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高盛第三次減持工商銀行H股14.7億股,套現85.49億港元; 11月15日,美國銀行同意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幾家機構投資者轉讓約104億股建行H股股份,這是美國銀行對所持建行股份的第五次減持。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認為,國有銀行改制上市帶來的溢價、布局進入中國銀行業市場,是外資銀行以戰略投資的方式參股中資銀行的核心原因,其選擇合適時點進行退出套現本無可厚非,核心原因無非是自身收益最大化。對遭到減持的中資銀行而言,從戰略投資者進入到分批減持退出的過程中,雖然其股價每次都面臨暫時波動,但是從全局來看,仍應重點著眼于自身發展因戰略投資者的進入而帶來的提升。
中資銀行港股遭外資戰投持續減持
2011年11月14日,高盛第3次減持工商銀行H股14.7億股,套現85.49億港元; 11月15日,美國銀行同意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幾家機構投資者轉讓約104億股建行H股股份,這是美國銀行對所持建行股份的第5次減持。
根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統計顯示,外資戰略投資者近兩年持續減持港股中資銀行,其中美銀2009年至今已四次減持建行港股,一次放棄配股轉讓套現,累計減持355億美元;高盛3次減持工商銀行港股,累計減持52.6億美元。(見表1)。
表1 2009—2011YTD外資戰投減持中資銀行港股情況一覽
從近3年數據來看,2009年外資戰投減持總規模達149億美元,2010年規模下降至32.5億美元,2011年減持規模大幅反彈,達到113.1億美元,幾乎與2009年減持規模持平。減持規模最大的是建設銀行,三年來累計減持206.2億元(見圖1)。
圖1 2009-2011YTD外資戰投減持中資銀行港股規模
減持并非看淡中資銀行前景
工行行長楊凱生曾對高盛減持做出回應,稱高盛減持是出于自身資產配置的需要,工行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營能力沒有問題。而高盛集團對此表示,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第三季度凈虧損4.28億美元,由于兩家公司還要起訴我們,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建行行長張建國對美銀減持建行表示,美國銀行此次減持建行股份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包括作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對資本比率的要求,因此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未來雙方戰略合作還將繼續。自2005年簽訂戰略協助協議以來,建行與美銀已累計完成98個協助項目、295個經驗分享和短期培訓項目,可能外界不一定完全理解上述合作項目的價值和意義,但建行認為這樣的合作很重要很需要。同時,美國銀行公告稱,此次出售建行股份主要是加強公司資本基礎,以達到資本充足率要求。
今年7月,淡馬錫大幅減持建行和中行港股,淡馬錫控股中國區總裁丁瑋表示,淡馬錫減持中資銀行股份是出于風險控制比例的考慮,淡馬錫仍看好中國經濟和中資銀行,不會在下周中國農業銀行的限售股解禁后減持農行股份。對于建行H股遭淡馬錫拋售,建設銀行前董事長郭樹清表示并不擔心,稱淡馬錫仍是建行第三大股東。
縱觀各家觀點,外資投行均以歐債危機的宏觀影響以及自身的經營等原因來表示減持中資銀行股并非不看好其發展前景,借此來掩蓋其選取恰當時機獲取更高收益的本質,而中資銀行對其戰投減持的做法也認定在合理范圍。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認為,國有銀行改制上市帶來的溢價、布局進入中國銀行業市場,是外資銀行以戰略投資的方式參股中資銀行的核心原因,其選擇合適時點進行退出套現本無可厚非,核心原因無非是自身收益最大化。對遭到減持的中資銀行而言,從戰略投資者進入到分批減持退出的過程中,雖然其股價每次都面臨暫時波動,但是從全局來看,仍應重點著眼于自身發展因戰略投資者的進入而帶來的提升。
部分機構展開接盤與增持
2011年10月10日,中央匯金公司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農、中、建四行A股股票,并繼續進行相關市場操作。其中,工行最多被買入200多萬股,農行被買入4000萬股,中行被買入1000多萬股,建設銀行被買入600萬股左右,共計投入資金達1.5億元。
2011年11月14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通過場外交易增持建設銀行27.6億股港股,每股平均價0.634美元(約合人民幣4.03元),合計斥資約1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1億元)。交易完成后,中投對建行的持股量由59.31%增至60.46%。
除了中投,在美銀出售的104億股股份的交易中,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收購了其中近三分之一的股份。11月11日,淡馬錫按每股4.93港元購入建行約37.7億港股,涉資約186億港元。本次增持后,淡馬錫持有建行H股總數增至226.55億股。
2009年5月,美國銀行減持建設銀行135億港股,中國厚樸投資管理公司牽頭組成的財團,一次性買斷了美國銀行此次出售的135億股建行H股,以每股4.2港元全數接手。在美國銀行減持建行解禁股的接盤者中,除了厚樸基金和淡馬錫,中國人壽和中銀國際也躋身投資團中,成為建行的新股東(見表2)。
表2 2009—2011YTD戰投增持中資銀行港股情況一覽
在外資機構頻繁減持中國銀行股的同時,中投和淡馬錫相繼入股中資銀行。中投入股四大國有銀行完全出于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穩定考慮,穩定大型商業銀行股價,而淡馬錫入股中資銀行,多是由于此舉符合其長期以來關注中國金融機構的發展戰略。
外資戰投持續減持中資銀行股恰逢中資銀行面臨國內政策的調整期,嚴厲的房地產限貸政策使中資銀行穩定的信貸需求大幅度削減,銀監會要求進一步提高資本充足率,多項調整政策都使得銀行業務發展遇到瓶頸。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認為,中資銀行應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均衡各行業的信貸配比,不依賴于某幾個特定行業以維持業績增長;同時,針對日前溫州、鄂爾多斯地區影子銀行現象,應加以關注,逐漸控制影子銀行的資金來源、并將影子銀行的相關業務在不違背銀行操作原則的情況下并入銀行業務。多種方式并行,改變我國銀行業過度依靠國家政策扶持的現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