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光標:4億買下今久廣告100%股權意欲何為

2011-07-12 09:09:55      吳愛粧

  “第一公關股”藍色光標并不閃亮,黑點越聚越多,光環越發黯淡。

  7月8日,藍色光標發布公告稱,擬以現金加定向增發的方式收購今久廣告100%股權,標的資產預估值約4.4億元。當天,藍色光標走勢高開低走,最終以4.26%漲幅收盤。

  從上市到收購,藍色光標的每一個新動向背后都有華泰聯合的身影。作為藍色光標并購預案的獨立財務顧問華泰聯合證券,公告當日就發了一份題為《并購今久廣告點評:驚喜不斷,超預期兌現發展戰略》的研報。今年以來,華泰聯合共發了6份研報力挺藍色光標。

  然而,這份洋洋灑灑81頁的收購預案,卻有著不少讓人看不懂的疑點。擬收購的資產存在數據未經審計、缺乏有資質的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毛利率離奇暴漲49.8%、凈資產4個月內縮水35.5%、核心房地產客戶存疑等五大疑點,“收購王”藍色光標卻一擲千金,愿意掏4.4億來購買,意欲何為?

  收購前夕毛利率離奇暴漲49.8%

  一切“奇跡”發生在2011年前4個月。

  藍色光標收購預案顯示,2011年1-4月份,今久廣告營業收入為6560.03萬元。而在2010年,今久廣告的營業收入為18954.49萬元。倘若2011年前4個月的營業收入按照去年營業收入的1/3推算,約為6318.16萬元??紤]到今久廣告目前服務的客戶以國內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主,在地產調控期間,今年前4個月的營業收入沒有明顯上漲亦屬合理。

  但蹊蹺的是,去年今久廣告的毛利率才33.42%,今年1-4月就躍升為50.07%,增長了49.8%。今久廣告毛利率為什么在收購前夕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上漲?

  問題出在營業成本上。比照今久廣告去年12619.26萬元的營業成本,今年前4個月的營業成本應約為4206.42萬元,而預案中公布的營業成本僅有3275.32萬元,少了22.14%。今久廣告的營業成本為什么被大規模壓縮?藍色光標在預案中閉口不提。
[page]

  更為蹊蹺的是,今久廣告一邊廂盈利一片大好形勢,另一邊廂,凈資產在短短4個月內縮水了35.5%。

  今久廣告2010年末凈資產為7010.62萬元,而截至2011年4月末,其凈資產縮水為4519.37萬元,縮水了15.33%。蒸發掉的2491萬凈資產到哪里去了?預案對此也只字不提。

  此外,預案中顯示,今久廣告預計未來5年的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0.64%、16.11%、16.84%、12.06%、8.26%、6.68%, 2011 -2013 年將分別實現凈利潤4200萬元、5040 萬元、5796 萬元,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9.6%、20.33%、14.68%。高增長高利潤的依據,從而體現?

  “這些數據是藍色光標它們自己出的,內部情況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很多公司收購之前的數據基本上是光彩奪目的。”北京的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不過這些數據對于藍色光標已經是過去式,影響的只是藍色光標對今久廣告的收購價。”

  值得斟酌的是,藍色光標在預案中披露,今久廣告資產的審計、評估和盈利預測審核工作尚未完成,藍色光標上面所涉及到的關于今久資產的數據是“無審計,無評估”雙無驗證。

  核心地產客戶存疑

  截至今年4月末,今久廣告的凈資產為4519.37萬元,相對于4.4億元的估值,增值率約為875%。今久廣告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值得藍色光標用將近9倍的高溢價收購?

  今久廣告最大的賣點是其擁有的房地產大客戶資源。藍色光標在預案中反復強調:今久廣告與房地產行業全國前十位的品牌客戶基本都建立了長期合作,如萬科集團、綠地集團、中糧集團、遠洋集團、保利集團、魯能集團、華潤集團等,同時還是北京青年報、京華時報、新京報等主流報刊媒體的核心合作伙伴。

  但是,理財周報記者多方調查卻發現,預案中所說的穩定、優秀的客戶群,卻不怎么買今久廣告的賬。

  “沒聽過這個公司。我們總部是不投廣告的。下面子公司的廣告是跟著項目走的。即使是分公司,也很少和廣告公司合作,我們直接就和媒體溝通直接合作了。”萬科相關人士稱。

  “今久廣告是我們北京分公司的廣告合作商,合作應是在2009年,具體金額不太詳細??偛亢徒窬玫暮献髦挥幸淮?,有一個廣告單是他們做的。”一位被今久廣告定為核心客戶的地產公司人士說。
[page]

  保利地產相關人士則表示:“今久廣告為我們北京分公司代理了北京青年報和新京報的廣告。”

  藍色光標花8.75倍的代價,將以房地產商為主要客戶的今久廣告收入囊中。預案中所說的“根據今久廣告的預測及承諾利潤值,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似乎還是個未知之數。

  “今久廣告是一家輕資產公司,最重要的是人力。”前述北京分析師認為,“你不要看它掛出來的數據,要看它廣告的行業,團隊的經驗和資源。”

  頻頻收購的背后

  收購幾乎成了藍色光標的“標志”。

  2010年3月,藍色光標剛上市就使用超募資金510萬投資電通藍標(北京)公關公司。

  2010年8月,首次收購失敗后,藍色光標再接再厲,2011年3月動用超募資金480萬元收購北京博思瀚揚企業策劃公司。

  2011年4月,藍色光標又成功收購了思恩客,前后共用了超募資金 10320萬元。6月20日,藍色光標發布公告稱擬收購一家金融公關公司,將運用超募資金6664萬元。7月8日,藍色光標又公布了收購今久廣告的消息。

  但對這樣一家基本面尚不確定的廣告公司,藍色光標為什么未等評估、審計結果出來,就急吼吼地要花巨資去收購?

  “可以的話,藍色光標肯定更愿意收購新媒體公司,不過往上游走不是那么容易,畢竟這些公司可以選擇自己上市,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下游的公司。外延擴張的路也不是那么好走。”前述北京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質疑,藍色光標收購頻發,利用超募資金頻繁收購,其實另有目的,或是想轉移上市公司資產、轉移現金流。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