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資本只做價值發現者與挖掘者,不做價值追隨者。”這是吳克忠恪守的投資理念。因其在黑土地上有大豐收,有人稱他為“PE界的劉老根”。
隨著中宇衛浴、碧水源、雷士照明、利農集團、麥考林等十多家公司相繼被推向資本市場的舞臺,吳克忠和他領導的優勢資本,在短短1年的時間里就成了投資界最新銳的力量:截至2010年底,優勢資本管理的資金規模為15億元人民幣和2.7億美元。僅在去年,其投資的企業就有11家實現上市。
八年磨一劍,當優勢資本迎來收獲的時候,吳克忠主導的資本棋局終成正果。
教書匠初出茅廬
吳克忠言談舉止中仍然透著濃濃的書卷氣,而實際上,這位如今在國內PE界做得風生水起的投資大佬、現為優勢資本(私募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放下教案已有近20年。
1964年,吳克忠出生于福建福州。1987年上海交大技術經濟專業畢業并選擇留校任教。兩年后,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籌備證券交易所,上交所鳴鑼開市。吳克忠遂將教學轉向證券領域,并在那個證券市場的啟蒙年代迅速成為上海知名的證券研究者。
1992年,吳克忠受邀回到家鄉福建考察,為幾家具有上市潛質的企業出謀劃策。這其中,就包括后來名噪一時的福耀玻璃。
當時的福耀玻璃還是福清市高山鎮里一家破舊的鄉鎮企業,曹德旺于1983年承包了它。那時的曹德旺,吃住都在玻璃廠里湊合,看起來像個南方老農,但他獨特的市場眼光卻讓吳克忠動了心——曹德旺獨辟蹊徑,他勒緊褲帶從芬蘭引進生產設備,搜羅技術人才攻關研制汽車專用玻璃,每平方米成本不到200元,售價1500元,比市場上的主流日本貨便宜了近10倍,產品剛剛投產市場便已供不應求。
“粗放的市場競爭總會過渡到成本競爭和差異化競爭,這種過渡之中,有價值的企業需要的不是以產定價的能力,而是以銷定價的能力。”吳克忠說。而顯然,福耀玻璃在他看來前景光明,只缺資本推手。
1993年,福耀玻璃成功上市,其股價從2元/股,漲到近50元/股。
[page]
PE登臺
1993年7月,吳克忠赴美國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學學習,獲得金融碩士學位。之后闖蕩華爾街,在投行機構從事幫助企業上市的賣方業務和私募基金投資的買方業務。
2001年,國內最大的保齡球設備供應商、中路實業董事長陳榮邀他回國共謀發展。在陳看來,吳克忠資本運作的視野超前,在華爾街積累了豐富的私募基金運作經驗,還擁有暢通的海外籌資和上市渠道,可以將國內的優質企業推向海外資本市場。
2002年底,吳克忠成立優勢資本,初期資金規模為1.1億元,出資人包括陳榮和一些美國投資者。
初回國內的吳克忠選擇引進國外流行的Pre-IPO模式,將優勢資本定位于企業價值的發現者,抓住企業上市前和上市后的套利機會,在“一級半”市場攫取乘數級的回報。
當國內同行將熱情傾注于互聯網、高科技等新興產業時,吳克忠則對國內的傳統產業饒有興趣:“對于優勢資本來說,只有好企業,沒有壞行業。”他對比了中、美兩國的市場:美國傳統行業多數被寡頭占據,投資空間有限,只有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才能得到高回報。但中國的新興產業大多依靠傳統市場,并沒有核心競爭力,反倒是傳統行業還遠沒有飽和,更容易成功。
2007年4月,匹克整體作價8000萬美元,吳克忠聯合紅杉資本沈南鵬,各出資300萬美元,完成第一輪融資。去年11月,匹克第二輪融資的作價暴增至10億美元,優勢資本的投資回報率高達12倍!
經此一役,優勢資本終于浮出水面。緊接著,吳克忠以此為標尺,接連潛入利農集團、雷士照明等這些在當時并不被同行看好的行業與公司。
“以前,我們更多的是到處找項目,走街串巷,碰運氣偶爾找到一個項目。”現在,吳克忠已經把自己的工作重點放在了渠道的建立上,正在編制一張篩選項目的“天羅地網”,他希望未來能夠打造一個系統性發現項目、專業化發現價值的網絡——這也就是PE行業夢寐以求的“尋寶圖”。
企業資本價值=利潤×市盈率
縱觀優勢資本的投資項目,吳克忠幾乎無一例外地只參加第一輪融資。“優勢資本只做價值發現者與挖掘者,不做價值追隨者。”這是吳克忠恪守的投資理念,至于如何執行這樣苛刻的信條,吳克忠給出的答案是他的資本價值評價體系。
[page]
“利潤代表企業的盈利能力,這是企業家做‘加法’的結果。企業可復制的商業模式和增長的杠桿支點是它的資本乘號,市盈率則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持續性,所以‘利潤×市盈率’即是企業的資本價值。”吳克忠說。
他告訴《浙商》記者,優勢資本在考察企業的時候,首先會問三個問題:第一問市場,這個問題意味著企業發展是否存在天花板;第二問核心競爭力,對于同業競爭的對手是否存在足夠高的門檻;第三問投資之后,能做到多快——大多數行業里還沒有真正的大魚,所以,這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
在美國上市的山東博潤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博潤)是以玉米深加工為主的企業,屬于傳統消費性企業。公司曾規劃在融到資后往酒精深加工領域發展,因為深加工部分利潤高。
但吳克忠認為,往深加工方面發展雖能提高產品附加值,但只能銷往化工企業,市場空間小了,所以企業應該往縱向擴張,把食用酒精做大。在注資后,山東博潤并購了一家黑龍江的食用酒精生產企業?;诙ㄎ坏恼{整,現在該公司已經成為了國內第二大食用酒精生產企業。
類似的案例,還有位于泉州南安的中宇衛浴。吳克忠觀察到,中宇的主要業務是出口歐洲,占到銷售額的80%。這說明中宇的質量絕對上乘,而且內銷市場潛力巨大。
吳克忠和蔡建設選擇在衛浴產業發達的德國登陸資本市場,進而借勢殺回國內市場。
在德意志交易所,吳克忠牽線搭橋使得漢斯高儀成為中宇的戰略投資者,前者不僅把中國市場全部交給中宇,而且還把中宇引進德國的中低端市場。
2010年3月30日,中宇衛浴在法蘭克福證交所以14.75歐元交易價成功上市,IPO籌資達1.05億歐元,成為在德國上市規模最大的中國企業。
“企業老板只要把‘加法’做好,優勢資本就能幫他把‘乘法’做好。”從優勢資本的投資軌跡上看,吳克忠的專業不僅體現在金融層面,還有對企業的發展思路也是如此。
當然,吳克忠選擇幫企業出謀劃策也有一個難言之隱——目前PE太多、競爭太激烈,吳克忠經過數次挫折后發現,原來好項目只能靠自己去培育。這或許也是為什么近兩三年吳克忠的優勢資本突然崛起的原因。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