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劇和它的掘金者,在2011年撲面而來。
自2010年中影集團推出首部微電影《老男孩》之后,微劇的發展便一發不可收,2011年更成為微劇元年。這一年,充斥在網絡上的各類微劇達50余部,包括“微博有鬼系列”、“青春期系列”等,點擊率都突破數千萬次。
10月18日《微博有鬼之目擊者》上線后,引來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新浪CEO曹國偉等知名人士觀看。隨后,李開復在微博上發出“轉發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責任”的觀后感。
熱點話題組合時尚人士,這一熱鬧的“微劇時代”來臨的圖景背后,眾多產業資本大鱷身影閃現。除中影集團之外,包括靈思傳播機構、盛大集團、湖南廣電、新浪網、優酷網等產業資本都發力其中。
2010年國內電影票房破百億元之后,微劇投資中的收益似乎觸手可得。靈思傳播機構副總裁夏軍表示,時長在20分鐘的微劇收益率,與一般的廣告項目差不多,可達30%。
影評人司馬平邦說,寬泛意義上的微劇包括微電影和微電視劇兩種產品形態。微劇特點是包括播出時長、制作周期等都比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和電視劇要短,投資成本相對較小,播出平臺一般是網絡等。
盡管業界難以給出更確切的定義,但微劇攪動資本爭奪的時代已經降臨。
靈思出擊
在公關和廣告業界,靈思傳播機構一直行為低調,但在微劇投資中,它一改常態。
2011年,經歷近1年的準備,靈思傳播先后推出3部微劇。這一組微劇被冠以“微博有鬼”系列,名稱分別為《@誰誰》、《私信》、《目擊者》。靈思傳播公布的數據顯示,3部微劇的點擊量已經破5000萬次。
《微博有鬼系列之@誰誰》的導演郭正定透露,靈思的所有三部片子投資約300萬元,這一投資額度相當于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文藝片的投資成本。不過,與眾多市面上已有的微劇相比,靈思的投資額度算是很高的。
據其介紹,《微博有鬼系列之@誰誰》的核心劇組成員為10人,所有人員加起來為40人,這與傳統影片上百人的規模相比,縮減了一大半。而片子的主要時間用在修改劇本之上,拍攝時長為2天,后期制作的時間為15天,整部片子耗時4個月完成。
司馬平邦稱,靈思應該是2011年微劇獲點擊量最高的制作方。
2012年,靈思傳播機構將發力微劇投資市場。按照夏軍的規劃,明年靈思將投資數千萬元,打造約10部微劇。在2012年上半年,靈思將推出首部有商業植入的定制劇;2012年下半年,將制作一部投資額過千萬元的微劇大片。
夏軍透露, 在所有10部微劇中,有五六部為商業定制劇,余下的為以誠意電影為核心的自制劇。目前,靈思已經和三星以及一些汽車品牌進入商業定制劇的后期洽談過程中,預計2012年,靈思微劇將為公司帶來超過1億元的產值。
[page]
多方角力
殺入微劇投資戰團的,并非靈思傳播一家。在微劇投資產業鏈上,盛大集團、新浪網、湖南廣電、中影集團等文化傳媒界的大腕身影頻現。
在這些大佬當中,盛大集團扮演了生產、播出產業鏈整合者的身份。本報記者了解,除了作為控股股東擁有酷6網這樣的播出平臺之外,盛大在微劇制作上還擁有2家關聯的企業,分別為芭樂和華影盛視。
其中,芭樂為酷6網的參股公司,它起初為酷6網旗下的子公司,后獨立成為一家基于互聯網及無線互聯網的互動娛樂內容提供商。2011年,芭樂投拍了“青春期系列”微劇,獲得了過千萬的點擊率。
華影盛視是2009年11月由湖南廣電和盛大網絡共同出資6億元成立的公司。它的初始定位是做影視互動娛樂公司,曾投拍《龍門飛甲》、《新還珠格格》。2011年,該公司逐步在微劇制作上發力。
在微劇產業鏈上,新浪則做足了平臺運營商的角色。除了通過其門戶網站作為微劇播出平臺之外,新浪也將微劇的播出平臺搬到了線下。2011年10月31日,福建東都國際電影城舉行了“微博影院”的落成儀式,該電影院是新浪福建攜手東都國際合作打造的全國第一個微博電影院。在該影院中,靈思的“微博有鬼”系列成為首批獲得播出的電影。
司馬平邦分析認為,隨著網絡軟件,以及手機和其它手持網絡終端等硬件設備的發展,微劇將獲得一個超量發展的市場空間。在這一過程中,必將有更多資本加入爭奪,從而有利于打破線下電影制度的壟斷。
商業邏輯
在眾多機構大舉進軍微劇的背后,是眾多中小企業遭遇的營銷傳播尷尬。
10月下旬,國家廣電總局下發了文件,提出從明年1月1日起,34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要提高新聞類節目播出量,同時對部分類型節目播出實施調控,以防止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傾向。該文件被稱之“限娛令”。
該文件下發后,直接推高了眾多電視機構的廣告投放費用。
以省級衛視為例,10月底舉行的2012黃金資源廣告招標會上,浙江衛視標的物總價4.9億元,中標總額為9.24億,溢價率90%;2012湖南衛視廣告中標總金額為25.2億元,標底價為16.3億元,平均溢價54.6%。
夏軍介紹,靈思負責的一家客戶,2011年的銷售額在500億元,其2012年的整體營銷費用達5億元,其中2/3用于廣告投放。但是,由于2012年地方衛視廣告溢價過高,最終未能如愿中標,因此,選擇合適的傳媒產品做廣告投放,成了該企業的難題。
微劇則幫助廣告主,變相實現這種傳播的困局???網CEO施瑜介紹,一部電視劇或者微劇,在如酷6一樣的網絡播出平臺上,點擊率超過1000萬,一般就有加載廣告的商業價值,視頻網站的做法一般是在片頭或者片尾加載10秒、15秒不等的廣告。
目前較多視頻網站的廣告商業模式一般是向傳統電視劇、電影制作方購買版權,并通過獲得貼片廣告權利的方式實現。但是,從去年以來,由于視頻網站對熱門電視劇爭奪加劇,導致一部電視劇單集的采購成本已經達到幾十萬元,更有甚者超過了百萬元一集。
伴隨購買電視劇、電影版權成本的上升,眾多視頻網站仍未盈利。施瑜認為,微劇將成為眾多視頻網站平抑收支成本的重要工具。雖然微劇的點擊率不如20集傳統電視劇點擊率高,但是投資額相對較小,整體而言,靠微劇會比高價購買電視劇、電影版權更快實現貼片廣告商業模式的盈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