得階段性成功的創業者喜歡講理念,比如,他剛剛爬過沼澤,就對正在爬沼澤的人說意志要堅定之類的話。對于后者來說,意志堅定當然很重要,但是他更多地需要知道具體的方法、手勢和姿勢,往左還是往右,哪里有石頭和陷阱?” 第一期培訓結束,聯想之星卻培養了兩個純科學家?!八麄兟犃苏n程之后,覺得自己不適合創業,一個愿意找CEO,自己做技術;另一個表示等時機成熟再創業?!蓖踅☉c說,“聯想的文化就是求實,我們會非常求實地告訴他們,創業路上是很艱辛的?!? 聯想之星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師資大部分來自于聯想投資,第三期增加了聯想系其他企業和被投企業的創業者。與此同時,聯想之星也突破了中科院體制的局限,面向社會招收企業學員。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都被聯想之星網羅進來。 周自強也沒有想到,以前伴隨柳傳志進進出出,貼身做英文翻譯的他會被一紙調令改去專職做聯想之星。這個啟動之初,只是被當作一個項目對待的聯想之星,人員配備基本上以兼職為主,包括王建慶。 “當時說成立一個培訓班,先把這個班做好,學員怎么去招,然后上什么課,這是最迫切的。下一步怎么做,沒有想得特別清楚?!钡谴蠹叶茧鼥V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是一個大的目標,里面可追求的東西很多。 首先被加進來的就是天使投資,為那些想把科技產品進行產業化轉換的科學家提供資金支持。陸剛對《創業邦》表示,這不同于英特爾等企業做投資,他們一般都是投資與自己技術相關或互補的企業?!皬男袠I覆蓋來講,聯想之星跟VC沒有區別,跟聯想集團沒有什么關系。母公司實行產業多元化,各個子公司之間是比較獨立專業的?!? VC熱捧的幾個行業也是聯想之星挖掘項目的定位源,但是跟VC卻是上下游的關系。就像李開復(微博 專欄)的創新工場,以天使的姿態發掘到一座待開采的礦藏,還需要VC的接手,才能把這個盤子做得更大。 不排除這是聯想不可多得的投資機遇,能接觸到國內尖端一流的技術。但這并不是絕對的利好。陸剛給出的分析是,這些技術大多還處在實驗室或中試階段,不太穩定。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看,那就是雛形,很多東西比較模糊。另外,就是人的問題。有時候接觸到的創始人就是整個團隊,評估這種并不完善的團隊實力,難度可想而知。 孫建燕——杭州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聯想之星第三期CEO特訓班學員。他的體會是,聯想之星選擇企業的定位很獨特,“第一,企業處在技術含量非常高的、非常朝陽、具有革命性的行業;第二,同時未來有一定的市場基礎,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第三,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所選的企業能夠在這個行業里迅速地做成龍頭老大?!倍宜f,我們做研討會的時候,投資經理都跟著,就是要深入地把企業了解清楚,比單獨做盡職調查要強得多。 中科院幾乎成了聯想之星天然的項目儲備庫,但是負責投資業務的陸剛卻坦言,天生對市場和資本敏感的民營公司,投資起來容易得多。相較而言,中科院的項目技術力量強勁,卻囿于機制,對團隊的激勵有限。 比如,聯想之星投資的理念是,希望團隊一定要占大股,甚至是占到控股的比例;而且股權不光給現在的團隊,還應該留出一定的空間給未來的團隊。但是在中科院體系下,第一條實施的難度系數明顯要高于一般民營企業?!斑@種情況下,只能每個方案盡量去爭取,如果公司團隊做得不錯,就把聯想之星的股份以成本價賣給團隊,讓他們做主人?!标憚傉f,這種手段協調起來,成本會高一點,“但是操作起來比較容易?!? 2010年,聯想之星作為聯想控股三大業務板塊的其中一塊被確定下來,對外宣稱是以“創業培訓+天使投資”的形式為載體,這也是聯想之星的兩大主營業務。從2008年第一期聯想之星CEO特訓班算起,前后有160多名學員已經或即將畢業。這些學員中,有10名獲得了聯想的投資,累計投資金額超過1億元。另有20多名學員在培訓期間或期后獲得外部產業或風險投資人投資。 孫建燕告訴《創業邦》,“現在大家都有一個想法,哪怕聯想投我便宜點,一般情況下,盡量讓聯想進來。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聯想進來,意義就不一樣了?!北M管他所在的公司沒有和聯想之星達成投資協議,但是他仍然覺得,此次培訓,讓他對公司當下進行的股改工作,有了系統的認知,知道股權該怎么設計了。 王建慶說:“對于這些創業者,他們覺得能夠加入聯想之星,與聯想建立起關系,對他們發展會有幫助,這是客觀現實?!? 隨著聯想之星這個事情越做越大,聯想自己和外部對它的期望也越來越高,用周自強的話說,“這里面可想像的空間越來越大?!? 你們到底想做成什么?” 孫建燕說,聯想之星是柳傳志非常高明的一步棋,因為這是三方共贏的一個棋盤。中科院、創業者、聯想——“就跟毛主席講的似的,我們為了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了一起?!? 2009年,還是英文翻譯的周自強陪柳傳志在美國開董事會,吃完飯陪他在賓館周圍遛彎。柳傳志突然跟他聊起聯想之星,“你全職去做行不行?”周自強的第一感覺是,“沒想到”,片刻的猶豫過后,他給了柳傳志這么一個回答,“我拼命做,應該可以吧?!? 周自強等人之前在聯想之星都是兼職。而他之所以沒有立刻對柳傳志的問題給出答案,理由是,“我很喜歡做這個事,但覺得這件事情很難?!? 王建慶說,這是一個很難量化的事情,“辦企業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培訓完了這些企業死了,就是因為培訓錯了嗎?培訓完的企業成了,就是培訓成了嗎?EMBA看畢業的學生掙的工資多高來評價自己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和社會能力。而帶著這些企業成長,是要靠時間來做的。我們給自己定的標準是,每一期學員里,能夠有5家企業獲得投資,但這不是惟一的標準。比如說,人家發展得很好,說我就不要投資?!? 如果說,非要給聯想之星一個好壞衡量的標準,王建慶認為,就是口碑。創業者真的覺得這個培訓很務實,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至于投資業務,自然是投資回報率。但是,聯想內部一致認為,財務回報是次要的。 “從目前來看,公司沒有明確說什么時候要收回4億元的盤子,可以待很長時間;也沒有說回報率要達到多少,沒有這個要求。而且將來賺了錢也不是控股要拿走,其他基金公司賺了錢LP拿走,再募集新的資金。聯想之星賺了錢再放回基金里面,接著做?!标憚傉f。 極為重視口碑;投出去的錢都不想著要回來,而是要它自我滾動發展。參加這場長跑的運動員只聽到了起跑槍聲,卻還沒有遠眺到期盼中的終點線——甚至可能大多數人都想像不到,那到底是怎樣一根終點線。 然而,經過3年的發展,聯想之星已經可以拿出一張具備雛形的藍圖,對《創業邦》講述它現在的樣子——這是面向創業群體,為他們量身打造的一座金字塔。 首先是頂部最核心的聯想之星CEO特訓班,這是他們的拳頭產品,每期規??刂圃诹呤俗笥?,是真正要打造出聯想之星品質的一個產品,“就像皇冠上的明珠”。 往下一層,是在大家所熟知的全國科技創業氛圍比較濃厚的地區布點,通過培訓基地的方式,針對地區開設短期的培訓和講座,歷時3~5天,大概七八十人左右的規模。講授的內容是CEO特訓班里的精品課程。 第三層就是創業大講堂,覆蓋的面更廣,影響力更大。每年大概舉辦兩次,曾經在無錫、武漢、成都等地舉辦。這種類似事件營銷的活動,所產生的效果會由一個城市輻射至整個省。 “這樣的層次布局,聯想之星有點、有面、有長、有短的結合,整個創業培訓和幫扶體系就慢慢形成了?!敝茏詮娬f,還有一個輻射面更廣的開放性平臺——正在醞釀之中的聯想之星創業聯盟。 這是自聯想之星學友會演變而來的,因為不希望它成為一個封閉的圈子,所以在聯盟各期學員相互交流分享、合作的基礎上,吸引更多創業相關的社會資源加入進來,比如媒體、投資、各地的園區,還有一些專業服務機構,比如知識產權、融資、中介機構等?!澳康木褪前崖撓胫堑挠酂岚l揮出來,定期關注跟蹤學員的項目?!眲摌I聯盟會有一個類似俱樂部的機構,將來會考慮吸納非學員加入。 培訓體系明晰的同時,天使投資也“越來越專注,越來越明確想要什么樣的投資?!蹦壳?,聯想之星明確進行的是早期天使投資,單筆最大投資額上限是1600萬元人民幣。而且接下來,會越來越多地希望跟外部的投資者進行合作。據陸剛介紹,5月份的3個案子都是聯想之星領投,跟外部投資者一起合作的。廣州優逸網絡就是聯想之星聯合招商局科技和福建本土的一家投資公司一起投資的。 到目前為止,似乎已經從聯想之星的身上,看到了雷軍(微博)、薛蠻子(微博)、徐小平等天使投資人的身影;還能嗅出創新工場的味道;而且從一開始,就類似于商學院的培訓。聯想之星儼然就是這些零星散落的特征集合體,但又不是其中任何一個。 它擁有個人天使投資力所不及的項目資源和強大的培訓幫扶體系;比創新工場更開放,不介意被其他投資人投過的企業前來培訓,更歡迎他們單獨或一起投資聯想之星的項目;至于商學院,從一開始就選擇了跟它不一樣的教學體系,有著基因的差別。 然而,聯想之星仍然存在著“它要成為誰”的困惑,也就是柳傳志現在更關心的問題,“你們到底想做成什么,你們的目標有多高多遠?” 周自強說,他們還沒有給柳傳志一個回答。但是,實際上柳傳志心里已經有自己的期望?!八M撓胫浅蔀橐粋€獨立的創業大學?!? “但是客觀地講,這還要看我們的能力,看我們的本事?!敝茏詮姺治龅?,“這個過程不是簡單地組織一幫人,而是要去研究創業者到底怎么回事。因為面對那么多的創業者,我們不僅僅是做行政、做服務、做支持、做組織的人,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一個創業專家,創業導師或者創業顧問?!? 然而,目前聯想之星共有14人,其中8人做天使投資。周自強說,這些人中,每個人都沒有創業的經歷,更談不上成功的創業經驗?!八栽谶@個過程中,我們能不能成長起來,能夠真正和創業者去對話,體會到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的問題而且知道怎么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者說吸引、聚攏資源去幫他們解決問題,這個對我們有很高的要求。這塊要是起不來,那這個事也就那么回事了,最終的結還是在我們自己這里?!? 2010年年初,聯想之星老師答謝宴上,柳傳志說:“這件事情成功與否,跟組織者對這件事情的認同投入和感情投入有很大的關系?!? “這絕對是一個長跑。你想培養人,百年樹人。不像創業,將來能上市。你要當短跑來跑,那肯定沒戲了?!敝茏詮娬f。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