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可以改變什么

2011/11/28 13:08     

  伊險峰

  商業會破壞藝術品味,或者干擾我們對藝術的追求嗎?這樣的問題相信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問題,羅伯特·麥基—好萊塢的著名編劇—對這個問題給的答案是:把商業的想法放到電影里,歡樂的結局和讓人舒服的角色會讓觀眾喜歡,但它也有可能讓好萊塢去追求那些過度的動作和沒完沒了沒情節的特技。的確如此,商業有的時候會讓電影變得沒有品位。不過,麥基還告訴我們,決定一個劇本好壞的并非是商業元素,而是它是否滿足觀眾的需求。這些年沒有好作品產生的原因是社會本身產生的價值觀失落,而不是商業造成的。

  斯沃琪集團CEO尼克·海耶克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是“藝術和商業的共同本質應該都是對于自由和平等的追求”。這個答案很直接,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這種說法。商業對平等的塑造經常是被低估的,關于這一點,我覺得怎么評價都不過分。

  在商業領域的創新者,他們都喜歡“民主化”這個詞。比如亨利·福特不光是低價平民車的制造者,他的T型車讓距離在每個人面前都變得平等,這是一個“民主化”的過程;喬治·伊士曼也不僅僅是發明了膠片和便宜的照相機,他還讓記錄影像成為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的東西,這同樣是“民主化”;而互聯網則被認為是信息民主化的一個發源地,隨便提起Weblog或Microblog這些都是“人人可以出版自己的觀點”的標志—它們一起成為印刷術之后“知識民主化”的最重大的突破。這些產品和服務背后的商業創新者,他們除了成為財富的創造者,所謂“改變了世界”,大都是讓這個世界更平等、更自由、更美好起來。

  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會如此不遺余力地成為商業、尤其是創新者的商業的鼓吹者的原因。這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并且我覺得這樣好過單純的、教條的說教和灌輸。

  這樣的價值觀,我想也是構成《第一財經周刊》的價值和意義的原因,也是我們能贏得讀者認同的原因。很多時候,商業雜志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就像你愿意,你可以去想蘋果為什么會在中國的App Store里率先推出人民幣支付業務,這對于開發者來說意味著什么,或者這是否來源于開發者的壓力。你還可以去想奧林巴斯(微博)事件中的商業倫理問題,而商業倫理在多大程度上已經改變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而又有多少是人類所從來不曾改變過的。甚至你可以去思考范思哲對快時尚的態度轉變,這也是一種“民主化”的過程嗎?

  最后要說的是,上面提到的兩個人的有關商業的看法都來自于“對話”這個欄目,這是我們創刊以來一直都有但關注度不是很高的欄目,但這里總是會呈現一些新的思考。這也是我們做這個欄目的初衷,我們可不想通過對話這種形式介紹公司的經營活動(紙媒上的對話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客觀報道的工具),而是想通過一些與具體經營活動無關的人,把他們的有價值的商業觀念和對商業的理解傳遞出來,或者從第三方的角度來觀察我們的商業。

  就像他們對藝術與商業的思考—它真的與商業經營無關,但可以讓我們去想更多的東西。這些思考很有趣,有關思考的東西都是有趣的。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